2020盘点:A股41家药企上市,最高开板涨幅达1600%,最高累计涨幅超20倍,仅三家企业“破发”...

不知不觉间,历史的时钟已然摆向尾声,2020年也即将宣告结束。虽然,疫情爆发之初,给A股IPO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进入快车道,再加上科创板的声名鹊起,后半年新股发行逐渐归于常态化,而这其中“医药行业”IPO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爆发态势。

其实受到市场走势的影响,今年IPO企业不仅在数量上低于往年,而且缺乏知名公司,但2020年医药行业IPO企业却远远高于前两年,已然成为2020年IPO的中流砥柱。

蹭上“新冠肺炎”,体外诊断/疫苗行业IPO大爆发

2020年医药行业新股中,医疗器械与生物制品两个子行业占比最大,2020年分别有11家与12家企业上市,而医疗器械占比最大的是“体外检测”,生物制品中占比最大的则为“疫苗”,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共性则是两者都与今年的新冠疫情有关,说得难听一点或许选择今年上市就是为了蹭“热点”。

更为夸张的是,2020年IPO涨幅榜(开板当日均价/新股发行价格)前十的企业中,万泰生物、康泰生物、康华生物、东方生物与新产业占了一半的名额,并且包揽了榜单与第二名。万泰生物更是以1600%的涨幅率整整拉了第三名的葫芦娃一倍。

最后,备受关注的CRO企业,全年仅有“成都先导”1家企业上市,还不如中药与原料企业各上市了3家。看来CRO整体行业断层效应愈发显得愈发严重了,头部企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底层企业却在苦于“业务”的来源。再加之不少研发企业转型研发/生产一体化企业,更是加剧了该行业的状况。

HPV疫苗潜在领导者--万泰生物

疫情刚刚稳定,万泰生物就迫不及待上市了,作为国产HPV疫苗领域的潜在领导者,不仅其基因工程疫苗技术平台具备全球领先优势,其独到的“成人疫苗营销模式”与强大“产学结合”效应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2020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99亿元,同比增长92.61%,扣非净利润4.47亿元,同比增长273.33%;已远远超过2019年整体营收/净利润的11.84亿与1.65亿。这其中固然有“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巨大增长,但二价HPV疫苗收入也是不如忽视的因素之一。

另外,万泰生物全球领先的疫苗技术突破,迫使多个管线被海外巨头争相授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产品高度。并依靠全球独家的具有国内外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肠杆菌类病毒颗粒疫苗技术体系。打造了戊肝疫苗、HPV疫苗系列(2价、4价联合戊肝、9价和20价HPV疫苗等),是国内具备完备的HPV疫苗研发管线之一的领先企业。此外,万泰生物还建立了灭活疫苗平台、减毒活疫苗平台、反向遗传学疫苗平台,并正在进行水痘疫苗、新型水痘减毒活疫苗等品种的研发。

再加之万泰的HPV疫苗不仅在技术、市场营销方面具有独创和领先性,9价HPV疫苗也是国内进度最快的,预计领先竞争对手2-4年时间上市。从目前审批的政策看,只有低价疫苗获批上市高价HPV疫苗才能以持续感染率作为Ⅲ期临床试验的临床终点,临床周期即可节约2-3年时间。而目前除万泰生物已上市外,目前国内完成低价HPV疫苗上市申请的仅沃森生物,预计2021年Q4获批上市。

也就说,即使上海博唯生物和北京康乐卫士的9价HPV疫苗也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但是二者都没有低价疫苗申报上市或获批上市,因此Ⅲ期临床终点仍需以防癌前病变(CIN2)为准,上市时间也将大大推后,预计至少在2027年之后。

并且,万泰生物除HPV,其余在研管线同样丰富,部分品种具备全球技术领先性,在依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中心、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万泰生物在病毒类疫苗领域具有深度且领先的上游病原体基础研究,同时在下游工艺方面拥有经验丰富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病毒颗粒组装技术的全套工艺。

病毒类疫苗的全球领先性获得了老牌疫苗企业如赛诺菲巴斯德、GSK等的认可和合作,甚至已隐隐对其产生了威胁。HPV疫苗系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新型轮状病毒疫苗、多价肠道病毒疫苗、RSV灭活疫苗方面的竞争优势也因此显得愈发明显。

抗艾龙头股--前沿生物

被称为“抗艾龙头股”的前沿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针对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公司拥有一个已上市且在全球主要市场获得专利的原创抗艾滋病新药,两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获专利(或专利许可)的在研新药。

2020年10月28日登陆科创板上市,首发价格为20.5元。在上市首日大涨45.9%之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跌。也成了A股市场仅有的几家“破发”企业。截至12月24日收盘,股价为18.07元。

2017—2019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0.65亿元、2.47亿元、1.92亿元,累计亏损额度高达5.04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前沿生物实现营收仅为2322万元,净利润则亏损1.64亿元。

很大程度上,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前沿生物前景“悲观”程度,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家IPO募资达20.01亿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截止目前仅靠一款新药闯关,且其专利权将在短短3年后就到期。

而这款被公司认为打破了国外药企对抗艾滋病新药的垄断,建立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的新药,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新药证书,2018年8月起开始在中国销售。但其销量却并非公司想象中的那么火爆。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3月,前沿生物实现营收95.39万元,同比下滑58.08%。并且业绩下滑还是在2017年至2019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2.47亿元、-1.92亿元,实现连续3年亏损的基础上发生的,这难免让人对这位“抗艾龙头”浮想联翩。

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招股书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22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4亿元,预计2020年前沿生物亏损会超过去年。

正因如此,前沿生物使用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这种标准不注重IPO企业的业绩,重点从预计市值及技术优势上来考量,因此允许尚未实现收入的企业上市。同样也使得投资对公司未来潜力更为看重,在此因素下,无疑前沿生物给出的信息还远远不够。

另外在中国抗艾市场上,治疗药物多达近30种!并且,其中有至少有8种药物是通过政府采购,免费发放给病人的。而对于中国艾滋病患者而言,免费药物才是当仁不让的一线用药。

虽说前沿生物与前者的产品定位本就不同,但同样也意味着其所占市场比例必定有限。

最后,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据前沿生物招股书介绍,IPO募集资金的一部分将用于艾可宁的扩产一期产能建设投产后,预计年产能为250万支,投产时间2021年,而在2019年度,前沿生物艾可宁的全部销量仅为2.62万支。实际销量与产能计划的严重背离,真的是前沿生物对市场空间的乐观判断吗?

同时,随着目前国家不断扩大对防治艾滋病的投入力度,包括降低免费接受艾滋病治疗的标准、扩大免费艾滋病用药品种、保障防治经费和药品供应等。艾可宁月用药成本高达8000元的高额治疗费用,已经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了。竞品“恩夫韦肽”的纳入医保,中标价格也远低于艾可宁。

可以说,在未有医保支持下,艾可宁的竞争优势已所剩无几,况且还要考虑这个营收负增长的公司能否负担得起医保局的“灵魂砍价”。同时除了国内市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外医药企业不断加速布局中国抗HIV病毒自费药物市场,部分进口抗HIV病毒新药于发达国家首次获批上市后,便迅速启动在中国的新药注册申请及市场培育工作,而该类进口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用药便利性、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2020年3月,ViiV/杨森研发的Cabotegravir+Rilpivirine的两药组合于加拿大获批上市,且已向美国及欧盟食药监局提交新药申请。该两药组合作为抗HIV病毒治疗的完整治疗方案,通过肌肉注射方式一个月给药一次,且无需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较大程度提升了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及依从性。

再叠加,投资者广为担心的专利到期风险,在目前仍未纳入医保目录的情况下,艾可宁的经济度远低于竞争对手,而即使未来成功入选,所带来的产品价格降低仍然可能对前沿生物的盈利造成影响。尚在铺开市场的情况下,艾可宁还需面对进口抗HIV病毒新药陆续进入中国的竞争加剧。据介绍,与此同时,也就是说,未来一旦这款药物进入中国,艾可宁现有的优势将更低。

此外,即使在目前的治疗中,艾可宁也不是首选。据了解,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巡讲时很多专家都不建议在没有耐药检测的前提下使用艾博韦泰(即艾可宁),也即艾可宁在除抗耐药性等临床不可替代优势外并没有得到推荐。

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前沿生物还要面对艾可宁专利到期的风险。之后更是不排除市场上会出现艾可宁的仿制药,从而极大的降低艾可宁的价格并加剧市场竞争力。并且随着时间推进,前沿生物的日子或许也会越来越难过。

总结

整体上说来,2020年或许对于消费、制造业等或许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对于医药行业,至少对于生物医药行业IPO行业的而言是如鱼得水的一年。另外,从上市平均涨幅上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以其“创新性”与“成长性”成为最火热的子行业,并且未来多年也将不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