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你可以用用这个方!
中医书友会第 1823 期
I导读: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通称为“伤风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对小儿身体伤害很大。本文作者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虚易实”等特点,采用柴葛解肌汤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李冬青
(一)必须重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简称“上感”。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通称“伤风感冒”。
“伤风感冒”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小病,而不被重视。其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对小儿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各种病毒和细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临床上常用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病名来诊断。由此可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病的总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特别容易发生于佝偻病、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的患儿。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必须及时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鼻窦炎、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支气管炎、肺炎等。
此外,感染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全身各处,并发败血症及化脓性病变,如关节炎、泌尿道感染,甚至并发脓胸、脑膜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毒素及变态反应还可对患儿机体发生影响,可使患儿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风湿病、紫癜、皮疹等。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小儿的威胁甚大,必须加强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柴葛解肌汤的分析和药物
组成
处方为:柴胡、葛根、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生石膏、生姜、大枣。
方中葛根、柴胡解肌退热;羌活、白芷解表邪,并宣痹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和营泄热;桔梗宣利肺气,疏泄邪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并可和中。
本方为寒温并用,以辛凉为主。具有辛凉解肌,兼清里热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祖国医学的风热感冒、风热乳蛾。也适用于风寒感冒的寒郁化热、寒热夹杂之证。
(三)选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依据
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当小儿外感时最易化热,故患感冒后,以热证多见。又由于小儿肺脏特别娇嫩,而皮毛内合于肺,邪易客肺,致肺卫失宣,郁而化热,故小儿又易出现肺热之证。再由于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脾胃功能薄弱。当外邪侵袭后,最易影响中焦,致使乳食停滞不化,郁滞而化热,产生里热。因此,小儿里热证也不少见。
根据小儿这些特点,小儿一旦患感冒后,寒易热化或热为寒闭,或形成寒热夹杂之证。在这些病变情况下,如单独用辛温解表,往往汗出而热不解;而单独用辛凉解表,又往往热退不尽,汗出不透。因此,只有采用辛温辛凉并用,寒温同用的治法,并佐以清里热,则风寒、风热、里热得到双解,且热退病除。
本文所介绍的柴葛解肌汤(以下称简本方)正是寒温并用,兼有清里热功效的方剂,因此,选用本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四)柴葛解肌汤的临证运用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祖国医学的感冒、风热乳蛾病证。
1.感冒:
在临床上可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寒热夹杂型感冒。现将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述于下:
(1)风寒型感冒:
此型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喷嚏、鼻流清涕,头痛体酸,或咳嗽有清痰。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驱寒解表,祛风散热。
方药:本方加减。本方减去黄芩、生石膏,加荆芥、防风或苏叶以祛风解表。
(2)风热型感冒:
此型证见发热较重,虽见汗出而热不解,头痛,鼻塞,流浊涕,口渴,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痰稠或色黄),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本方加减。本方减去生姜、大枣。加知母、芦根或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3)寒热夹杂型感冒:
此型在小儿也比较多见,是由外感风寒未散,而里热已盛所形成。证见发热,恶寒,无汗,流清涕,口渴,咽痛,咽红,舌苔黄,脉浮数。
治法:辛温辛凉并用,兼清里热。
方药:本方加减。本方减去生姜、大枣。加荆芥、防风或苏叶、射干、知母、板蓝根。
2.风热乳蛾:
证见发热,有汗,咽红肿痛,吞咽痛甚,咳嗽,舌苔黄白相兼,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本方加减。本方减去生姜、大枣、羌活。加马勃、板蓝根、蒲公英、青黛、僵蚕、丹皮。
局部可用锡类散吹喉,每日2-3次。
乳蛾化脓者,可加服六神丸。
随证用药:
上述感冒各型及风热乳蛾,随证选加下列药物:
(1)恶心、呕吐、苔腻者:加藿香、香薷、冬瓜仁、苡仁。
(2)咳嗽者:加贝母、百部、杏仁、瓜蒌壳、前胡。
(3)高热惊厥者:加钩藤、珍珠母、天麻、地龙、僵蚕以安神镇惊。
(4)痰多者:加京夏、天竺黄,或用二陈汤。
(5)腹泻者:加茯苓、苡仁。
(6)兼食滞者:表现不思乳食,呕吐或嗳气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舌苔厚腻,或苔白或苔黄。加用烧神曲、焦楂、谷麦芽、藿香、枳壳之类以消食导滞。若证见大便秘结,壮热口渴,舌干而黄垢,则为食滞郁而化热,可加大黄以清热导滞。夹食滞者尚可选用午时茶。
(五)临床体会
本方是辛温辛凉并用,佐以清里热,而偏重于辛凉的一个方剂。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心应手,疗效较为满意。
1.由于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因此,小儿感冒,寒与热往往同时出现,但有所偏盛,有的寒多于热,有的热多于寒。从临床实践来看,小儿感冒往往热多于寒,或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或寒热夹杂,都可选用本方治疗。
2.由于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乳食易郁滞而化热,因此小儿多里热。在此情况下,一经感冒,则寒易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之证,或感冒夹食滞,患儿表现容易见汗,但往往见汗而热不解,据此情况,选用本方加消食导滞药,收效迅速。
3.小儿具有“易虚易实”的特点,无论是哪一证型感冒,都不宜发汗太过,如过于发汗,小儿阴常不足,则易使津液受伤,而生他变。因此,本方是一比较适宜的方剂。
4.小儿感冒,在临床上寒热夹杂型较为常见。对寒热夹杂之证,必须辛温、辛凉并用,且一定要佐以清里热,就可收到满意的疗效,因为单独用辛温解表药,往往汗出而热不解,若单独用辛凉解表药,往往汗出不透,热退不尽,只有采取辛温辛凉解表药同用,而又在解表药中佐以清里热之药,如黄芩、生石膏、知母等,则风寒、风热自能两解,且里清热,热退而不再复升,疗效显著。
5.不论哪一型感冒或风热乳蛾,若服药热不退,应考虑为食滞恋热,可于方中佐以消食导滞之品,如神曲、谷麦芽、焦楂等,往往可以收到退热的疗效。
6.对风热乳蛾,高热,咽红肿痛的患儿,可尽早使用丹皮、僵蚕,以凉血、清热、消肿。在方中佐以丹皮,并不会引邪入里,反而会迅速收到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