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的“失控”生活:14世纪后的修道院为什么如此混乱?

1300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诏令:除非特殊情况,修女永不允许踏出修道院大门半步,世俗世界的人若未经特别允许和正当理由,决不允许进入修道院探望她们。
结果,英国林肯郊区的主教来到一个女修道院,把这份诏令的副本留在这里,并且下令修女们必须遵守。当主教骑马离开后,修女们就立刻跨出修道院的大门,追到了城门旁,直接把诏令的副本扔在了主教的头上,尖叫着说她们永远都不会遵守。(出自英国学者艾琳·鲍尔《中世纪人》)
由此可见,在14世纪以前的若干年,女修道院的“失控”已经引起了教皇的注意。但是,这个记载同样告诉我们,有些修女已经不在意主教的训令,甚至还能直接反抗——这似乎证实了那些谣言故事,修女们的生活确实开始“混乱”了。
正常的修道院生活,是非常枯燥的。
修女的生活很枯燥
修女们每天要祷告8次,最早的一次是凌晨的“夜间祷告”,迷迷糊糊的修女听到钟声响起的时候,必须穿上衣服在寒冷黑暗的夜晚前往教堂。祷告持续约1个小时,然后她们可以回到房间,继续睡几个小时。6点钟起床,做第一时辰祷告,然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循环这一天的生活。(6世纪以前修女一般祷告7次,6世纪之后形成了祷告8次的传统,平均分布在一整天的时间内,包括子夜时分。)
修女们的生活规规矩矩、谨小慎微,除了祷告她们还要到修道院的花园里干活,还要学习一些文字语法。另外,在修道院中要尽量保持安静,如果要想和其他修女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手势,中世纪的修道院留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修女们交流的手势甚至超过了100种。当然,休息时间也有,但只能从事一些“严肃又虔诚”的娱乐活动。
不过,这些规矩太过于繁琐枯燥,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也让修女感到非常不自在。
在早期的修道院中,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修女们并不认为生活很枯燥乏味,反而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修行。
但是到了14世纪,修道院与世俗生活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多年轻女孩(往往是14岁甚至更小)来到了这里。她们并非真的立誓修行,而是把修女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身份地位很高,而且不用担心世俗的烦恼。尤其是14世纪前后的欧洲,女儿出嫁要耗费家庭非常多的财富,这让有些富裕家庭心生畏惧,甚至有些贵族也把某个女儿送到修道院。
既然这样,修道院中的种种仪式和单调的生活,自然让女孩们产生了厌烦。毕竟,年轻女孩也是喜欢偷懒以及向往各种娱乐活动的。所以,修女们不守规矩的第一步,就是在神职仪式上的偷懒。中世纪的很多文献都记载,14世纪之后的修道院中,修女们做完睡前晚祷,往往会私下饮酒和讨论八卦,睡得很晚。这导致她们无法在凌晨时分准时起床做祷告。《中世纪人》中记载,“1519年,在斯坦菲尔德的女修道院,主教发现,从钟声敲响到仪式开始居然隔了半个小时,而且在仪式中,有些修女没有唱歌,而是在打瞌睡……此外,总有人找各种借口悄悄溜走:比如她们要去查看晚餐或者打扫客房,要去给花园除草,或者是生病了难受……”
女修道院的失控,还表现在修女们的关系上。
电影中的修女
并非每个修女都是性情温和,善良和蔼的,尤其是一群年轻女孩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矛盾自然就多了。修女们之间的小矛盾就不一一细说了,她们和修道院院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尴尬。
14世纪之后,某些脾气暴躁的女修道院院长,往往会在祈祷仪式上,把看不顺眼的修女拉起来,冲他们大喊一些粗鲁的词语。16世纪的时候,有些修女甚至会遭到拳打脚踢,和牛羊关在一起。女修道院长和修女们关系紧张,导致他们怨言非常多。
每当有主教前来巡视,都会有一个例行程序:每个修女都有权单独悄悄的告诉主教,自己对修道院院长的意见。
所以主教们经常会听到修女们的抱怨,比如说修道院长偏心、脾气差、生活奢侈、不善于经营和管理修道院……这些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很多修道院长处理不好这些事情。比如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赞扬的艾格伦蒂娜修道院长一样,修道院的史料也表明,修女们抱怨这位高贵的院长有些奢侈,并且不善于理财,让修道院陷入了财政危机。
说起财政危机,又要提到另一个修道院“失控”的地方了。
修道院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雇农,可以靠土地的产出以及收租生活,当然还有什一税。不过,修道院也有很多支出项目,所以如何买卖土地上的产出物,也是需要有生意头脑的。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陷入财政危机。
当然,修道院还有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那就是附近贵族的捐赠或者住宿费用。实际上,修道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那些贵族们临时居住——他们会缴纳租金,甚至捐一些金钱。
贵妇们把修道院当成了“度假酒店”,她们可能会带着自己的一群侍女,自己漂亮的衣服和珠宝,也少不了名贵的小狗。
住进来之后,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带着小狗炫耀一番是正常的——这当然让修女们非常羡慕,就算没有珠宝首饰,漂亮的衣服总是让人心动的吧。于是,从漂亮的衣服到可爱的小狗,然后是舞蹈,慢慢的就有了世俗的其它乐趣……一旦迈出第一步,就停不下了。
主教们发现了这一情况,却无法强迫修女们执行诏令。毕竟他们无法每天盯着女修道院,更无法帮修道院解决财政危机和其它矛盾。这让女修道院的名声越来越差,以至于到了16世纪,欧洲很多地方都充满了女修道院的八卦故事。
当然,女修道院尚且如此,男修道院就更夸张了。
那么,除了上面所说的几方面,还有导致修道院混乱的其他原因吗?
修女和贵族在一起
当然有,比如14世纪的教皇与世俗君主之间的斗争。腓力四世,法国卡佩王朝最著名的国王之一,他有着极大的扩张野心,不仅和贵族以及英国爆发战争,还直接反抗教会。他为了获得财富支持自己的战争,决定向神职人员征税,这让教皇非常愤怒。当然,教会并没有想到腓力四世多么的狠心,两任教皇都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他的手里。
欧洲大地上的君主战争,让教会的权力遭到重挫。世俗君主开始从教会手里“抢钱”,以强化自己的国力。所以,最底层的修道院也时刻面临财政危机,与世俗君主或者地方贵族的妥协甚至“同流合污”,成了一种常见的选择——如果没有世俗贵族的支持,修女们怎么能生活的下去?所以理所应当的,世俗恶习也在修道院传播开来了。
难道修道院不能依靠自己的土地产出过日子吗?
当然可以,只要愿意过苦日子,也没什么。比如流行于欧洲北部的一些伯格因派信徒,也积极参与世俗劳动,发展的很好。关键是,过惯了好日子的修道院,又遇到了大瘟疫的流行。农村生产力锐减,一轮又一轮的黑死病过后,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去为修道院耕种。就算还有人,也希望提高自己的劳动待遇。这一点,客观上让修道院觉得举步维艰,需要向世俗靠拢才行。
当然,修道院不仅要自己吃饱喝足,还需要赈济穷人,这是传统。14世纪之后的天灾人祸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大量的寡妇、孤儿和病人挤在修道院门前,没有钱怎么帮助他们。
贵族们有钱,要和他们接触。当然,贵族那腐朽混乱的娱乐侵蚀了修道院,也是预料之中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