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全球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占领不划算,放弃越南的领土?
当今的宝地,在千百年前却可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蛮荒之地,比如今天风景如画的海南,隋唐都是用来流放贬谪之人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如今的确丰饶肥沃,是越南两大米仓之一,可几百年前却是丛林密布险象环生,与当时的中原相比,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明朝永乐年间,越南北部继唐末之后再次归于中原王朝,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然而仅仅20多年就被裁撤。明朝放弃这里,一来迫于北方的威胁,二来因为当时的交趾的确无法给明朝带来足够好处,使明朝常年都在做赔本买卖。加上明宣宗朱瞻基的性格使然,明朝撤出交趾也成了必然。从秦朝征辟岭南设立郡县开始,如今的越南北部就长期归于中原王朝的领地范围,即便当年东晋没落也未放弃。然而唐朝之后,越北的藩镇趁机脱离,从此自成一邦,就算后来的元朝,当时的蒙古铁骑横扫四海,也都在越南碰了钉子。而脱离中原的岁月中,越人逐渐形成了区别于中土的风俗与文化,与中原实际上也并不算亲近。
明朝初期,因为当时越南陈朝被篡灭而乱,胡朝侵扰南部的占城国,明朝作为宗主派兵灭胡朝之后,正式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所有规制与中原相同,并且开始移风易俗进行教化。不过这次时隔数百年的再次北归,却也是在走钢丝,有很多的相关隐患,明朝在交趾的统治实际上并不安稳。秦始皇灭六国后,开始书同文车同轨,明朝对于交趾自然也是如此。明朝原本的希望是想将交趾变成与内陆诸司相同的郡县,可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明朝派去当地的吏员,都是怀揣发财心思,疯狂压榨土著越人,引起当地越人的激烈反抗。明朝的移风易俗非但没有让越人亲近,反而催生了大量矛盾。
如今地处热带的红河三角洲的确是土地肥沃水热充足,出产大量的粮食,的确是块宝地。然而几百年前,越北地方丛林密布人烟稀少,茂密的雨林之中各种猛兽毒虫横行,大量山林瘴气随处弥漫,环境非常恶劣。与此同时,越北当时生产力极度落后,所以物产也非常有限,上缴税赋很少。明朝统治期间投入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一直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南征北战又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确是一片非常繁荣的景象,不过也埋下了祸根。成祖发动靖难之变时抽调大量北方卫所精锐,使得边地空虚,迁都北京之后,漠北的威胁仍旧存在。由于北界大幅萎缩,原本在客厅的京师变成了门口,虽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但无法改变事实。相对于漠北骑兵的强大威胁,明朝在交趾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与兵力显得非常不明智,有点本末倒置。
明宣宗朱瞻基从小受到儒家“在德不在险”的思想教化,加上明太祖有“不征之国”的祖训,所以一直都有放弃交趾的心思。永乐朝与仁宗时期,大规模用兵以及下西洋活动,明朝钱袋子已经相当紧了。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花大力气大代价坚守在交趾,非但没有多少好处,的确还会成为明朝巨大的拖累,虽然丢了可惜,但不丢又实在不划算,权衡之下只能丢。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明朝放弃交趾在我们看来的确是可惜,可在当时也并不算是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