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作出来一部剧本?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404天的第407篇原创文章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通常情况下,一个好剧本,是怎么写出来的。
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数字,但知道了大约字数之后,编剧就自然心中有数,每个结构的字数大概要占到多少了。
在前几天关于三幕剧的文章《编剧的“三幕剧”套路,或许你也能用得上》中,我有介绍三幕剧是最基本的剧本架构的通用套路。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一个剧本的架构要如何设计的话,那么三幕剧是最好的指导方案。
从时间占比来说,第一幕占25%,第二幕占50%,第三幕占25%,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评估下来的数据。
这里的场,是指相对比较集中的场景里的戏份可视为一场。当然,也有些九十多分钟的电影只有几场戏的。
知道了大约场数,编剧就自然心中有数,明白到每一场戏不能写太长、也不要写太短。
这样也可以提醒编剧,场次太多每场戏的时间就会太少不利于表现;场次太少每场戏的时间就会太长会产生沉闷感,除非剧本非常精彩。
了解到了一部剧本的基础操作之后,如何开始动笔呢?
我一直记得我曾经学习过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来自上戏博导、编剧学研究中心主任陆军老师,他提出来了一个“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法。对我帮助很大。
什么叫做“百·千·万字剧”工作法?
分别是,百字剧、千字剧、万字剧。我在陆老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战经验和我的理解,做了一些修改。
100字的“百字剧”就是“戏核”,好比一个剧本中最精华、凝练的创意或蓝图。
比如,《权力的游戏》这个奇幻剧,它讲的是一片大陆上几个有权有势的大家族从勾心斗角争夺铁王座到一致对抗邪恶异鬼军团的故事。
你看,一句话总结出了这个剧最核心的概念,这个就叫戏核。一部戏,不管是90分钟的电影还是几百集的连续剧,都可以用一句话去概括它的独特创意。
这也是判断一个创意是否是好创意的一个依据,即是否能找到它的戏核。
而如果是自己写剧本,可以先从戏核开始写起,看似只有100字,但却是最难的一步,因为字数越少越难写。
1000字的“千字剧”是“戏脉”,就是一个剧本里的逻辑脉络。
也就是按照三幕剧的结构,梳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这个模板只有七句话:
第一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做一件什么事。
第二句: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外。
第三句:因为这个意外,所以发生了事件A。
第四句:因为事件A,所以发生了事件B。
第五句:因为事件B,所以发生了事件C。
第六句:因为事件C,所以发生了事件D。
第七句: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这七句里面,前面两句是第一幕,也就是遇到了问题,第三句到第六句是第二幕,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七句是第三幕,最终的完结方案是什么。
三幕之间,是有非常清晰的逻辑线的,再复杂的故事,它的剧情结构也是基于这个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连接起来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贵族小姐。每一天,她都过着乏味死板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她跟随自己的富有的未婚夫坐上巨型的游轮前往美国。
因为在甲板上迷路,她不小心走进了穷人的船舱,所以她邂逅了穷小子杰克。
因为她邂逅了穷小子杰克,所以他们相爱了。
因为他们相爱了,所以她向未婚夫提出了解除婚约。
因为她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所以未婚夫举枪要击毙杰克。
最后,巨轮即将沉没。富有的未婚夫抛弃了她,选择自己逃走,杰克为了留下来救她,失去了生命。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泰坦尼克号》的故事。
10000字的“万字剧”就是“戏骼”,亦即在戏脉的基础上完善的骨骼方案。
这个万字剧,就要细化到场景了,按照第一部分我们梳理的,一部90分钟电影剧本差不多有75场戏,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根据千字剧的结构脉络,细化各场戏的安排了。
如果就是按照75场戏来算,那么,到了这个步骤,就应该把75场戏的详尽的结构内容创作完毕了。
以上就是今日份分享,希望对你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