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观点】全球中端市场企业谨慎乐观迎接多重挑战(下)

致同全球商业调查两项指数

均显示中端市场企业持谨慎态度

中端市场企业的谨慎乐观,在致同全球商业调查的两个关键要素中表现略有不同。追踪发展预期的“前景”表现出了最明显的健康迹象,由35.8增至46.2,主要是受更加明显的经济乐观情绪推动,但也得益于增长预期和投资意向改善。然而,尽管在新冠疫情的难关后摆脱了较低的基数,所有这些经济健康指数仍然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限制因素或者说是发展障碍的改善没有那么明显,比6个月前仅改善了1个百分点,为-53.4。虽然需求制约和经济不确定性有小幅改善,但供应限制的恶化阻碍了更有意义改善,稍后将会对此进一步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乐观情绪的变化,经济不确定性尚未降至预期水平。我们对十年来相关数据的分析显示,经济不确定性和经济乐观情绪呈反比关系:当经济乐观情绪上升时,不确定性下降,反之亦然。

Adrian Cooper

在评论经济不确定性的惯性时指出,“最近关于新冠病毒疫苗的利好消息,为2021年的经济前景提供了乐观的理由。在2020年大部分时间经济偏向下行之后,风险平衡正在变得更加有利。但目前的环境仍然充满挑战,特别是在新病例激增的情况下,整个欧洲和北美地区的限制正在收紧,而疫苗部署的速度和物流方面,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最新的致同全球商业调查中详述了这些对比鲜明的情况。”

疫苗为经济前景注入一针强心剂

由于疫苗的问世,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以及中国率先逐步走出疫情影响等积极发展因素,在“前景”包括的所有构成要素中,经济乐观情绪回升最强。作为各种企业发展预期的统称,“商业环境”的恢复程度不太明显,反映出中端市场企业仍存在谨慎情绪。预计未来12个月收入会增长的企业比例上升11个百分点,达到45%,预计盈利能力会增长的企业比例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44%。前景的改善在金融市场上有所体现,明晟世界指数在12月创下新高,自前月开始攀升超过15%。

2020年的挑战意味着很多公司的基数较低,相对而言,未来的前景也显得更加光明。致同国际数据显示,在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后,全球44%的中端市场企业预计在2020年的收入会下降。然而,许多行业和地区现在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追求收入和利润增长也无济于事,反而会给定价带来压力。

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由于这种对售价的挤压,全球仅有37%的企业预计未来一年内价格会上涨,17%的企业预计价格会下降,42%的企业预计价格会维持不变。在出行、旅游和休闲等行业,预计价格下降的公司多于预计价格上涨的公司。

中端市场企业重视可持续发展,

积极投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中端市场的投资意向与2020年下半年的状况改善保持同步。从历史上看,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投资意向主要由内部增长预期主导,而非外部经济乐观情绪。值得欣慰的是,企业领导者正在遵循可持续商业原则和实践,投资于未来,与此同时,人们对旧有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容忍度将会大幅降低。

另一个关键的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致同国际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这些机会很敏感,全球43%的中端市场企业认为,财务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近一半(47%)的企业期望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即使可持续发展不是新投资决策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其中一个考量因素。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市场上的新机遇,向客户展示自身资质,满足投资者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事实上,致同全球商业调查数据显示,尽管疫情造成就业岗位减少,但现在抱怨技术工人短缺的公司数量也创下了新纪录。

融资短缺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

三个限制因素的拉动方向不尽相同。经济不确定性和需求制约都有些许改善,但对大多数中端市场企业而言,二者仍然是发展的重要障碍。62%的企业仍然感受到经济不确定性,52%的企业表达了对订单短缺的担忧。

2020年下半年恶化的要素是供应紧张,从-45.1降至-47.1。除了对各项监管规定和繁琐程序的担忧之外,对融资短缺的担忧也持续存在,包括新兴的亚太和北美地区在内,多个地区的融资短缺问题上升至新高。

长期的挑战总是考验着公司的财务状况,而无休止的疫情尤其严峻。许多国家的政府逐步撤销廉价贷款、补助和激励措施,这些举措也加剧了这种情况。中端市场一直以来都特别依赖银行融资,而坏账可能又会阻碍银行的放贷意愿。最大的希望是,疫苗的到来和经济复苏的前景,将在不久的将来鼓励更多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与此同时,Francesca建议公司需要在融资方面进行创新。

我认为这个问题会一直持续到2021年。企业可能需要探索一些不同的领域,而不是依赖单一的融资渠道。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在压力条件下寻找其它融资来源和现金管理重要性的建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咨询。最重要的是做好投资准备,以确保您的企业处于有利地位,充分利用现有的融资机会。

如需进一步了解上述话题,

请发送邮件至China@cn.gt.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