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时大彬紫砂壶
明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时鹏、董翰、赵良、元畅四大制壶。时鹏之子时大彬是明代晚期负盛名的紫砂壶大师,初仿制供春壶。后来做小壶,以便适应文人阶 层追求淡雅、俗的审美风尚。他象所有的古代艺术大师一样,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严谨的态度,“遇有不惬意,碎之”,不允许其流传下来。这种对待艺术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使得大彬壶在当时就已经名重艺林,只有少数的文人 客能有幸得到大彬亲手制作的壶,且大都秘不示人,甚主人死后将壶陪葬身边,其珍爱程度可见一斑。大彬壶制作稀 少,而且使用率高,很容易损伤,这也是留传今如凤毛麟角的一种客观原因。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制作精湛又有时大彬款识的器物,但能确认为真品者是少的。
在宜兴紫砂壶艺的历史上,时大彬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为前后名家所不能及”。时大彬对于紫砂壶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成型工艺,还是紫砂泥料的选择、紫砂器形的塑造、紫砂神韵的把握都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出土的也未必是真正的”时壶“,从历代明墓出土的众多“时壶“的制壶工艺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水平的悬殊,原因便是因为这其中不乏有大彬同时期以及明末清初的伪作。另外,在民国时期,上海还有专门的作坊生产落款为时大彬的紫砂壶,这些壶陆陆续续流入市场内。各个渠道涌入的大量赝品,为时大彬紫砂壶的真伪鉴别增加了很大难度。
时大彬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 镶接 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 越的成就。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徒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 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时大彬的弟 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字少山,晚明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是明代万历、崇祯年间宜兴制壶名家。他的作品蔚为大观,被推祟为“壶艺正宗”。特别是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很有研究,善用各式陶土或在陶土中掺缸土制作,其作品有“沙粗质古肌理匀”之赞语。
时大彬初期制壶,还是用木模成型,一直到中晚期,领悟了供春做壶的成型法则后,舍弃了模具,开始完全用手工制作成型,即打身筒法与镶身筒法,以泥片成型法制成身筒,全靠手工拍打,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工艺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