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肖像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 |《卖糖葫芦的老人》闫泳飞

精写作-学生佳作
《天天读写》
2021.1-2
卖糖葫芦的老人
山东临沂莒南坊前镇相邸初中八(4)班 闫泳飞
我是非常爱吃糖葫芦的,它晶莹剔透,酸酸甜甜。吃上一口,寒冷的冬天仿佛都有了一丝甜味。【开篇写糖葫芦的形象、味道,为下文做好铺垫】
每年冬天,小学的南门路口,就会出现一个糖葫芦摊儿。说是小摊儿,其实就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后筐里立一根木棍,上头用稻草扎成草靶子而已。卖糖葫芦的是个七十岁上下的老头儿。总是穿着一件打着好几个补丁的旧棉衣,脸色灰黄,额头有很深的皱纹,头上戴着顶破毡帽,毡帽下露出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肖像描写,足见其身份、地位】【描述糖葫芦摊——三轮车破旧、糖葫芦垛子简陋、摊主人苍老衣破——交待主人公的身份、地位】
他并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只是坐在板凳上,也不吆喝招揽顾客,终日一只手揣在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取暖。他常常望着小朋友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跑到妈妈身边,甜甜地叫一声“妈妈”;偶尔过来一两个买糖葫芦的小孩,他也会咧嘴笑笑。有时我也会想:老人的生意并不怎么好,为什么还要坚持每天来摆摊呢?他是哪里人?是因为生计,还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两个疑问,透露出“我”对小本生意人的关注与同情】然而这样的疑问总被人来人往的喧嚷所淹没。【卖糖葫芦的老人日常表现——老实、木讷,动作呆板】
每日放学,我都要吃他一支糖葫芦的。相比大超市的那些老北京糖葫芦,没有古色古香讲究的纸质包装,价钱也不贵,一元钢镚儿而已。大人们却不愿意买给小孩子,理由是他的糖葫芦不干净。可对于我们而言,糖稀晶晶亮,山楂红彤彤的,哪里脏呢?【反问中彰显“我”对他的信任】【概括叙述,表现老人讲求实用,诚信经营】
喜欢光顾他的小摊儿的还有几个低年级的孩子,那是学校里有名的“调皮鬼”。老人刚骑上三轮车,几个“调皮鬼”就使劲拉住老人的三轮车挡板,使他蹬起来非常费劲。老人回头看看他们,笑笑,又继续蹬车……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心里说不出来的难过,想挺身而出,可是又无能为力。【借事写人,借情态展现性格——朴实、厚道】
有一次,我照旧跑去老人的糖葫芦摊儿,挑了一支又大又红的糖葫芦,可一摸口袋,竟然忘了带钱!“对不起,我忘带钱了”,我的声音小得仿佛只有自己才能听得见。老人并未看我,他把箱子里的糖葫芦插到我拔下的位置,和蔼地说:“拿着吃吧。”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心想明天一定给他钱,并且今后天天都要买他的糖葫芦。【老人给忘带钱的“我”糖葫芦吃——再显其慈爱、淳朴】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他都没有出现在校门口。我问妈妈,卖糖葫芦的老爷爷这几天怎么不见了呢?妈妈说,学校通知他了,不允许在学校门口卖三无产品。啊!一个晴天霹雳,我还欠他一个钢镚儿呢!【心理描写,表现“我”的愧疚】
最后一次遇到他是在初中的校门口,已经是深冬了,他的行头和表现跟以前一样,只不过他更加苍老,生意更加清冷了。我还给他钱,又买了一支,他亲自从草靶子上拔下来递到我的手上:那是一只怎样的手呀!颜色是一种形容不出的黄黑色,血管突出,指甲微黄,手面像老树皮一样龟裂着,裂缝里满是灰黑色的污渍……【精细描写】见我迟疑,他咧嘴冲我笑笑,几颗参差不齐、松松垮垮的牙齿露了出来,那天的糖葫芦多了一丝酸涩。【通过味觉表现心情】
如今,每逢看到糖葫芦,我都会想起他。之后我没再见到他,也没有人传来他的消息,这使我更加怅然:年迈的他,能否顺利度过一个个严冬?【结尾用“我”对他的牵挂强化了读者心中的一分酸涩】
(指导教师:刘燕子)
“赛作文”点评

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普通平凡得就像一棵小草、一片树叶,身上没有光鲜亮丽的光环,却有着闪闪发光的灵魂。小作者将思维的触角伸向现实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街头小摊贩,去挖掘、表现他们闪光的心灵,字里行间透着对小人物的关注与同情,充分表现出可贵的博爱之心。本文的人物描写,手法灵活多样。概括叙述与精细描写相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着墨不多,却真挚感人,富有表现力。特别是“我”的心理描写,在表达“我”对“卖糖葫芦的老人”的感受的同时,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写法借鉴:抓住肖像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有人也称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声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主人公的性格展示、形象塑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来完成。
1.容貌描写。“卖糖葫芦的是个七十岁上下的老头儿。总是穿着一件打着好几个补丁的旧棉衣,脸色灰黄,额头有很深的皱纹,头上戴着顶破毡帽,毡帽下露出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写老人的年龄、衣着和面部特征,突出了老人苍老、羸弱、贫困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更显出老人诚信经营的可贵。写老人的手,“那是一只怎样的手呀!颜色是一种形容不出的黄黑色,血管突出,指甲微黄,手面像老树皮一样龟裂着,裂缝里满是灰黑色的污渍……”,运用精细描写,推出特写镜头,突出了手的病态、粗糙和污秽,强化了老人的劳苦与贫弱。
2.情态描写。文章三次写到了老人的“笑”。第一次,“偶尔过来一两个买糖葫芦的小孩,他也会咧嘴笑笑”,或许是因为生意不景气,有人来买糖葫芦照顾生意,有几分开心,抑或几分感恩,这是一个淳朴老人的“笑”;第二次,“几个‘调皮鬼’就使劲拉住老人的三轮车挡板,这使他蹬起来非常费劲。老人回头看看他们,笑笑,又继续蹬车”,孩子们的恶作剧,老人不予计较,一笑了之。这是一个慈爱、厚道的老人的“笑”。第三次,他用“裂缝里满是灰黑色的污渍”的手,给“我”拿糖葫芦,“见我迟疑,他咧嘴冲我笑笑”,这里的“他咧嘴冲我笑笑”,或许是尴尬,请求“我”的谅解。这是一个淳朴、厚道老人的“笑”。三处老人的“笑”的描写,互相关照、补充,让“卖糖葫芦的老人”形象有血有肉,跃然纸上。
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首先要考虑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中心表达的需要,不必写到人就必须写人的肖像。其次,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人物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抓取关键因素,从而达到绘形写神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