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40)咳嗽六经辩证
女,40岁,咳嗽2个月,无痰,口苦,咽痒,口干渴,大便一行,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考虑少阳咳嗽,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干姜6g,五味子15g,甘草6g,五剂,水煎服。
咳嗽少阳证最多,特别是慢性咳嗽,咳嗽日久,正虚不足,血弱气尽,邪气因入,邪入半表半里,久久不愈,可伴有小柴胡的四大证及七然证的其中,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少阳合并阳明,可以选择大柴胡或是柴胡白虎,太阳合并也比较多,可以选用柴胡桂枝汤,或是小柴胡合止嗽散。
太阴多兼太阳,里虚而有痰阴,复感外邪,可选用小青龙,厚朴麻黄,射干麻黄,半夏厚朴,太阴阳明外证小青龙加石膏,太阴伴有少阳的选用柴朴汤,柴平煎,厥阴我常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上热下寒咳嗽临床也常见),咳嗽按照六经辨证施治,效果还是可以的,按照六经问诊下来,定位定性,抓住主证,兼证,并病,辨识病机。
中年男性,失眠3个月,无明显的焦虑,抑郁,口干,心烦,无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太阴病表现,舌红苔薄黄,脉细,与育阴清热之黄连阿胶汤,经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以前辨证不细,往往会使用温胆汤加减,效果有时有效有时不应,应用六经辨证后,比较得心应手,很多以前使用佑左,阿普唑仑等药,都可以慢慢停用。时间比较久的,还是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调整,特别是合并焦虑,抑郁,强迫等,躯体化症状比较多,复杂多变,寒热夹杂,虚实夹杂,应该根据当下的主证,病机虽证处之,合并表证的也不少,使用柴胡桂枝汤的机会也多。
今天下午大家准备一起讨论的,刚好朋友过来看病,当场做了六经辨证的完整辨证,从问诊开始,到舌脉,到辨方证,到鉴别方证,到辩别方证病机,大家都喜欢这样的方式,一点点的抽丝剥茧,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汇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原文147)
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四·附方)
【适应证候】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口渴,不呕,小便不利,但头汗出;或寒多热少,或无寒热;或伴见心下满闷,痞塞不通,腹中鸣响,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弦缓或弦弱。或疟病寒多热微、但寒不热。
【类证辨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皆为《伤寒论》之柴胡类证,其病机皆有少阳枢机不利之共同性,因而其症状表现也有往来寒热,胸胁满闷,脉弦等相似之处。
但小柴胡汤证属单纯的少阳病,病在少阳一经,其症状表现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为特征。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为少阳兼水饮内结,其往来寒热,胸胁满,心烦与小柴胡汤证相同,但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为其三焦不利,水饮内结的特征表现。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与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相较,其往来寒热,胸胁满相似。但大柴胡汤证属少阳气机不利兼里热壅实,在症状上有以兼见心下急,呕不止,大便不下或下利臭秽黄赤,舌苔黄腻,脉弦而实为特征;
柴胡桂枝汤证属少阳枢机不利兼太阳表邪,在症状上以兼见肢节烦痛,发热微恶寒,苔薄白,脉浮弦为特点。这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兼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是不同的。
乌梅丸
【原文汇要】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原文338条)
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须,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十九·7)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十九·8)
【适应证候】绕脐痛或右上腹痛,痛引肩背,痛剧则四肢厥冷,烦闷不安,呕吐或吐蛔,进食诱发,时静时烦,舌苔黄或白而腻,脉微。久利不愈。
【类证辨析】蛔厥与脏厥皆有腹痛、呕吐、烦躁、肢厥、脉微等证,但二者性质不同,须详审细辨。蛔厥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虚实相因致蛔虫内扰,四肢虽厥但肤不冷,并有吐蛔史及腹痛时发时止,得食而呕又烦为基本特征。脏厥是真阳虚极,纯阴无阳,躁扰无休止之时,并见一派虚衰之候。
当归芍药散
17、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当归g 芍药10---30g 川芎6g
茯苓12g 泽泻12g 白术12g
上6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El 3次。现代临
证多作汤剂服之。《金匮直解》曰:“和以酒服者,借其势以行药力,日三服则药力相续,而腹痛自止。”
(功效]养血疏肝,健脾利湿,止痛安胎。
(主治)
主证: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苔白腻,舌质淡红,脉
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副证:头面及足跗水肿,眩晕,小便不利,腰脚麻痹无力。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2)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焦虑症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3)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治疗荨麻疹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6)竹沥性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粘稠效果好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7)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血腑逐瘀汤治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