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法,写得真像汤圆!
元宵之夜,最应景的食物莫过于汤圆了。
有张拓片,也最适合元宵之夜观看。您瞧那俩点儿,是不是可以下锅煮了?
这俩字来自北齐《文殊般若经碑》,清乾嘉时期拓本,梁启超饮冰室旧藏,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我们印象中的北朝碑刻,大多如刀劈斧砍,棱角分明,气势雄强。此碑却温润柔和,拓本白白胖胖,肥而不腻,自然流露着雍容富态。
此碑原在山东汶上县城东20公里的水牛山上,据说在唐朝时,颜真卿曾来此地游览。颜真卿的书法是否得益于此碑虽无记载,但从字的丰腴程度来看,颜的审美与此碑特点是神似的。
晚清金石学家沈树镛藏有此碑拓片,他对这种风格迷恋得要命。曾有一段时间,他每天要看此碑三遍,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大豆小米味道最淡,但是一辈子吃不腻,只不过知道此味的人少之又少罢了。他以粗茶淡饭与此碑相比,意思是,这块碑初看无特色,但是越嚼越有味道,甚至受益终生。
元宵节读这白白胖胖的经,别有一番滋味。
有种说法是,元宵赏灯的传统来自于佛教:汉明帝引进佛教,知佛家有正月十五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惯,于是将其推广到民间。
当然,道家也说,元宵赏灯的习俗来自于他们。
不管怎么样,正月十五我们观灯赏月闹元宵,一样都不能少。
唐伯虎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祝各位元宵快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