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译11

论语   微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

黍:音shǔ,黏小米。

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  你这个人呀,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哪个是你的老师。”   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见子路懂礼貌)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符合义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洁身自好(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实现不了,那是早就知道的了。”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释

逸:同“佚”,散失、遗弃。

虞仲、夷逸、朱张、少连:此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

放:放置,不再谈论世事。

译文

自古的隐逸之士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份,这是伯夷叔齐吧。”

又说 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他们也就这样了吧。”

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不谈世事,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却同这些人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注释

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

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

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

)鼗:音táo,小鼓。

少师:乐官名,副乐师。

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译文

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

(鲁国的乐师流散四方,反映了当时礼坏乐崩的情况)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

施:同“弛”,怠慢、疏远。

以:用。

译文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任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译文

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 阳货)

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品德低下的人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手段都会使出来了。”

(患得患失呀!)

—— end ——



(0)

相关推荐

  • 说不尽的孔子

    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 1.颜回:生于前521年,去世于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

  • 韩望喜丨《论语》11 为仁由己

    第十一讲 为仁由己 图图话话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孔子有曰 1.颜渊问仁.子曰:&quo ...

  • 篆书论语通译(二)

    论语通译之二 <论语>的体例比较特殊,属于早期的语录体散文,对事情的论述往往是随感而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让人感到凌乱无序. 但是,这种体例自有它的优点.一是口语化,明白易懂.如: ...

  • 论语通译(三)

    <论语>通译  (三) <论语>的内容 <论语>的内容涉及广泛,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孔子的仁说.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文学成就. 孔子主张仁,是要推行仁政,希望经过实行 ...

  • 篆书 · 论语通译(五)

    <论语>通译 (五) (一)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里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期处在 ...

  • 论语通译(尧曰)

     论语通译之尧曰篇 (一)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知天命,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节,无法立足于社会:不会 ...

  • 论语通译(六)

    (一)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 述而>)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品德不加以修养,不研讨学问,听到 ...

  • 论语通译10

    论语    微子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释  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  箕子:箕,音jī.殷纣王的叔父 ...

  • 论语通译12

    论语  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

  • 论语通译13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子曰:&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