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好问题,100条建议,50个对接资源,一场私董会教会我的事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608天的第608篇原创文章

今天晚上在得到大学开私董会,我不是第一次参加私董会,但却是第一次开我作为案主的私董会。收获的确非常大,我想分享一组数据:

在3个半小时的流程里,25个幕僚,在整个提问环节,大家一共提了80个问题,最后的建设性意见的环节,我也至少收到了100条建议。资源对接环节就更加敞亮了,不管是推荐人的、介绍客户的、对接资方的、打磨工具的、帮助搭建组织的等等,共享的资源超过50个。

(这是我们的笔记侠一个小时做出来的分析建议图)

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同学们。

信息密度太高,以至于晚上11点活动结束,从回家到写公众号之前,我也只消化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好在大部分都记了笔记,明天是肯定要拿出来一天时间再去认真消化的。

不过,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当这么多信息涌过来的时候,人其实是很难做判断的。那些在你下意识的反应里认为是正确的或许好说,但是那些质疑的信息,以及当下你无法判断是对错的信息,如何去处理呢?

面对反面的声音,内心难免会有波动,又如何去自我调整呢?

晚上回来给周老师打电话,抛出我的疑问,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急着判断,想一想,再说。

我不禁想到之前一次在飞机上几个小时看完的《慢思考》那本书,书里有很多看着很理论的东西,当时都跳过了,但是恰恰就在周老师说“想一想”的时候,让我想到了这本书里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是呀,想一想,不要着急判断,让子弹飞一会,这不就是慢思考么。

我马上去翻来这本书,人似乎是本能想要去通过什么来验证自己的正确性。书里说,人的大脑是非常神奇的,在人的大脑的果壳里,存在三种脑,分别是:

1、慢而成熟的思考脑

思考脑运转速度很慢,需要持续的投入精力,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很容易疲劳,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但是人的所有的思考过程均由思考脑完成。

2、快而原始的反射脑

三者中最古老的,能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消耗能量不多,速度快的像闪电,抄很多无意识的捷径,并以坚实的信念为基础做出判断,但易出错。

3、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

存储脑就是用来把我们的记忆做分类,规整,归档等等的。但存储脑有一个bug,这就是存储脑跟思考脑势不两立。思考脑工作的时候存储脑就不工作了,存储脑只有在思考脑不工作的时候他才会默默的加足马力的工作。

所以很多时候你觉得在发呆,很多时候你在睡觉,你的脑袋在放空,你觉得浪费时间了。其实没有浪费时间,因为当你不再思考的时候,其实你的存储脑是在加足马力的工作。把你很多记忆做规整,做链接等等。

但是,三种脑是相爱相杀,即有时配合无间又有时互相竞争。

大脑处理的所有的任务,如果时间很紧急,基本都是反射脑在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候,凭直觉给出的答案。

如果时间足够多,那么思考脑就会经过反射脑的直觉和存储脑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给出最合理的答案,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不能多任务并行,所有看起来的多任务并行其实都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切换。

当且仅当思考脑休息的时候,存储脑才会工作,它一刻不停的整理、操控、储存、更新脑子里的信息,以便让我们从中归纳知识,得出见解。

由此可以看出:大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果壳里三种脑的完美配合,配合的结果决定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零和游戏”完美的解释了思考脑和存储脑的关系。

所以你看,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慢思考?因为大脑壳的这三种脑里,思考脑做处理需要消耗时间,但唯有经过思考脑处理过的问题才能是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案,出错的几率才会小,如果时间紧张,反射脑趁虚而入,就会出错,做出错误的判断。

多有趣,多神奇呀!

这就是理论的力量,它让我们找到判断背后的逻辑,让我看到“想一想,不要着急做判断”背后的科学道理。

所以,也希望自己能够一边消化一边思考,不急于下判断,如果短期之内实在决策不了的,带着问题上路,同样是一种解决方案。

再次感谢今天参加我的私董会的所有的幕僚们,这个消化的量级很大,不断自我审视和剖析的过程也很痛苦,但是我无比珍惜,放到很长的时间维度来看,真是赚大了。

(比心所有人)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