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妙方】治中风特效方

中风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外伤性而又发病较急的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神经性损害。因其发病急骤,故也称为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老年人易患此症中医学的“中风”“卒中”“大厥”等病症,实际上也包括有脑血管意外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多见偏瘫、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并可伴有颜面麻木,手足麻木、沉重或手指震颤、疼痛等

↓《方1.》

【原料】广地龙15克,生黄芪20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全蝎1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1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功效】通经活络,益气活血。适用于瘀血阻滞而致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不利,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

↓《方2.》

镇肝熄风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代赭石30克,白芍、天冬、玄参、菊花各15克,钩藤、龟板、龙骨、牡蛎各20克,天麻12克,牛膝18克。

【功效】平肝熄风潜阳。

【主治】中风属阴虚阳亢型。

【方解】方以代赭石、龟板、龙骨、牡蛎镇肝潜阳,伍以天麻、钩藤熄风,白芍、天冬、玄参养阴,菊花清肝,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潜阳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镇肝熄风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3.》

【原料】稀莶草适量。

【用法】将其晒干研末,炼蜜为丸,每日服2次,每次12克。

【功效】祛风止痉,活血化瘀。适用于痰浊阻络而致中风后遗症

↓《方4.》

萝卜粥

【配方】鲜白萝卜适量(或鲜萝卜汁100毫升),大米100克。

【用法】白萝卜洗净切成薄片,捣汁,与大米一起加水如常法煮成稀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本方理气祛痰、消食行滞,可用于痰热内结型中风的辅助治疗

【来源】民间验方。

↓《方5.》

中风不语时,取巴豆1粒,去皮,与其2倍的艾叶共捣,烧着,用其烟七熏鼻子,可恢复神志,说出话来,巴豆是毒药,用时要慎重.

↓《方6.》

因中风猝然昏倒,吐痰吐沫,一时难以辨别是虚症,还是实症时,千万不要草率处置,以免不测。这时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木炭火上倒米醋,使蒸气吸入患者鼻孔和口,可使患者苏醒。本方对产后昏迷,疗效佳。米醋对一氧化碳中毒,也有效。

↓《方7.》

爆杖花适量,泡水或熬水常服,不限量。

本方用于中风引起的头昏痛或局部阵发性刺痛。对痛位确定、眼花、驱吐、口眼喝斜、四肢关节变形或瘫痪者有效。此药地方上叫艳或映山红,民间彝医认为具有较强的祛风作用。除以花泡水或熬水常服外,还可同时用全草熬水薰洗。

↓《方8.》

【原料】天麻10克,黄芪、丹参各15克,石菖蒲、海藻、鸡血藤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适用于痰浊阻络而致中风后遗症偏瘫,症见中风后一侧肢体偏瘫,肌肉松弛,不能自由屈伸,舌体向健侧歪斜,语言謇涩,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等

↓《方9.》

芪麻鸡治低血压

  【组成】嫩母鸡1只,黄芪30克,天麻15克,葱、姜各10克,食盐1.5克,黄酒10克,陈皮15克。

  【做法】母鸡去毛、爪及内脏,入沸水中焯至皮伸,再用凉水冲洗。将黄芪、天麻装入鸡腔内。将鸡放于沙锅中,加人葱、姜、盐、酒及陈皮,加水适量,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少许即可。

  【功效】补宜肺脾,益气补虚。用治低血压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腰酸,头昏乏力,头晕目眩,眼冒金花,久立久卧突然起身时出现眼前发黑,并伴有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失眠等。

注低血压,是指血压经常在12/8千帕(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