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养生究心术

以武学打开世界

管仲对“心术”颇有研究。管仲的“心术”决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心眼”、“心计”,而是如何正确用脑的问题。这是因为管仲对心的生理功能早有认识,他在《心术》篇中对心的生理功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意思是说心就好象一个国家的君主祥,耳目口鼻等九窍,就好象文武百官,君主是主管百官的,心也是支配耳目等九窍的。君主英明,百官尽职,国家就安定,若君主昏庸无道,百官失职,国家就纷乱。所以“心术”,就是要研究君主心如何英明而不昏庸,以有效的支配余身九窍统一协调,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心凭什么去指挥、支配全身呢?管子指出:“心也者,智之舍也。”心是出智慧、出主意的统帅机关。如何才能发挥心的作用呢?管仲认为必须做到“虚”、“静”’。静能制动,排斥想入非非,而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即所谓“守一”,所以他反复强调“专于意,一于心,耳其端,知远之证。能专乎?能一乎?”“虚”,好象清洁而空旷的宫廷,能接受容纳很多东西,所以他说“不虚则忤于物矣”。即“不虚”则不能接物、应物。心“虚”才能接受事物。“静”才能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这样对事物就会作出恰当的反应,即出“智慧”。这也正如管仲所说的“静则精,精则独立,独则明,明则神”。“神”就是智慧的表现,也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他指出:“神者,至贵也。”要“静”必须心安,他说“心安则身安””。说明有神就有生命,即后来《内经》说的“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因而“心术”也属于养生学范畴的问题。管仲在阐述心安智慧与健康的关系时也明确指出:“我无安心,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后刑,刑然后思,思然后知。凡心之刑过知,先王是故内聚以为源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肢坚固。”

管仲基于讲究“心术”的思想,而提出“老则长虑”的观点。认为“老不长虑,困乃遬竭。”意思是说,如果因为年老而不经常动脑子思考问题,就会很快的变得呆顿,甚至促成衰老。管仲的这一观点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常用脑,可防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