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攻坚-经济 1(讲义)
理论攻坚-经济 1 (讲义+笔记) 主讲教师:李缙 授课时间:2021.01.26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理论攻坚-经济 1(讲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1.社会经济形态 (1)自然经济:生产是直接为自身的消费而进行的社会经济形态。 (2)商品经济: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一般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 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及其属性 1.商品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二重属性。 (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三、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 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 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四、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商品价值量。 12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成正比。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货币 1.概念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 产物。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在发生赊购赊销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所执行的职 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 贮藏。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 富的代表所发挥的作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基 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和发展出来的。 六、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 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真题演练 1.(单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物品的出现,使消费者能通过合作 的方式来和他人共同使用产品和服务,而无需持有产品与服务的所有权。这些共 享物品( )。 A.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2.(单选)以下论断正确的是( )。 A.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B.凡是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 C.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D.凡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反映该商品价值的变化 3.(单选)下列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在质上是相同的 C.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D.价值是价格的表现形式 4.(单选)某商店的一款手机标价 4000 元,但最终顾客以 3600 元的价格买 走,在此过程中,货币充当的职能分别是( )。 3A.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5.(单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时间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6.(判断)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 ) 7.(判断)人们购买商品时都希望“经久耐用”,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 8.(判断)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所以,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资本主义的特征 1.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的共同特征,资本主义是历史 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 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 45 被剥削的关系。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 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的不同而划分的。 c 与 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只有 v 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四、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 通过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 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 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五、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 1.含义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实质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 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6 的矛盾。 真题演练 1.(单选)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的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单选)劳动力属于(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通资本 3.(单选)某私营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 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 分属于(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一般剩余价值 4.(单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是( )。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生产过剩的危机 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理论攻坚-经济 1(笔记) 【注意】 经济考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重要,但是近年考查减少。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相关,有很多时政内容。次重点,与我国 经济建设方面的时政密切相关。 (3)微观经济:来自西方,比较成熟的体系。考查较少。 (4)宏观经济:重点和核心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解析】 注意:不要用常识解题,看到题目不要用生活中的概念来理解,不能想当然, 比如“商品”,与生活中说的商品不同。也不要抬杠,不要用日常经验去与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抬杠。 第一节 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1.社会经济形态 7(1)自然经济:生产是直接为自身的消费而进行的社会经济形态。 (2)商品经济: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一般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 【解析】 1.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商品经济只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比如大郎一天能生产 10 个包子,全部自己吃完, 即自给自足。 (2)商品经济:如果大郎每天能生产 100 个包子,自己吃不完,吃 10 个, 剩余的 90 个可以用于去卖(交换),如给金莲换头花或者抓药。 (3)区分:看生产目的,生产目的为了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为了交换而 生产是商品经济。 2.拓展: (1)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只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2 种经济形态(正确)。 (3)人类总共只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2 种经济形态(错误),原因:还有 产品经济,到共产主义社会会实现,产品经济是按需分配。 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解析】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列宁提出。 (1)存在社会分工:如果社会上所有人都在种水稻,种出的大米都可以吃, 没有必要交换,只有大家种的东西不同才产生交换。比如不同的人生产大米、椅 子、药品,才可以用大米换椅子或者药品。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补充条件。如果生产出的产 品都在同一个人手中,则无法产生交换。 二、商品及其属性 1.商品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二重属性。 89 (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解析】 1.商品:以交换为目的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一定经过人类劳动的,这是 最基本的条件。人类劳动:体现人干活的东西。如图,是妈妈织的围巾,是人类 劳动的产品,但不是商品。因为妈妈的织的围巾不是用于卖(交换)的,而是给 孩子戴的。如果自己掏钱购买的某品牌围巾属于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且在商 场里用于交换,2 个条件同时满足,所以属于商品。判断: (1)长白山的水源:不是商品,没有体现人类劳动,也没有交换,是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 (2)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植物:不是商品,没有体现人类劳动,也没 有交换。如长白山的水打包运输到城市销售,空气包装到城市销售,蘑菇摘回来 卖钱(采摘体现人类劳动),则此时都属于商品, 2.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二重性): (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用”即有用性,如水 能解渴,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取暖,这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要人赋予其解 渴、充饥、取暖的功效,为自然属性,所以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①商品:价值一定是在商品中的,某物品如有价值必是商品。看到价值就可 以判定某物品就是商品,说明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如是商品,必有价值。商 品和价值可以相互推,看到商品就知道其有价值,有价值则就是商品,二者是锁 死的 CP。 ②无差别:指商品生产过程中,有人种地,有人做工,老师在讲课,具体的劳动形式有差别,但都是人,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都是一样的,这个角度上讲 是无差别的。判断: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区别,在本质上一样(正确),原因: 因为从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出发。 ③人类劳动:和人交换,而非与动物交换,因此其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 会关系),体现社会属性。 3.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比如滑板鞋的使用价值是能穿、 时尚,价值体现在这双滑板鞋所耗费的人类劳动。 (1)一个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正确)。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正确),原因:使用价值是能穿,如果 鞋子破了,则不能穿不时尚,此时价值无法实现,所以不会购买。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错误),原因:说法相反,使用价值是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注意】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体现有用性,是自然属性。 3.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是制造商品中消耗的体能。体能: 本质上无差别。前提:是商品,只有商品才有价值,有价值一定是商品。 10【注意】 1.易混概念辨析:以汽车为例说明。 (1)使用价值:汽车的使用价值是可以拉货、载客。 (2)价值:汽车的价值是制造汽车所消耗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如 10 个工 人干 3 个月的活。 (3)交换价值: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比如 1 辆汽车可以交换 5 辆摩托车, 1:5 的比例关系是交换价值。 (4)价格(重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比如把汽车拿到市场上去 卖,用价值(3 个工人花费 10 个工作日生产出来的)去衡量比较麻烦,因此通 过货币的形式表现比较方便,如卖 10 万元,即用价格衡量。 2.思考:推出命题。 (1)商品一定有价值(正确),原因: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统一体,某 东西是商品,则一定有价值。 (2)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正确),原因: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统一体。 (3)有价值一定是商品,原因:价值和商品是锁死的 CP,可以互推。 (4)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商品(错误),原因:如妈妈织的围巾有使用价值, 可以保暖,但没有价值,不用于售卖,所以不是商品。 (5)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正确),原因: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商品一 定具有使用价值。 (6)有使用价值一定有价值(错误),原因: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不 11是商品则无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 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 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解析】 1.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看得见、摸得着。如图,左图的具 体劳动是捡麦穗,右图的具体劳动是砍树。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此劳动看不见,体现人类体力和脑力 的消耗。比如拾麦穗的人在弯腰的过程中耗费体力,拾哪一个麦穗耗费的脑力摸 不着、看不见;对于光头强来说,从哪个部位下锯消耗的是脑力,锯树的过程中 也消耗了体力,是抽象劳动。 1213 2.对比: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如光头强砍的树可以使用,拾起 来的麦穗可以吃,具有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的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 3.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 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二者同时发生,无时间差,只是同一劳动的 两个方面。 四、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成正比。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解析】 1.价值量:商品有价值,价值大小如何不知道,价值量就是研究商品的价值 的大小。我们通常不会研究一堆商品,而是研究一个商品的价值量,所以重点研 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1)比如:一张桌子与一支铅笔,桌子的价值量大,因为制作桌子花费的 时间长,若制作一张桌子要 1 天,制作一支笔只要 10 分钟。不是什么时间都可 以衡量价值量,不能以个别厂家生产的时间来衡量,有的生产快,有的生产慢, 所以取平均值,即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平均的时间决定, 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单位价值量越大,二者是正比例关系。 2.记住结论: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成正比。(2)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 【解析】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VS 单位商品价值量:正比关系。 2.社会劳动生产率 VS 单位商品价值量:反比关系。假设原来 1 个小时生产 1 个产品,假如效率提高,同样 1 个小时可以生产 2 个产品,同样的一个商品对 应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原来的 1 个小时变成现在的 0.5 小时,现在一个产品对 应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因此,效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呈反比关系。 3.个别劳动时间 VS 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个别劳动生产率 VS 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只是指“个别”,与单位价值 量无关。 五、货币 1.概念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 产物。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14(3)支付手段:在发生赊购赊销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所执行的职 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 贮藏。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 富的代表所发挥的作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基 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和发展出来的。 【解析】 1.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 然产物。最早的货币是贝币,可以交换各种物品,发展到后面用金银充当货币。 1516 比如自己有牛,想换别人的鸡,但是无法直接换,所以用牛换成一般等价物,再 用一般等价物换成鸡。 2.货币的职能(重点): (1)价值尺度(首要职能):货币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的价值。如可以标价,假如一台电脑价值 6000 元,就是用货币衡量电脑的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无时间差。 比如去商场买衣服,要付款才能带走衣服;去超市买东西,付款才能带走东西; 去饭店吃饭,吃完饭付款后才能离开。 (3)支付手段:在发生赊购赊销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所执行的职 能。与流通手段很像,但是支付手段有时间差,钱货分离,要么先付款后交货, 要么先交货后付款。比如:去饭店吃饭挂账,一个月后才结账;税款:每天都发 生应交事项,但是没有每天交税,月底统一交;工资:先干活,月底统一发工资; 租房:如押一付三,先交钱,后住房;定金:先付定金再拿货。 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 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和发展出来的。 ②网购(有争议,不常考):是一种复杂的行为,先在网上看上东西,再支 付,付款后发货,但是支付方式多样,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花呗、信用卡支付, 所以是复杂的行为,只能一一分析。如果用微信零钱支付是流通手段;如果微信 绑定信用卡支付则是支付手段;花呗和信用卡消耗的是额度,到月底才真正还钱, 所以有时间差,为支付手段。注意:花呗和信用卡考过。 (4)贮藏手段: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纸币不可以。纸币=货币符号, 如 100 元人民币是不足值的,是在国家强制保障力下进行使用,是货币符号。硬 币:我国以前用镍制造,1 元镍币真的价值 1 元,现在是用不锈钢或者铝,不值 1 元。如果是贵金属纪念币,如纯金纯银制作的,则是足值的。如果拿一万元去 银行存,不是履行贮藏手段,因为存的是纸币,如果存金条则是履行贮藏手段。 (5)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被当做一般等价物,如美元、欧元、人民币、 日元、英镑,即 SDR,特别提款权,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用于国际贸易 结算。17 六、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 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解析】 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特重点):价值规律(非市场规律和价格规律)。价 值规律在人类社会始终存在,并且发挥作用(错误),原因:价值规律是在商品 经济的阶段才发挥作用。在自然经济中都没商品,也就没有价值,所以价值规律 不会发挥作用。进入到产品经济后,商品就不存在了,价值规律也无法起作用。 2.价值规律的内容: (1)生产角度: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耗费 的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 (2)交换角度: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交换时价值量要大致相等, 此处的“价”是价值,而不是价格。比如不会用八手奥拓换全新奥迪,不要求每 一次交换都绝对相等,总体(大体)上相等即可。 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是横轴,价格是一条曲线,价值 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不围绕使用价值上下波动,使用价 值不稳定,对不同人的作用不同,如沙漠中很渴的人会买 100 元一瓶的水。 (1)价格不是一条平行的线,波动的原因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供给影 响价格。比如:周杰伦开演唱会,黄牛会炒价格,则门票会供不应求,这会导致 门票价格会上升,此时对于卖家有利,为卖方市场。如果供大于求,如外卖市场, 因为外卖选择余地太多了,买家可以随便选择,对买家有利,是买方市场。 (2)价值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价格(错误),原因:只有价值能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解析】 1.商品经济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2.内容:生产——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交换——等价交换 (“价”是价值)。 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形成卖方市场(对卖方有利);供过于求——价 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3.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解析】 18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 分配:即哪里有钱往哪里去,如综艺赚钱,明星带着家人上综艺,现在直播赚钱, 明星都直播带货变现,即“棒子”作用。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效率,同样的时间才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进而促进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理解为“鞭子”在鞭策。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鞭子抽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人效率提高,有的人效率提不上去, 进而优胜劣汰,可以理解为“筛子”,好的留下,坏的被筛除。 真题演练 1.(单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物品的出现,使消费者能通过合作 的方式来和他人共同使用产品和服务,而无需持有产品与服务的所有权。这些共 享物品( )。 A.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9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解析】1.B、D 项错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是商品,提供的服务也是 商品。C 项错误:不是有了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可能没有价值。【选 A】 2.(单选)以下论断正确的是( )。 A.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B.凡是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 C.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D.凡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反映该商品价值的变化 【解析】2.B 项错误:如土地,不是人类劳动产品,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 不是商品,无价值;但有价格,其价格来自地租,所以土地是特例。A 项错误: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不是商品无价值。D 项错误:供求关系变化也会导致 商品价值变化。【选 C】 3.(单选)下列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在质上是相同的 C.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D.价值是价格的表现形式 【解析】3.选非题。C 项正确:自然属性是使用价值。D 项错误:说法相反,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选 D】 4.(单选)某商店的一款手机标价 4000 元,但最终顾客以 3600 元的价格买 走,在此过程中,货币充当的职能分别是( )。 A.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世界货币 20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解析】4.D 项正确:“标价 4000 元”对应价值尺度,“顾客以 3600 元的价 格买走”对应流通手段。【选 D】 5.(单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时间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解析】5.B、C、D 项错误:与个别无关,行业、部门、社会这几种说法都 正确,但是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选 A】 6.(判断)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 ) 【解析】6.市场经济改为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包含关系,商品 经济包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错误】 7.(判断)人们购买商品时都希望“经久耐用”,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 【解析】7.“经久耐用”体现使用价值,“物美价廉”体现使用价值和价值。 【错误】 8.(判断)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所以,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 【解析】8.供求关系不能决定价格,只能影响。【错误】 【答案汇总】 1-5:A/C/D/D/A 6-8:错误/错误/错误 21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资本主义的特征 1.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的共同特征,资本主义是历史 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解析】 特征: (1)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资本家自己不干活,会雇工人来干活。 (2)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的共同特征,资本主义是 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 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 【解析】 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比如工人 Gary 一月创造的价值是 1 万元,资本家给 Gary 发 4 千元工资,剩余的 6 千元被资本 家无偿占有。4000 元的工资又叫自身价值,这是劳动者的身价,是资本家从劳 动力市场上买过来所花的钱。因此,工人创造的价值有两部分,第 1 部分是自身 价值,第 2 部分是剩余价值。自身价值是工资,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部分。 22【解析】 1.利润 VS 剩余价值:比如资本家投入 100 万元全部预付资本,其中 70 万元 用于购买设备、原材料,30 万元用于雇佣工人,支付工人工资,产品最终卖 120 万元,赚了 20 万元。 (1)相同点:从数量上看,20 万元既是利润也是剩余价值,因此利润和剩 余价值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2)区别:看法不同。 ①马克思认为只有工人能带来价值增殖,赚的这 20 万都是价值的增殖,因 此这 20 万都是剩余价值。 ②资本家认为不只有工人工资,还投入了 70 万的设备、原材料,因此这 20 万不是光工人工资带来的,而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因 此不能叫剩余价值,而应该叫利润。 ③如果认为这 20 万全部来自于工人工资(30 万),就是剩余价值。如果认 为这 20 万来自于 100 万的全部预付资本,那么就是利润。因此考试时,如果问 利润,利润来自于全部预付资本;如果问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全部来自于工人工 资。 2.资本家称之为“利润”,就是为了掩盖其剥削的本质,因此利润是剩余价 值的转化形式,用来掩盖剥削本质。 23【解析】 1.资本家投入 100 万元的预付资本,除了购买生产资料,还要投入 30 万购 买劳动力。30 万元劳动力产生剩余价值。 2.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叫可变资本,因为可以带来增殖、可以带来变化,因 此叫可变资本。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叫不变资本。马克思认为只有工人的劳动可 以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只有工人的劳动力叫可变资本,剩下的所有的一切,只要 不是劳动力、只要不是工人工资,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统统归到不变资本。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 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的不同而划分的。 24C 与 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只有 V 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解析】 1.根据能否产生剩余价值,可以把资本化分为两类,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英文单词是 Constant,用 C 表示。包括 (2)可变资本:英文单词为 Variable,用 V 表示。 (3)只有工人工资叫可变资本,其他的都不是,比如厂房、机器、设备、 原材料等都是不变资本。 2.只有不变资本(V)能够产生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 一源泉。因此剩余价值从工人的剩余劳动中来,全部来自于可变资本(V)。 【解析】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以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来区分。 (1)流动资本:资本周转速度快。一个商品卖出后,一次回本,是流动资 本。 (2)固定资本:资本周转速度慢。商品卖出后不能一次收回成本,需要几 次才能收回成本,是固定资本。 2.资本家购买 50 斤橙子和一台榨汁机生产橙汁: (1)橙汁卖出,50 斤橙子的成本一次性全部收回,因此 50 斤橙子属于流 25动资本。 (2)榨汁机:生产一次橙子,不能赚回榨汁机,没有一次回本,因此是固 定资本。 3.原材料、燃料等是流动资本;固定资本包括厂房、机器、大型的设备。判 断:固定资本之所以被称为固定资本,是因为其固定在原地不能移动,因此叫固 定资本(错误),原因:不是看能不能移动,而是看是否能一次收回成本。 【注意】 1.按照能否创造剩余价值分类: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只有劳 动力,也就是工人的工资,其他的都不是,因为只有工资能带来剩余价值。 2.按照价值周转速度快慢分类: (1)流动资本(快):一次性耗尽的资本,比如工资、原材料。 (2)固定资本:多次折旧的生产资料,比如厂房和机器。 四、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 通过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 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2627 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 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解析】 1.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有 2 种: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 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情况。 (1)绝对剩余价值:加班。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 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指将自己工资挣出来的时间。将自己工资挣出来之后,剩 下的时间都是给资本家产生剩余价值。工作日延长,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就多了。 (2)相对剩余价值:工人不愿意加班,因此换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工作日 时间长度不变,但是将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即生产工资的那部分时间变短了。提 高劳动生产率,高效的将工资钱挣出来,剩下的时间都在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效率得到的。 2.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针 对所有的资本家,但是超额剩余价值针对的是个别的资本家,个别资本家的劳动 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个别价值量比社会价值要低,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售价不变的 情况下,把成本降下来了,此时个别资本家比一般的资本家多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就叫做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不能一直存在,因为一旦有人提高效率,大 家都会提高效率。大家竞相提高劳动效率,最后大家的效率都提高了,超额的剩 余价值就转化为了相对的剩余价值。因此超额剩余价值其实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 种特殊情况。【解析】 1.绝对剩余价值:加班。原来每天工作 8 小时,现在每天工作 10 小时,多 出来的 2 小时的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不加班,提高效率。每天仍工作 8 小时,原来生产自身工 资的时间是 3 小时,效率提高后变成 2 小时,多了 1 个小时给资本家压榨。 【解析】 假设社会上的劳动时间都是8小时,貂蝉服装厂的个别劳动时间也是8小时, 假设生产一个商品,其单位劳动时间是 8 小时,对于社会平均而言,一天能生产 1 个。而貂蝉服装厂的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只有 4 小时,一天就能生产 2 个,此 时商品的市场价是 5000 元,因为貂蝉服装厂(个别)改变,不能影响整个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商品的市场价是 5000 元。社会的总价值是 5000×1=5000, 2829 貂蝉服装厂(个别)的总价值是 2×5000=1 万元,比社会平均多出的 5000 元即 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情况)。 【解析】 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有 2 个。 五、资本积累 1.含义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实质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 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解析】 1.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剩余价值之后,会扩大生产,买更多的机器设备、雇 佣更多的工人,这就是资本积累,本质上就是将剩余价值投入再生产,即剩余价 值的资本化。 2.原来雇佣 10 个工人,有了更多的剩余价值后可以再投入生产,能雇 100个工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利扩大了,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 的剩余价值,扩大了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利,就是生产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个资本家有了钱之后,更愿意购买机器,因为机 器不用发工资、好打理、效率高。此时机器多了,相应需要雇佣的工人就会变少。 假设原来需要 100 个工人,购买机器后只需雇佣 10 个工人,工人得到的就业机 会变少,导致工人失业。机器多了,资本家的产量上升,对于工人来说,购买力 下降,因为失业买不起。产量上升,工人买不起,没人消费,就导致了生产的相 对过剩。相对过剩的意思是想买买不起,与之相对的叫绝对过剩,绝对过剩指市 面上东西很多,买得起但不想买。生产的相对过剩导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因 为生产东西多了,但是又没人买,比如 1930 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发生大萧条, 生产出来的牛奶宁可倒掉也不给工人,这就是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实质。 【注意】 1.本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而不是归工人所有。 2.最大的特征是剥削。剩余价值: 3031 (1)来源:工人的。 (2)产生:生产阶段。在生产的过程中就把工人的剩余劳动转化成了剩余 价值。 (3)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2 种。 ①绝对剩余价值:加班。 ②相对剩余价值:提高生产效率。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情况。 (5)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是为了资本的积累,导致的结果是穷人越来越 穷,富人越来越富,即两极分化(马太效应)。 1.(单选)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的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解析】1.C 项正确:可变资本可以带来价值增殖,因此是可变。不变资本 不能带来价值增殖。A 项错误:没有这个说法。B 项错误:这是另外一种分类方 式,不是不变和可变,分出来的内容很少考。D 项错误:没有根据此分类的。根 据价值周转的快慢不同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选 C】 2.(单选)劳动力属于(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通资本 【解析】2.A 项错误、C 项正确:可变资本就是指劳动力,不变资本指除了 劳动力以外的一切。B 项错误:固定资本指机器、厂房,劳动力不是。D 项错误: 没有流通资本,有流动资本。流动资本包括劳动力。【选 C】 3.(单选)某私营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 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32 分属于(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一般剩余价值 【解析】3.A 项正确:“某私营企业”指某一个企业,即个别。B、C 项错误: 针对的是整个资本家阶层,只有超额剩余价值针对的是个别资本家。D 项错误: 无此说法。【选 A】 4.(单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是( )。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生产过剩的危机 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解析】4.D 项正确:生产相对过剩指想买买不起。C 项错误:绝对过剩是 真正的生产特别多,大家都是能买得起,但是不想买。B 项错误:生产过剩要分 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选 D】 【答案汇总】1-4:C/C/A/D 【注意】 1.经济形态: (1)金莲种黄瓜自己吃:自然经济。 (2)金莲的黄瓜和西门的大力丸交换:商品经济。 (3)金莲需要啥社会提供啥:产品经济。(4)区分:生产的目的。 2.金莲买了一件貂皮大衣: (1)是商品:使用价值是能穿,价值是耗费的人类劳动。 (2)制作貂皮大衣的动作属于具体劳动,产生了使用价值。 (3)在制作貂皮大衣的过程中消耗的体能属于抽象劳动,产生了价值。消 耗了多少体能用时间衡量。 (4)貂皮大衣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注意】 1.资本家投资 10 万生产大力丸: (1)花 7 万购买原材料、设备和厂房,是不变资本。 (2)花 3 万雇佣工人,是可变资本。 2.产品卖了 15 万,赚了 5 万: (1)又叫利润,也叫剩余价值。 (2)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①让工人每天加班 3 小时: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②提高效率,每小时多生产 10 枚大力丸:属于相对剩余价值。 ③王鹏自己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属于超额剩余价值。 333.用这 5 万买更多的设备和厂房:属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结果是两极分化,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两极分化又叫马太效应。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注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不难,但需要记忆,因为考查内容多与时事政治相 关。理解的东西是最难的,只要记住就能拿分的部分是最超值的,因此大家要多 花点功夫在这一章节,并且这一章节考得也多。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市场经济理论 一、资源配置的方式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体,即社会主义制度配上 市场经济的特征,因此首先得清楚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之相对的是计 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有两种方式,即计划配置 和市场配置。如图是粮票和肉票,都是计划经济时代出现的,买粮买肉不仅要有 人民币,还要有粮票、肉票。若甲一个月要吃很多肉,每个月的肉票不够甲吃, 这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此时就会有市场的配置。 34【解析】 1.市场配置:自行配置。搞市场经济时,很多人质疑,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 本主义道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搞的是市场经济,因此大家认为搞市场经济 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2.邓小平同志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只是 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而已,不是决定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社会主义国 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解决了思想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才能推动 下去。 3.决定社会制度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国家。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 划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指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由于市场调节是 通过刺激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它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和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解析】 1.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即国家和政府直接下达指令,今年生产多少 猪肉、卖给谁、价格多少,都用计划定好。 352.市场经济:自己配置,愿意卖给谁、价格是多少、愿意生产多少,都是自 己定。市场经济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但也有问题,其通过刺激微观主体的利益来 发挥作用,因此其具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弱点。市场所导致的缺陷有三条:自发 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解析】 1.自发性: (1)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是不好的事情、违法犯罪的事情。比如“假冒 伪劣”“欺诈”“污染环境”“垄断”“非法垄断”。 (2)口诀: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价坑蒙拐骗。 2.盲目性: (1)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于市场的信息不可能全部都掌握清楚,因此 在做决策时,因为没有全面掌握信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盲目的情况。比如大 家都去种苹果,于是跟着种苹果,盲目、盲从,看别人干什么,就跟风而上。最 典型的就是“跟风”“一哄而上”。 (2)口诀: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 3.滞后性: (1)是一种事后调节。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此事进行 调整,本质上已经慢了,因此自然带有滞后性。题目中出现“事后”“滞后”,就 是滞后性的体现;或者存在“时间差”,考试可能不直接体现“时间差”,比如 2017 年 XX,到了 2018 年 XX,这就体现了一种滞后性。注意:滞后性不能理解 36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盲目性的体现。 (2)口诀: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农业的周期长,工业 周期短。比如生产一个杯子,作为工业厂家,一天时间肯定能生产出来;但农业, 生产出一季稻谷得一年。答疑:养殖业可以算成农业。 4.考查方式: (1)多选:市场导致的三个缺陷是什么。 (2)单选:给出例子问属于自发性、盲目性、还是滞后性,根据特点去判 断即可。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解析】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有序性。 (1)市场行为的竞争性(最重要):和市场引发缺陷的特点是一样的。不考 查竞争性,会考查市场竞争性所引发的缺陷。 (2)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上主体要生产多少东西、卖给谁是自己决定, 不用政府来下命令,企业可以自主决策。 (3)市场关系的平等性:不同的市场主体,身份可能不一样,但是在竞争 时,竞争地位是平等的。国企和私企理论上竞争地位是平等的(目标是追求它们 的平等),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不平等。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市场中的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比如人才、资 金、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比如人才可以从北京到上海、资金可 以从国外到国内、商品可以出口到外地。与之相对的是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 主义违背了市场的开放性;贸易壁垒也违反了市场的开放性原则。 (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市场运转不能没有规则,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 3738 行,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市场的规定。市场是相对有序而非绝对有序,市场有 失灵的时候,如果市场失灵,则需要宏观调控的介入。 1.(多选)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表明( )。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C.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解析】1.多选题。B 项错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经济运行 的方式不一样。C 项正确: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形式。D 项错误:邓小平进行了反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因此才有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 AC】 2.(单选)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 )。 A.风险机制 B.竞争机制 C.价格机制 D.供求机制 【解析】2.下节课的预习知识。C 项正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所有的市场行为都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来进行运转,因为价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比如买东西的时候先看价格。 D 项错误:价格机制与其他机制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供求机制,供求会 影响价格,因此供求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了作用,因此肯定不是核心机制。 B 项错误:竞争会影响供求,如果供过于求,说明竞争激烈,如果供不应求 说明竞争弱。竞争机制通过影响供求机制,从而影响到了价格。 A 项错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但是风险不可消除(可以降低)。【选 C】 3.(单选)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骑客 smart 体感车”是 一种新型的代步工具,深受消费者喜爱,有着良好的市场,但好景不长,价格低 廉的假“体感车”没多久就冒出来了,这些仿制品价格低廉且品质恶劣,售后也39 难以得到保障,严重损害了该公司及消费者的权益。材料中现象主要反映了市场 调节的( )。 A.自发性 B.竞争性 C.滞后性 D.盲目性 【解析】3.B 项错误:有问题,说明市场有缺陷,而竞争本身不是问题,它 会引发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A 项正确:不好的、价格低廉、品质恶劣的车, 损害了权益,是不好的现象。C 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时间差。D 项错误:题干 没有体现跟风。【选 A】 【答案汇总】1-3:AC/C/A 【注意】 竞争性:竞争性导致市场经济的缺陷。 (1)自发性。 (2)盲目性。 (3)滞后性。 【注意】 1.自然经济阶段实行按需分配(错误),原因:产品经济阶段实行按需分配。40 2.待售的野生松茸不是商品(错误),原因:是商品。野生松茸不是商品, 但采过来待售就是商品。 3.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正确),原因:价值就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 性。 4.小明妈妈的工厂的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错误),原因:无 关。 5.工人创造的价值包括两部分(正确),原因: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一部 分是工人工资,一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6.加班可以榨取相对剩余价值(错误),原因:榨取的是绝对剩余价值。 7.超额剩余价值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错误),原 因:应该是“低于”。 8.按能否创造剩余价值可以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错误),原因:根据 能否创造剩余价值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9.可以用计划和市场区分社会制度(错误),原因:计划和市场区分的是资 源配置方式;区分社会制度的是所有制形式。 10.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容易引发滞后性(正确)。 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Be your better self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