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藏在深山里的古老寺庙----兜率寺
偶尔得知南京江北浦口老山附近隐藏着一个很神秘的寺庙,因其历史悠久及周围环境风景优美而被评为新金陵四十景。这个名叫“兜率寺”的古寺就像它的庙名一样对我既陌生又神秘。上网搜索才知道这个寺庙就坐落在南京市浦口区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狮子岭景区内,已有数百年历史,鼎盛时期寺有常住僧侣四十余人。但目前这家寺庙仍无围墙,亦无大殿,仅以一个藏经楼为主体建筑。这个经院式寺庙与江南其它寺庙不同还在于它既不收门票,遇到饭点还提供斋饭。
兜率寺的名字出自梵语佛经“兜率天”、“兜率陀”,意思是“知足”、“喜足”,“乐知足而生喜欢心者”。
南京狮子岭上的兜率寺不仅有和尚,而且还有尼姑。尼姑的居所称为莲花院,外墙用红砖简单砌成,与山里的农舍并无什么差异。整个寺庙由和尚和尼姑共同主持,这与地处南京东郊宝华山的隆昌寺有几分相象,生态显得十分和谐。雨天寺院里游客寥寥,来者大多是虔诚的居士,仅我一人是借周末公休日来此探秘的。
不多说了,一切都用我的镜头来介绍吧……
兜率寺的山门建在狮子岭西华山脚下,距山上的寺庙还有2KM。寺庙牌坊上联是:“狮吼震雷音,远播尘寰,闻声顿醒千生梦”。下联是:“慈容开笑口,普滋含识,靓面全消旷劫愁”。从牌坊的对联内容看这寺庙来头不小,非常有气势。
通往寺院的山道两旁,山深林密,高大壮硕的朴树、野栗、三角枫随处可见,山间的空气异常清新。各色各样的鸟儿,在林间远近互应、鸣唱不喋。
寺庙正门建在山坡上,要不是这墙壁特殊的颜色仅从外表上看真与普通农家小院无大差别
此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是在旧基础上复建的,其规模也不宏大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但此寺与其他热闹非凡的寺庙有点不同,不但游人稀少,也几乎看不见和尚。你可以在大殿里任意拍摄,决无任何人来干涉你。
寺庙内显得简陋并有点寒酸,
寺院里游客寥寥,来者大多是虔诚的居士,据说这里僧尼同修,居士可以挂单。
寺庙现有房屋约十余间
雄狮镇守的天王殿拾阶而上,相比很多寺庙的金碧辉煌显得有点破旧,但却是那么的朴素。
请香处没人向你推销,更没有什么旅游纪念品,你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即可,天王殿里有位女士见到你热情微笑,一声阿弥陀佛一切都在不经意间。
整个建筑依傍山势,起伏错落,从高空看万般绿中一点黄,非常有特色。
斋堂也稍稍修缮,整个庙堂虽然没有要收门票的著名风景名胜区里寺庙那样的金碧辉煌,然而却显得质朴可近
上客堂如今仅一86岁的尼姑,法名正文
一东北口音的外地和尚来此参观
老尼僧向小和尚介绍些什么
师傅打开上客堂大门,有幸得到观摩到已经圆寂的本寺老主持圆霖法师的壁画作品
兜率寺千人主持圆霖法师工于笔墨丹青,尤擅佛教人物造像,大大小小的佛堂壁画都出自其手。
圆霖法师写于墙壁上的书法及壁画作品
据说大法师原来也用宣纸写字作画,装裱后挂于寺庙殿堂。但其后由于法师在画坛上名声日隆,来寺庙偷盗其书画的“文盗”也日多,法师不堪其扰,索性不用宣纸,直接在寺庙墙壁上作画。“这样他也放心,贼也放心”。
以戒为师是佛教术语,典故出自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时的遗训,用俗家话解释即“做人要自律”。
雨下个不停,越突显兜率寺的神秘和幽静
无意中从一间罗汉堂穿过去,却进入了寺庙僧人们的生活区
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话:“ 远离一切众,圆满无上慈 ”
巧遇一群香客,像是两家人,估计是冒雨为孩子中考提前来救佛开恩的
你能看清眼前上的佛字了吗???
冒雨参观兜率寺,一圈转下来这里没有一丝商业气息,既没门票,也无商店,甚至没有游客,但是我觉得这里是那么的神圣,干净,或许这里才是那些神灵真正的所在。
一次看似平淡的探访让我顿悟出一条哲理:“佛不是挂在我们嘴边的阿弥陀佛,更不是寺庙僧人身上的黄色袈裳,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修养,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必须通过不断的人生修行方可获得,当你领略到空门禅悦之快感,感受到佛门超拔脱俗那份于愉悦时,你自然就能看清眼前这个“佛”字了,临时抱佛脚只能安抚一下自己说不出口的心虚......”
作者:俞雨生 执业医师(主任医师)、签约作家(科普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