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识篆153

识义

识形

识用

未必园丁谙树性,更愁墨客笑姜芽     出自   刘克庄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不用怀疑,黑点点就是丁。)

编外链接

胶柱鼓瑟

人们常用“胶柱鼓瑟”来比喻那些拘泥而不知变通的人。人们在演奏乐器(鼓瑟)的时候,要靠转动弦柱来调节乐音之高低;如果将弦柱粘着(胶柱),那就无法对乐音之高低来进行调节了。

演奏乐器时是如此,文艺欣赏中更是这样。在文艺欣赏中,我们往往会遇上这样一种人,他们太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不理解作家是在运用比喻、夸张、联想和想象等艺术手法。因而,他们的“文艺批评”,常常会弄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杨慎在《升庵诗话》卷八中说:“唐人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真是胶柱鼓瑟!诗中所言“千里”者,是写广袤千里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花红叶绿;水村山郭处处飘扬着酒旗,无数楼台寺院宠罩在烟雨之中。此诗名曰“江南春”,是指整个江南的春色;起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气势宏大且切合题意,是不应该受到批评的。

于是我又想起沈括批评杜甫诗句这件事。杜甫在他的诗作《古柏行》中这样来描写诸葛亮庙里的古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四十围是直径七尺,但却有二千尺高,这不是太细了吗?这又是一桩胶柱鼓瑟的典型事例。诗人写柏树的又高又大,故有“四十围”、“二千尺”之语,这是夸张!难到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吗?在自然科学方面,沈括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在文学欣赏上,沈括却是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0)

相关推荐

  • 沈括,既是科学家又是十足小人

    读李一冰<苏东坡新传>,感触很多. 读到"乌台诗案",真是被那些小人搞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还好,借此了解了沈括这个人,一个科学家不假,一个十足的小人也不假. 自然 ...

  • 郑州有个梦溪园,方寸之间见江南,只是少了一位科学家的塑像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它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比较缺水.如果能在郑州找出一个江南风格的园林来,恐怕不容易.你还别说,在郑州的紫荆山公园里,就有这样一个园林. 它就是梦溪园.很多人都去过紫荆山公园,却未必知 ...

  • 极简识篆(23)

    识义 识形 识用 紫气东来          出自  汉  刘向  <列仙传> 西周金文 令方彝      西周早期盛酒器,传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盖内及器内底 ...

  • 极简识篆(24)

    识义 识形 识用 夕阳西下几时回           出自  晏殊  <浣溪沙> 西周金文 小臣宅簋        周康王时的青铜器. 簋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 ...

  • 极简识篆(25)

    识义 识形 识用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出自   白居易   <忆江南> 西周金文 召卣   召尊 召尊    召卣都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二器铭文内容相同,但是行款 ...

  • 极简识篆(26)

    识义 识形 识用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出自   李白  <送友人> 西周金文 西周中期青铜器 穆王时期有长甶盉.遹簋.丰尊.丰卣.刺鼎.班簋.静簋.等,恭.懿之际有裘 ...

  • 极简识篆(27)

    识义 识形 识用 渔竿冷浸半丝月   牛背闲消一笛风            出自  宋   施枢   <再赋酬吴鞠潭> 西周金文 长甶盍 西周穆王时期的青铜器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 ...

  • 极简识篆(28)

    识义 识形 识用 昧旦丕显               出自    <尚书 · 太甲> 西周金文 遹簋 西周中期青铜器,1910年出土于秦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铭文如下 唯六月既生霸, ...

  • 极简识篆(29)

    识义 识形 识用 旁观者清           出自  <旧唐书·元行冲传> 西周金文 班簋     也称毛伯彝     内底有铭文20行,198字.现藏首都博物 铭文           ...

  • 极简识篆(30)

    识义 识形 识用 问性矜勤劳  示心教澄习      出自   唐  王湾  <奉使登终南山> 西周金文 静簋        为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器物.现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器内有 ...

  • 极简识篆(31)

    识义 识形 (图片拼接的一点都不专业  ) 识用 受天之祜           出自   <诗经 · 大雅· 下武> 西周金文 墙盘        西周铜器,因墙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称作&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