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餐厅人员配置是内陆1/2、人人都是服务员、厨房不允许放大冰箱:实拍香港餐饮人工作
今年6月,一间由香港知名餐饮品牌——香港景乐集团(King Parrot Group)与国内知名酒店品牌——山东舜和酒店集团合作的德国餐厅 King ludwig,在济南营业。
香港景乐集团在香港有40多个品牌,主打国际美食餐饮,如西班牙餐厅、土耳其餐厅、日本餐厅、法国餐厅、韩国餐厅等等,其中德国餐厅King ludwig在香港有5间分店,家家生意排队,是香港人最钟爱的德餐品牌,更是创造了香港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营业纪录。
与舜和酒店集团合作的德国餐厅,是景乐集团在内陆开设的第一间分店,也是舜和集团国际化运营的第一步。试营业期间,景乐集团BOSS周骊莉女士,亲自带团队来济南筹建。期间,《餐饮时报》总编小时全程跟踪采访,对比内陆餐饮人,亲身感受了香港人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境界。
——《小时餐饮时报》原创报道
文/《餐饮时报》总编小时
香港景乐集团BOSS周骊莉女士、山东舜和酒店集团董事长任兴本、《餐饮时报》总编小时(本文作者)在济南舜和德国餐厅 King ludwig
在香港,等着上级分配工作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舜和德国餐厅试营业期间,《餐饮时报》总编小时感受最深的是,尽管是香港老板带队来工作,但是很少看到老板“指挥”团队或者给团队安排工作,每个人都各司其责、有条不紊地做“属于自己的事”。
景乐集团老板周骊莉说,在香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知道哪些工作是自己份内的,不需要我们安排,也不需要不断叮嘱,他们都懂。在香港,等着上级分配工作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清楚自己的职责,做好份内事,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在来内陆餐厅工作的香港餐饮同行身上,我们深刻感受了这一点:他们都在自己找事做,而不是等着被安排。
香港景乐集团Bobo经理在济南舜和德国餐厅现场表演做火焰串烧
老板店长也一线服务,人人都是服务员
这次来舜和德国餐厅参与开业的香港团队中,有一位优秀的女经理叫Bobo,她有一个拿手绝活:30秒钟切掉一个烤猪手,动作完美流畅,经常引来顾客一阵阵掌声。
在香港,经理就是内陆餐厅的“店长”,《餐饮时报》小时问她:店长也亲自给客人切猪手吗?她说:是呀是呀,我每天都会给客人切,店长也一样要服务客人的,没什么不同。
周骊莉说,在香港,餐厅因为人员配置少,因此管理层级少,效率非常高。如果不靠工装区分,很难发现谁是经理、店长,谁是领班、服务员。因为个人各就各位,根本不用吩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每个人都是服务员,都围着客人转。
能想象这位动作麻利、很熟练的给顾客现场切烤猪手的,是年营业额上亿美金的老板吗?这位就是香港景乐餐饮集团的Boss、香港十大精英女性人物——周骊莉女士。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是服务员,都围着客人转。
德国餐厅试营业期间,周骊莉穿着德国民族服装,亲自服务在一线
香港餐厅人员配置是内陆餐厅的1/2或2/3
景乐集团在香港的一间德国餐厅,店内员工人数是10人,月营业额是600多万港币(折合人民币500万左右),这样的营业额和人员配比数,在内陆难以想象。
香港餐厅服务员的配置,通常只有内陆同等餐位餐厅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尽管员工经常“捉襟见肘”,但服务不打折。周骊莉说,在香港,员工一上班就停不下来,一天工作12小时,基本上没有空闲的时间。在内陆6个人干的工作,他们3至4个人就能搞掂。
因此,舜和德国餐厅在人员配置上也和国内一般餐厅不同,人少而精干,香港的人员配置结构。
尊崇技术、主动学习,碰到师傅问不停
“香港厨师的学习主动性,我觉得要比内陆的强,比如师傅教了下面的厨师一道新菜,这个厨师一定会想办法做到跟师傅的水平不相上下,他们的方法就是:反复做很多遍,只要见到师傅在,他就会做一遍拿过去问师傅“我现在做得还哪里味道不够?哪里还需要改?”
周骊莉说,香港人很尊崇技术,如果技术好,会得到更多尊重,因此厨房师傅都拼命学好技术。
香港景乐的德餐大厨Peter,将每道菜的配方和制作关键点手写在一张纸上,认真耐心地给舜和德国餐厅大厨一一讲解。
周骊莉说:Peter一工作就停不下来,而且容不得自己的菜品做不好。
产品不好宁可不卖,品质是最好的招牌
在舜和德国餐厅,周骊莉要求:意大利火腿,客人点后必须现切,因为现切才是最好的口感;水果拼盘必须现做,那样吃起来才更甜;蔬菜沙拉必须现拌,那样才更新鲜。
她说:这些在香港都是常规要求,我们在香港做了23年饮食,靠的就是顾客永远相信我们提供的是最好的。所以,如果今天我们的某一道菜品质不够好,我会告诉客人:今天这道菜没有了。宁可不卖,也不能让客人吃到不够好的。因为不让他吃,他下次会来;但吃了失望,下次就再也不来了。
舜和德国餐厅招牌主打——德国烤猪手及其纯德国菜品
极具德国氛围的舜和德国餐厅
错时上下班,一天6个上班时间点
下午2点到4点,是餐饮的空档期,在内陆,这时的厨房、前厅全部下班休息。周骊莉说,在香港不是这样的,香港实行错时上班,比如景乐集团旗下的所有餐饮都是实行ABCDEF6个时间点错时上下班,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12点都保证有人在岗。
小时问:景乐集团也是纯餐饮企业,上午和下午时间段也未必有客人用餐,为什么要安排人在岗呢?
周骊莉说:“上午8点—10点、下午2点—4点在岗的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备餐,我们香港不允许提前备太多料,今天中午客人吃到的菜品,必须是上午准备的,晚上销售的,是下午准备的,所以永远是最新鲜、最好吃的状态。
香港景乐集团与舜和集团合作,在内陆开设的第一间德国餐厅
保证食材新鲜,厨房不允许放大冰箱
周骊莉给《餐饮时报》小时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她公司请了一位来自欧洲的大厨,这位大厨对工作非常严谨,他到公司上班后第一件事是——把厨房里一个大冰箱给锁住了,不让厨房用。
这位大厨的解释是:有了冰箱可以存放更多东西,就会让人变懒,存放的东西越来越多,提前备料越多,就会导致菜品不新鲜。
因此,现在景乐集团的所有餐厅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冰箱很少,确保原料每天都是新鲜的。这一要求,在济南舜和德国餐厅也如出一辙,要求当日料当日用,不提前备料、不存货。
周骊莉和舜和德国餐厅厨师一起制定菜品标准
原料配比精确到克,必须找到最佳口感
这次来舜和德国餐厅筹建的调酒师,是景乐集团老板周骊莉的儿子——Herber+,他是香港有名的花样调剂师。《餐饮时报》小时亲眼看到,他尽管是国际一线调酒大师,但到了济南舜和德国餐厅,他教授调酒时一种产品还是试验多次才能定味。
他说:温度不同、机器设备不同,都有可能影响酒的味道,必须多次试制才能找到最好的那个口感和味道。他对每种原料的配比精确到克,他说,尽管多一克少一克,一般客人喝不出差别,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到那个最好的味道,这就是做饮食的职责。
Herber+在舜和德国餐厅教授调酒
注重一线声音,开会不站列、围成圈
通常,我们开班前会都是员工站成几列,店长或经理一人在前面讲话。但香港同行开会是这样:到开会时间,他们拍手喊一声:大家来开会啦!然后所有人自然围成一圈,各抒己见,经理讲完,再让每个人自由发言。
周骊莉说,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让员工轻松一点、自然一点,不会感觉有压力,能把想法说出来。所有人站成列,一个人在前面讲,像是领导在指挥,员工就会不敢发言,香港的管理者都愿意听到来自一线的声音,因此开会都不会这样。
这就是香港人开班前会的场景,正在讲话的是香港景乐集团的BOBO经理。
拉近顾客距离,让顾客称呼服务员名字
“服务员,来倒水!”这是内陆餐厅经常听到的声音。
而在舜和德国餐厅,周骊莉是这样培训服务员:给客人打招呼时,一定先自我介绍“嗨,你好,我叫Anan,您叫我Anan就行……”周骊莉说,当客人喊着服务员的名字时,一是无形中就感觉更亲切,再就是让服务员也倍感尊重。
周骊莉给服务员说:一定要大胆和客人讲话,和他们交流,介绍自己的名字……
本篇文章是《餐饮时报》小时5年前在香港采访时写——
在香港采访时,记者遇到了一位内陆老乡:他名叫王忠勤,原在山东烟台华侨宾馆工作,一年前被派到香港,现在位于香港九龙湾Magebox大商场的鲁一居酒家后厨工作。
见到内陆老乡,王师傅非常热情,继而感叹内陆与香港员工的不同,他操着山东话说:“香港人和内陆员工在工作态度方面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敬业、专业、职业,值得我们内陆同行好好学习。”
香港与内陆员工有哪些不同?根据亲身在香港工作一年的真实感受,王师傅总结了8大不同:
本文作者《餐饮时报》总编小时与香港景乐集团周骊莉女士
香港员工从不抱怨工资多少
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工资,总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自己给酒店创造那么多利润,但老板给自己的却那么少,甚至认为酒店之所以生意好,全凭自己的功劳。于是,心里很不平衡,要么要求加薪,要么要求升职。一旦酒店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值,就工作懈怠,抱怨连连。
王师傅说,在香港,从来都听不到身边的同事抱怨工资多少,这是他们的职业素养之一。员工第一天入职时,酒店就讲好薪水及职位,员工按部就班地上班。工作努力、有成绩,上级就会给你加薪,不用担心自己的付出别人看不见。香港的管理层对待下属都相对客观、公正、不徇私情,员工对待薪水的心态也相对平和。
“是不是香港餐饮业员工薪水很高,员工很满足,所以不抱怨?”记者问。王师傅说:“香港餐饮员工的工资也不高,比起其他行业来说,跟国内一样,属于低薪工作。比如我们酒店一般服务员工资每月在9000港币,传菜员8000港币,但他们的消费很高,每月上班坐地铁、公交车就要1000港币,租房子每月要用三四千港币,吃顿早餐要三四十港币,这样算下来和国内的薪水水平是大体一致的。”
工作不用监督,惩罚更是鲜见
采访中,记者提出要看看王师傅所在店的奖惩制度,因为内陆很多餐企都有成册的奖励、惩罚制度,遇到什么情况如何奖励,做错什么事情如何惩罚,甚至具体到一包餐巾纸、一个筷子套,都有很详细的规定。
王师傅对记者的要求很惊讶,说:“这里哪有什么奖惩制度,这里的员工不用监督,更不用说惩罚了!”在香港的大小餐厅里,管理人员很少,基本都是一线忙碌的员工,没有一家餐厅的管理人员要时刻盯着工作现场,观察每个员工在干什么,表现如何,工作一切全凭自觉。
香港员工的择业观是,要么选择这份工作,好好干,并努力证明自己能干好;要么辞职走人。王师傅说,香港人的职业感特别强,不论职位高低,也不论“高等工作还是低等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兢兢业业,并时刻想着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钱。如果用奖罚督促自己的工作,他们会觉得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不用天天开会叮嘱,不用做思想工作
香港的餐厅很少开会,更少开员工集体大会,也没有班后总结会。那么,不开会,管理层如何安排工作呢?
王师傅说,比如今天餐厅有个大宴会,厨师长会在厨房内交代一下,讲一下宴会标准或特别注意的地方;店长会给服务员说一下服务要求。通常时间不超过5分钟,也不需要员工拿本子记录,这时员工就稍微停下手中的活,听一下就行了。因为平时的工作都熟记在心,只要没什么特殊要求,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用不着反复叮嘱。
在香港,领导也不用给员工做思想工作。一项工作交代下去,领导就可以放心了,只有能力差办不好的情况,不会有故意偷懒的现象。他们把工作当成自己能力的证明,即使再简单的工作也会一丝不苟,因为如果连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谁还会请你去做复杂的工作?
不搞亲疏关系,不请客送礼
在内陆,服务员和经理拉关系,厨师给厨师长请客送礼,甚至过年过节都要“有所表示”,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但在香港,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大佬和厨房的兄弟也经常聚餐,除非大佬要请客,平时都是AA制;其他员工也是如此,吃饭、旅游都是AA制。”王师傅说,如果一个人专注于搞关系,别人会看不起他。
另外,不论是大佬还是店长,他们也“不吃那一套”,因为他们都要为自己的工作和业绩负责:他们必须用最小的成本为老板创造最大的利润,如果他们完不成任务或者业绩不好,同样也面临炒鱿鱼;如果他为哪个员工开小灶,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工作时间从不闲着,做完自己的再做别人的
在香港,分工十分明确,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所以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香港人工作十分讲究效率,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两个小时做完的事情绝不拖到两个半小时。
“自己的工作做完是不是就可以休息了?”记者问。王师傅说:“自己的事干完,就帮着别人做,只要是上班时间,没有人是闲着的,更没有人是坐着的。我们的餐厅一天营业12个小时,这12个小时员工全部是在走动、在干活。没有午休,一天没有休息时间,上午有上午茶,下午有下午茶,工作12小时一点没水分。帮别人干活也没有人觉得委屈,因为他们只想着‘做好’,只有做好,才有前途,才有机会。”
不设领班主管,不用反复教导
在内陆,一线服务员上级是领班,领班上级是主管,主管上面是经理,一级有一级的权力,层级分明,工作时也是反复教导。
但在香港,基本模式就是:前厅就是服务员和店长,后厨就是厨房大佬和一般厨师,层级非常简单。香港员工不需要反复叮嘱他怎么做,一件事情交代一次就OK了,但一旦出了错误,绝不允许再出现第二次。
香港员工很自觉,几乎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也不用天天考勤。王师傅说:“香港员工很少有穿皮鞋的,都是穿平底鞋,就为了走路快一点。”如遇请假,但没有被准假,也不会有人闹情绪,他们会跟没事似的把工作干完下班再走。
店长厨师长什么活都干,与普通员工无异
在内陆的餐厅厨房,一旦熬到厨师长的职位,就不再下厨炒菜了;店长相当于店总经理,更不会去拖地端盘子了。
但在香港,厨房大佬必须要炒菜,除了他对整个厨房的业绩要负责,对人员要统筹管理,其他厨房内的活他都要干,和普通员工无异。
王师傅说,他所在餐厅的店长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在员工眼中,他的敬业程度和负责精神与老板没两样,他把老板的事当自己的事,把餐厅当自己的餐厅。尽管真正的老板一个月就来餐厅一次,每次只是看看账单和营业额,但这位店长“有老板在和没老板在的时候,都是一样工作认真负责”。在香港,为老板的事业负责,就是为自己的职业负责,这种观念已经深入酒店职业经理人内心,即使最后辞职离开,也要值完最后一天班,干完最后的工作,才与大家道别。香港人的职业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5个人的活绝不6人做
香港员工做事专心,工作时话语很少,但绝不盲目蛮干,他们非常讲究工作效率,以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工作,以最少的人力做出最大的成绩。在香港,一人多职的现象很常见,但一职多人绝对没有,5个人的活绝不6人做。因为香港人力成本很高,一般餐厅都存在10%左右的人员缺口,但一点不影响餐厅正常的经营和运转。
王师傅说,在内陆,很多餐厅都有备用人才,比起香港来,内陆的“员工荒”根本不叫“荒”,同样大小的餐厅,内陆员工的配置数量比香港至少要多四分之一。香港餐厅最贵的就是“人”,管理中不可能有一个职位闲置,更不可能有一个多余的人。一旦忙起来,员工之间都要互相配合,一项工作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