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文献阅读恕我直言,脊柱外科界目前有两种文献阅读误区。一是根本不读,比如我知道一些博导一年的外文阅读量不超过10篇;二是把一切文章都当作经典,比如一些自媒体推介一些逻辑或数据有误的文章。前者不表,后者应该提高阅读境界,那就是:低手看观点,中手看数据,高手看错误。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2016年4月1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背靠背发表Försth和Ghogawala两篇腰椎退变性I度滑脱单纯减压与融合比较的随机对照前瞻性(RCT)文章,因为NEJM和RCT的名头,国内讲课掀起了反对I度滑脱融合的热潮。遗憾的是,这么颠覆性意见,讲者既没有提到2016年8月11号和2016年11月3号发表了多位脊柱医生的Letters,也没有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如: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与不稳(instability)应是两个概念,两篇文章采用的3mm与4mm不一致,可能是Ghogawala文34%翻修率的原因;Försth文可能有地域、文化、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抵制融合,文章也缺乏标准的手术方法,这可能是22%翻修率的原因,而Ghogawala文翻修率只有14%;Ghogawala文34%的翻修率,可能与不同的人、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手术方法有关。终于,这两篇文章没有被写进指南。第二个例子,2015年Salunke报告采用后路寰枢关节部分截骨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国内医生趋之若鹜,争相采用。从病理形态上讲,寰枢椎脱位有三个脱位方向。第一种脱位方向是水平移位,表现为寰齿间隙(ADI)增大。第二种脱位方向是垂直移位,在颅底凹陷表现为齿突上移, 第三种脱位方向是成角移位,在颅底凹陷表现为寰枢椎小关节倾斜、斜坡枢椎角减小、延髓脊髓角减小、鹅颈畸形。由于寰枢椎小关节倾斜,复位成功后的小关节表现为前方张开,后方闭合。从这个逻辑上说,如果有寰枢椎小关节倾斜的情况下,寰枢椎小关节安放cage不能纠正斜坡枢椎角。果然,Salunke的图片没有矫正斜坡枢椎角,也没有放一张脊髓术后照片。对于我的阅读习惯,对自己不敢兴趣的话题,只看看文章的逻辑和结论;对自己的亚专业或写文章需要引用文章,要看其循证级别、病例量、随访时间、统计等细节;对于自己审稿的文章,要看其科学意义、创新性、数据准确性和各个部分的错误。总之,data比opinion重要。2021/2/23 (No.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