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存博士:一个国家如果能举办奥运,就有能力发动世界大战 (北京申奥20周年)

“小库”在留言区等着互动ing

当萨马兰奇主席(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向全世界说出“北京”这一幕,虽然时隔20年,但现在想来还是令人激动不已。
在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2点08分这一时刻,13亿中华儿女的血脉同时喷张!我们高呼:“祖国万岁!” 我们为是炎黄子孙而自豪,为伟大的北京而骄傲!

纵观2001年,每个节点都足以让国人紧张到窒息。横观2001年,北京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让我们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再次感受申奥赋予这一年的魅力!

纵观——申奥漫漫征程

横观——北京面临严峻挑战
北京奥申委规划部高毅存博士说:一个国家,如果能举办奥运,就有能力发动世界大战。


高毅存博士
北京2008奥申委工程部规划设计处处长

俄亥俄州大学城市规划与自然资源交统治学科博士学位

和平与战争风马牛不相及,但就两者的规模与复杂度而言,两者正可相提并论。举办奥运,其所涉方面,其大规模协调难度,决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可比。

光是开幕式国内外参与人员共约30~40万人,要在开幕前一个小时内全部到位,又要在结束后一个小时安全疏散,就绝对够你玩的。更何况还要在几年中花费几百亿元建造或翻建37个大型化和专业化的体育场馆。其中有8个是专为奥运建的。

据称,办奥运建场馆,先建不如后建,提前一年即可,可以充分地采用更新的设计观念与建造技术。这也许正是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一个缩微典型。但它怎么体现?怎么实现?

更大范围而言,还有整体交通问题。此外应该还有更广泛的商业问题、文物古建问题、社会秩序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文化演出问题、志愿者动员问题、道德风气问题,以及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率问题。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至少就眼前而言,我们的对手,包括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在内的这些世界级的城市,都毫不处于劣势。

大阪提出的“首次海上奥运”的设想,尽管受到申奥评估团的一些质疑,但无疑也具有极大的构想诱惑力。

这是一次与世界前沿看齐的全面较量。也可能是各种社会能量充分调动、交叉互动的社会变迁,是生态网络化的“超级系统协同”过程。

它的意义可能并不亚于申办奥运本身。在这个意义上,这比战争更难。因为战争是“破坏”,而奥运则在于建设。

这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记录、去观察、去考察、去研究的事儿。

所谓“开放”,是“系统化的演进”。其重点,并非像人们错以为的,在于外来因素、外来规则或说“外来先进性”本身,而在于由之引发的原有社会内生结构与规则体系在外来压力下的重新调适与深刻变迁。

在外界竞争的挤压下社会规则与规则系统的改进与优化,文化、制度与行为方式的几乎带有痛苦性的重塑,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在变动的全球环境下自我民族命运的掌握,这些才是“开放”的真正含义。

所不同的,奥运申办与举办,是一次完全的主动出击的“走出去”的开放,尽管表面上看,是数以几十万上百万的外国人“走进来”。

世界的发展已然超越了“以貌取人”的阶段,“软性”的或“内在”的东西更为厉害,奥运的申办与举办将是一次深刻的“内在化”过程,
便百多年来受压不屈、活力不熄、始终不肯放弃努力的中华民族,有望获得全面升级和升华性演练。
2008年北京奥运只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开端,2020年至今的“全球战疫”让世界人民再次对中国刮目相看。雄狮不再沉睡,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之巅!
留言关键词:2001年/2008年/难忘的瞬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