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画尽了人一生的故事,依然无法回答生活教会了我们什么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不少小伙伴们又患上了节后综合症。学习、工作的快节奏可能已经让你喘不过气。也许你也有过这种感觉,每当别人问起你的新年目标,总会让你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在外界的催促声中,自我认知变得模糊,越来越难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时候,不妨停一停脚步,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人生旅途。

抱着类似的想法,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海克·法勒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一本从0 到100 岁的故事。新年伊始,还在迷茫焦虑的你,不妨停下来,看看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人如何回答:生活曾经教会了我们什么?

翻阅这本画册,你或许会时不时质疑鲁迅那句“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不同年龄、不同国度的人们竟然都有着如此相似的烦恼和幸福,你仿佛从一幕幕他人的画卷中读出了自己的故事。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看到你自己完整的一生会怎样度过吗?绝大多数的人可能会说不愿意,毕竟人生多少魅力,都在于身前无穷的可能性。无常的命运固然让人惶恐,但确定的命运却让人感受到世上最极致的虚无——就像电影《降临》中的班克斯博士那样。

不过答案也并没那么简单。毕竟,人生的一大幻觉就是以为看过书就是经历过。我们生命里各自具体的悲欢,注定得要我们自己去走一遭。

本文插图选自《你想过怎样的一生?》,[德] 海克·法勒 文, [意] 瓦莱里奥·维达里 图,俞洁琼 译,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11月。

出生时的你,

记不起父母的脸庞。

但这是你第一次在生命中微笑,

也感受到他人的微笑。

咿呀欲语的娃娃,

伸出稚嫩的小手,

总是想要抓住身边的一切。

一转眼就到了上学的年纪,

为了准时到学校,

你开始规律地起床、吃饭、学习。

也是从那时起,

你知道了什么叫做“纪律”。

14岁的你,

已经开始追求流行。

那时候的天真与自信,

现在想起来总有些“中二”。

在很多方面,

父母已经及不上你。

可是他们什么时候

才能不在你的朋友面前

叫你小宝贝呢?

19岁的你,

有时开始讨厌自己。

一个人真的可以改变自己吗?

梦想的翅膀呼之欲出,

尽管现在看来,

也许什么都不是。

生命中的第一次,

你向另一个人袒露自己的一切。

23岁的你,

还从未如此亲近一个人。

你们想在一起,

一生一世。

可是不知怎么的,

你们还是选择了分开。

失恋的痛楚,

母亲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你。

临别的时候,

送了你一瓶自制的黑莓酱。

但有一件事你还没学会,

周六晚上独立回家,

请不要黯然神伤。

到了而立之年,

你知道幸福是相对的,

不同状态间的对比,

才会让人感到幸福。

可是现实与你想象中的却相去甚远。

有了孩子的你,

现在终于是大人了。

你还从未如此深爱过一个人

也从未如此担心过一个人。

生活从未变得如此紧张。

睡一个整觉,已是一种奢求。

40岁的你,

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不过这时候,

你脚上的皮肤已经开始起皱。

你还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吗?

生命中有两种力量牵挂着我们。

一只稚嫩的小手在努力挣脱你的牵引,

另一只苍老的手还需要你的搀扶。

有些梦想并没有实现……

没关系。

你已经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

而为了感受莫大的喜悦,

你得学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

年过半百,

你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

甚至不再抬头看天上的月亮。

你已经60岁了,

但是你觉得自己还是很年轻。

一点不像小时候

大街上看到的六旬老人。

某一种力量促使你回到儿时待过的地方。

这里还是你的故乡吗?

也许你会周游世界。

也许你会专注于自己的花园。

如果你的年龄不以逝去的岁月,

而是以你享受过的时光来计算?

你需要双倍的时间

来完成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直到现在,

你才发现对自己知之甚少。

只有真正去做了,

才明白自己是否喜欢。

总有那么几年,

你觉得万事皆难。

又有那么几年,

你觉得诸事皆顺。

此刻你感到生命有限,

更加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

这本书的作者海克·法勒在采访时发现,

许多背景差异很大的人,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对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处。

当我们梳理了自己已经和将要走过的一生,

就会发现无论过哪一种生活,

那些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

每个人都会经历,也要去面对。

在采访的过程中,

一位94岁的童书作家的回答

尤其让海克·法勒印象深刻:

“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孩子,

正如曾经那样。

我不停地问自己,

生活可曾教会了我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