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菜校的逆袭!混合学习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吗?
暑假是教师进修学习的黄金时期,胖胖老师也有幸和克里斯滕森研究所的专家们就混合学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学习)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今天开始我们将在“他山之石”栏目中与大家分享海外“菜校”混合学习的经典案例。
友情提示,全文约3200字,读完全文约8分钟。
有关克里斯滕森研究所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研究所(christensen institute)是美国一个非盈利的、无党派的智囊团,其致力于通过颠覆性创新来改善世界。基于哈佛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理论,该研究所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来理解社会上许多最紧迫的问题,包括教育、医疗和经济繁荣。
其依据克里斯滕森教授的模块化理论,即一旦产品或服务能够可靠地提供给客户,各个部件及其交互就变得标准化,来研究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括K-12教育中面临的教育均衡化、学习素养化等核心关键问题。
混合学习的价值不只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文化的培育
Kenzie Chin是克里斯滕森研究所的K-12教育研究实习生,他有着8年小学老师的工作经历,拥有教育领导和政策研究方面的硕士学位,专注于混合学习在K-12领域的应用研究。
他曾对霍华德中学的校长凯思琳·普罗科姆(Kathryn Procope)就混合学习在中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专题采访。下面就是来自他的分享:
霍华德中学,是一所6至8年级的公立特许学校,位于霍华德大学的校园内(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黑人学院和华盛顿特区的大学),其学生人数为95.5%黑人和4.5%西班牙裔学生。69%的学生享受政府补贴的用餐服务,也就是国内常说的“菜市场学校”(生源质量差,办学条件差的公办学校)。
但这所学校却通过在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科中实施混合学习的方式获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关注:学校每周一都会安排一天“授课”,让老师面对面地授课,类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在这周剩下的时间里,学生使用Summit Learning学习系统来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师可根据需要提供协助。当学生觉得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个学习单元时,他们可以要求在线进行内容评估,通过情境任务的方式来检测学生使用所学内容程度。
混合学习不仅带来的知识传播方式的改变,同样也深刻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在今天的教室里,学生不再被视为“空容器”。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带着丰富且不同的背景文化走入课堂的,因而我们的教育需要对接这样嵌入在“符合文化要求的教学“,这已成为生源文化多元化学校日益优先考虑的事项(笔者按:这同样适用于当下中国基础教育学生背景文化多元的情况)。简而言之,文化回应教学的理论让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个人经历、家庭文化和家庭生活,并使之成为学校的资产;并使课程材料和教学方法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
当然,要实现文化多元下的个性化学习是个不简单的工作。霍华德中学所采用的混合学习的方式也曾被人质疑,许多人认为混合学习无法解决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冲突。因为教学内容可能主要由一个在线平台提供,而且该平台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他们的长处和弱点,也不了解他们给学校社区带来的内在价值。此外,许多人认为混合学习的课堂技术部分对于资源有限的学校和为最贫困儿童服务的学校来说,是极其昂贵和遥不可及的。因此,如何将知识学习与文化素养提升结合起来是霍华德中学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公益思维与云平台是基础
对于贫困生而言,获得信息技术是一个挑战。 所以,霍华德中学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技术和学生一起送回家。学校与互联网服务商卡吉特合作(由学校、社会公益基金会与服务商共同出资建立公益项目),为贫困生,尤其是无家可归的学生提供便携的移动上网设备与专用的ChromeBook或者苹果iPad(每台设备含网络服务费不超过300美元,并让使用者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来换取免费使用),让学生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都可以上网,并由学校对学生访问的网站进行筛选,避免学生接触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同时,学校与网络教育平台服务商Summit Learning合作,利用浏览器和app实现师生共学的专用学习平台,进一步降低了师生使用混合学习的经济成本。例如,相较于传统的服务器+PC客户端的配置方式,Summit Learning采用SaaS方式提供云端平台,同时采用弹性网络服务器的租赁方式进一步压缩网络费用。另外,学校与网络服务商卡吉特、Summit Learning合作优化网络混合学习的标准模式化应用,通过模式推广获得更多学校用户,形成规模应用来降低单位使用成本,形成三方共赢的良好循环。
基于学生生活情境的混合项目学习
Summit Learning是一个基于项目学习的平台,每个项目都是可编辑的,所有的老师都可以参与教学项目的编写与完善,而项目学习资源的选用则由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行决定。
“好吧,这个特定的项目与我们学生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例如,在英语课上,学生们被要求写他们将如何解决当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问题——项目中有一份学生可以从中选择的问题清单。教师们发现,当学生们为他们的项目做出选择时,他们选择了一些对他们来说是个人的东西。例如一名学生选择无家可归,因为她和她的家人最近无家可归。另一名学生选择了社区暴力,因为枪支暴力他失去了他的父亲和他的叔叔。因此,我们分配项目,他们都可以与之相关,这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
而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项目学习,我们并不会简单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关于去商店买苹果的数学题,我们将这个问题情境化,让学生来谈论一些他们确实用数学做的事情,这样数学就和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文化联系在一起了。例如,在8年级的统计基础课程中,教师从学生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某个学生家中开设便利店,于是教师便指导学生小组以这家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数据作为统计对象,分析畅销商品与商品摆放之间的关系,进而以对便利店商品摆架提出优化建议作为项目学习考查。学生通过学习平台组织统计方法与应用公式,并与教师在线交流如何优化统计策略,而最终学生不仅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更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家庭的便利店获得了商业改进的方法,从而让更多家庭支持并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学校的课程研究。
如何保证混合学习的应试成绩,项目任务评价是关键
对于学校来说,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他们远离“什么年级?”“他们学到了什么?”的质疑。但是,一旦他们看到孩子能够说出他们学到的东西,他们看到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提高,他们就会说,“好吧,这很好。”
而要做到这一点便需要我们的教师团队与社区资源共同合作,不断开发项目任务与完善任务评价。正如上面的例子里我们提到的情境化真实学习任务的设计,便涉及到学科知识辅导、社会实践能力指导与社区资源支持,如果没有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设计作为基础,如果没有社区学生志愿者对于学生的调查活动的鼓励与支持,如果没有家庭与社区的理解,真实任务是难以实施的。
因而,真实任务情境的创设,需要多方合力,同样,评价也离不开学科教学要求的,因而任务评价是混合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交流之后的感悟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一路走来,正如Kenzie Chin所观察到的混合学习对于改善教育均衡化,整合社区资源提升多元文化社区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其实,在当下的中国教育,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教育信息化融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对于混合学习的认识依然是学校本位的,而没有将目光投放到社区、企业与社会力量。
学校教育的提升不能只看升学率,因为不论是是毛坦厂、衡水中学还是北京十一学校、上海中学,在铺天盖地的高考状元宣传之下,教育育人的根本属性被数据所淹没,这是值得警惕的。当人们对名校趋之若鹜,对菜口学校避之不及的时候,霍华德中学这样“菜市场学校”的混合学习尝试值得我们深思。
同样,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与科大讯飞、好未来等教育企业蜂拥于“智慧校园”、“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审视卡吉特、Summit Learning与霍华德中学的合作模式或许会更能见到信息化改变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