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的常用皴法重点介绍
皴的本意是指皮肤被风吹后产生的粗糙、干裂的纹理。山石、树林的表面也有许多纹理,很像皮肤干裂的样子。根据山石的结构纹理,人们创造了许多表现它的方法,就称之为“皴法”。
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对山石质地的特征、结构体面、纹理、断层、褶皱、阴阳凹凸的概括、提炼,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皴法,又根据纹理的形态特征而命名。
前人创造出的皴法大约有三十多种,大体分为三类,即线皴、面皴、点皴。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皴法。
披麻皴法
披麻皴因其线条形状似麻披散的样子,故称为“披麻皴”。其基本形状是略带弧度的松软线条,是线皴中的一种。
作画时,执笔略倾,露锋轻入纸,由上向下行笔渐重,有实有虚,笔干墨淡。这种皴法常用来表现土山或质地疏松的山石。作画步骤,可以先勾好山石轮廓,分出大的石面,再加皴,也可以边勾边皴,一气呵成。用笔虚实交替。皴纹组合要按石面大小的层次来排列,线条参差错落,有疏有密。线的本身就是经风吹雨淋后剥脱凸显的纹理。山石的阳面和前边石面可不皴或少皴。
画披麻皴容易排列得过于整齐,线条雷同缺少自然形态,没有真实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观察真实山石的纹理,理解其体面和石纹的关系,将传统技法与从生活中观察提炼出来的经验融合在一起。
披麻皴因线条长短、直曲的差别,又分为长披麻皴和短披麻皴两种,其用笔方法基本相同。
相关内容推荐
斧霹皴法
皴纹形状如刀砍斧劈成的效果。故称为“斧劈皴”。斧劈皴主要表现石质坚硬、棱角分明的山石。用硬毫或旅毫笔,侧锋着纸,实按后向一侧迅速运笔,渐提笔出锋。画斧劈皴要笔笔到位,笔笔成形,不可重复涂抹。根据纹理的不同方向,可以横皴、竖皴、斜皴。通常先用硬毫笔勾勒山石轮廓,分出主要石面,然后再加皴以表现纹理、石面。皴纹排列要在同一中求变化。斧劈皴是面皴的一种。因斧劈皴的宽窄、长短不同,又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
提示
作画时侧锋落笔,墨迹头重尾轻。画大斧劈皴一定要连勾带皴,一气呵成。
山石形状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可用先勾后皴、连皴带勾、皴后再勾等灵活的手法。画小斧劈皴一般先勾外轮廓,再层层皴擦暗部。画大斧劈皴用笔大按至笔腹,小斧劈皴小按用笔锋。
解索皴法
由披麻皴变化而来,其形态像解开的绳索。用笔以中锋为主,可配以拖笔中锋辅助。先淡笔勾轮廓,再浓笔突出轮廓及石纹,接着用皴(墨色加重)。此程序可多次运行,直到达意为止。
提示
一般用中锋画皴法,运笔要干燥且呈发散状,淡墨浓墨混合用,不可单一墨色,否则层次单一缺乏变化。在用此法时,最好伴有丰富的点法,造成茂密苍茫的效果。
折带皴法
因皴纹类似带子翻折的样子,故名为“折带皴”。折带皴大多表现层叠的沉积岩石。作画时,执笔略轻,拖笔右行,然后笔锋方叫不变,侧锋折笔,由线变成面,向左逆锋行笔,再侧锋折笔向下,由线变成面。另一种是先用侧锋由上向下竖画,然后折笔右行,由面变成线,这种皴法能较好地表现水层岩的结构和纹理,画坡地也可以用此方法。
画折带皴要注意虚实和线的粗细变化,由线变成面,或由面变成线的转折处,角度应有大有小,不要都画成直角。画线时要自然随意,线条的排列要有疏有密,不要平均排列和过于平行。折带皴是线皴和而皴的结合。
提示
结形要方,层层连叠。用笔如腰带转折。虽用侧锋皴擦,但力仍要运在笔尖上。横向用笔时一般笔锋在上,直笔锋在左端。
荷叶皴法
荷叶皴是因山石纹理似荷叶的叶脉而得名。山石经地质变化,又经自然风化剥蚀,出现的纹脉有如荷叶叶脉的走向。用笔多中锋,有聚有散,有虚有实。长线干涩,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荷叶皴只是意近叶脉,而不可照真实的荷叶叶脉来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少数线条也可以交叉相破,更为随意。
提示
荷叶皴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
乱麻皴法
乱麻皴是因纹理较杂乱,像麻散乱之形而得名。这种皴法直接从披麻皴演变而成,适合表现松软的土山,山石纹理交叉较多,其他皴法不容易表现。乱麻皴的用笔方法与披麻皴的用笔基本相同,只是在线条的组织上较为自由,随意性更大,有的线圆些,有的直些,有长有短,笔锋时聚时散。为突出主要石面,需要把石成轮廓线画得略为清楚些,与其交叉的线可略虚些。乱麻皴也常常与披麻皴、折带皴等结合使用。
提示
乱麻皴表现的是山石细小繁乱的裂纹,因此,画时要心生石意,不拘成法,于碎乱中求出严整,方能飘逸而沉着,否则会感觉千头万绪无处下手。
乱柴皴
乱柴皴因皴纹排列像散乱的柴草堆放的样子而得名。乱柴皴适合表现层层剥蚀、纹脉不规则的山石。
云头皴
云头皴又叫卷云皴,山石纹以及山石形状似云翻卷的样子。这种皴法常表现圆浑曲纹的山石。此皴法画出的山石如浮动的云头,有梦幻之美。
拖泥带水皴
这种皴法领导有些笔触不其分明,线面结合一气呵成,如泥水俱下融为一体故称为“拖泥带水皴”。
拖泥带水皴是从斧劈皴演变而来,主要表现石质坚硬、结构有清楚有含混的山石,这种皴法用墨较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