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份念想,让我们恋恋难舍

家乡的小镇上有一种小吃,叫做“猪腰子”,其实并不是猪身上的部件,而是外形如同猪肾的一种油炸面食,厚实的面粉裹着浓稠的红糖,经油炸之后呈灿灿的金黄色,散发出特别温暖而亲切的香味,成了我这个年纪的人儿时味蕾上一道美好的印记,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多年后远离故土的游子一种经久不息的念想,从舌尖直到心头,历经时光的打磨而愈发清晰。

同学群里,总会有人时不时地提及“猪腰子”,马上就会引来一连串大流口水的表情,接下来那些尘封的过往,像蓄积已久的水库开闸了一般,在热烈的讨论中随文字和表情倾泻出来。甚至,有人偶尔回一趟老家,还会专程跑到镇上的某家小店,郑重其事地拍上几张“猪腰子”的照片发到群里,点燃群里的热烈气氛。隔着二十几载光阴的陈年旧事,依然会在“猪腰子”的牵引之下悉数登场,历历在目,而那些暌违多年、面孔日益沧桑与模糊的同学,依然会因为诸如“猪腰子”的一些物事而始终保持着适度的亲密。
想必许多人和我一样,内心深处一直存有对“猪腰子”一样的小小事物一份真挚的念想,因为这份念想,我们对故乡始终保持着深沉的依恋,这种依恋,无论岁月多么锋利,也不会被割断。
相比于对小事物的念想,对一个人的念想就显得更加真实,更加深刻。一生中总会有这样的时刻,无论风多么凛冽,雨多么疏狂,因念及一个人,脚步总会坚定地奔向对方所在的角落。甚至,哪怕历尽磨难命悬一线,因为对一个人的念念不忘,心中那股活下去的勇气就一定存在。有时候什么都不图,只因为念着的人还在这个世上,就算相隔天远地远,就算相见不再相识,也要无所怨悔地熬下去等下去,在别人看来是无尽的悲哀与苍凉,而对于一个心有念想的人而言,却是一种满足和幸福。
记得几年前看张艺谋的电影《归来》,将结局当成了悲剧。才华横溢的陆焉识教授与妻子冯婉喻年轻时伉俪情深,好景不长,一身书生气的陆焉识很快遭受了文革带来的迫害,被发配到西北当劳改犯,与妻子一别二十几年。因为对彼此的念想,他们在漫长的光阴里各自盼归,丈夫熬白了头,妻子在受伤患病之后忘了丈夫的相貌,却又在每个月的五号一次又一次去火车站举着写有“陆焉识”三个字的牌子,等待丈夫归来。二十几年后团聚,妻子已不能将丈夫认出,丈夫费尽了心思,终成一番徒劳。最后的结局是,陆焉识不得不陪着冯婉喻在每个月五号去火车站,等待“陆焉识”归来。白发苍苍的他们,最后要在等待彼此归来的周折循环中,度过余生。
其实,这样的结局未必就是悲剧,因为念想还在,因为各自念想的人也还在,尽管咫尺如同天涯,但又因彼此相同的念想和同频的心跳,天涯不过咫尺。对于剧中人而言,这何尝不是带着几分缺憾之美的幸福结局。
所以,请珍惜心中的念想,珍惜所念想的人安然还在的当下,更要珍惜的是,自己成为所念想的那个人心中的一份念想。几年前央视播放过一则真人真事改编的公益广告,画面中一位记忆模糊的老迈父亲,听到门外忘带钥匙的儿子的叫门声,眼神迷离地看着手中儿子的照片,确认再确认,站起来又坐下。这时候儿子的旁白响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的记性越来越差,冰箱在哪儿,厕所在哪儿,刚刚做过的事情他都忘记了”。接着镜头慢慢转到孩子带着父亲外出吃饭,在坐的还有其他一些人。在儿子和客人诧异的目光中,父亲颤颤巍巍地拿起盘子里剩下的几个饺子装进口袋,儿子略带尴尬的擦拭父亲的手,老人这时候平静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他连自己都忘记了,但没有忘记他最爱的儿子。

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要面对这样的父亲或母亲,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要成为这样的父亲或母亲。因为一份念想,我们恋恋难舍,且无所畏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