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房企与建行,联合降房价?

图:建设银行与11大房企战略合作签约

文\潘永堂

重磅消息,昨日,深圳,中国11大房企,与建设银行,战略牵手了!

活动级别很高: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都出席了。

而在地产圈,我们看到地产最耀眼年度冲5000亿的碧桂园,万科、恒大"三巨头"也罕见的聚齐了。万科董事长郁亮、碧桂园总裁莫斌,恒大总裁夏海钧在会场一起同框,足见本次活动并非寻常。

到底,是什么活动了?

谜底就是——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与招商、华润、万科、恒大、中海、碧桂园、星河等11家大型房地产公司,以及比亚迪、方大集团、研祥智能、兆驰等11家企事业单位举行一场主题为“住房租赁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

这是在1  9大闭幕后不久一次由建设银行发起的银企大合作的大动作,更是响应和贯彻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租售并举”方针有效落地的大举措。

2大战略合作重点

会上核心有两大租售并举的战略举措。

其一,建行目前已与11大房企签署了5481套住房租赁权转让协议,包括碧桂园、星河地产等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开发的6个优质住宅小区,房源均为精装修新房,未来租户可通过建行“CCB建融家园"APP上提供的房源在线租房。

其二,国内首个面向个人住房租赁贷款面市了。出发点在于,建行为了鼓励长租,推出面向个人住房租赁贷款“按居贷”,为租户提供纯信用贷款用于租房,贷款享基准利率,最高可贷100万,最快1个工作日放款。

让长租市场生态融合加速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多方收益,无一受损。

本次建行牵头的银企战略大合作,是给长租市场的一个利好,更是对整个房地产长租生态链上开发商、金融方、承租方,运营方的一次价值链重构,是业务相互咬合、协同性更强的生态玩法。

对于租客而言,他们堪称最大的赢家,他们在租房的过程中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都是精装修的商品房。更为重要的是,以后的房东将是“机构房东”、或者大品牌旗下的租赁房源。自己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政策上、法律上保护,甚至达到“长租也可安家”的效果。

据统计,截至10月份,已有70多家科技型企业向建行提出承租意向。

对于开发商而言,未来中国4万亿租房市场即将爆发,这次多方合作,尤其是与国有银行的合作,很有可能为房企在楼市后时代拓展新业务和商业模式,这也是目前中国诸多百强房企纷纷布局长租公寓的一个“加强版”。

另外,抛开资本逻辑,给租赁市场更高品质住房,更专业的机构服务,这也是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拔高了企业形象,更是对国家“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积极回应。

对建设银行而言,也拓展了新的业务,丰富了品牌形象,过去以来,建行就一直是中国金融领域的创新者,以房地产贷款领域来看,建行就是勇敢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早在1985年,建行就是国内首家开创提供按揭买房的银行,随后也是首个房产贷款规模突破 “千亿”大关的商业银行,也逐步形成“要买房,到建行,用按揭”的良好品牌口碑。

而本次建行,又首创个人租赁贷款新产品,以低于同期购房按揭贷款的4.35%基准利率为执行,额度最高100万,最长期限10年。或将是一个爆款,这也是建行拓展“要租房,到建行,用按居”的新兴品牌形象和住房金融服务机制。

对此,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在活动上致辞,建行发挥自身资金、产品和品牌优势,在各银行机构中率先行动助力深圳安居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意义大,影响好。

长租浪潮,今天只是起点

房地产很多的问题,都开始归结为供给侧的问题,而本次建行领衔下的众多巨头房企、知名企业,在长租市场加大供应,强化生态运营新模式,携手共进,正是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重置楼市游戏规则。

从供给侧入手,通过市场化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将目前一部分在售、预售房源转为长租房以提升市民住房品质,让百姓“住有所居”。但是这一工程涉及到的环节、体量过于庞大,也绝非一家企业就能单独完成。

怎么办了?具体如何运营?

这里,不妨以本次为建行提供房源的碧桂园为例,碧桂园今年5月,就战略性成立了长租事业部,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一二线城市布局15个项目,而昨天碧桂园与建行合作的长租项目,预计很快就在深圳面世。

具体怎么与建行合作了?

首先碧桂园向建行长租平台提供房源,同时,碧桂园长租品牌计划融居住、物业、金融、商娱、健康等多元内容于一体,为租客营造“梦幻之家”,另外可从房源评估、设计、装修 、配置、招租、售后服务以及其他附加服务等方面发力,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房屋租赁解决方案。碧桂园与建行合作,把房源租赁给建行,除可享受金融支持,还可享受物业增值。

其次,建行继续发挥金融机构的价值,为碧桂园提供针对企业、项目和消费者的三重金融服务。

同时,建行在本次签约中宣布成立住房租赁公司建信住房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作为建行长租品牌的推广,负责与包括碧桂园在内的开发商合作,一端整合房源,另一端对接深圳大量的承租企业。

强强联手布局长租市场,会降房价吗?

发布后,感觉是长租公寓进入强强联手,加速前进。于是很多人就在问,长租公寓加速,租赁时代来临,会对如今的高房价产生效应,降低房价吗?

对此,老潘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房价涨跌应该回归到供需视角来看。

今天说的房价是商品房的房价。从总量来看,中国的城市土地是有限的,一个城市的土地也是有限的,这就好比一旦可供居住的土地面积和城市容积率一旦确定,房屋的面积和总量就成为确定的。在公租房之外,如果把长租房供应量更多了,那么就意味着市面上可以出售的商品房面积就相对少了,而在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样就会导致商品房价格只有变得更贵。

以深圳为列,近年来,深圳年均常住人口新增40万-60万,人口在不断涌入,但深圳开发强度逼近警戒线、新增土地潜力不足10平方公里,所以,唯有盘活存量土地和房屋并用于租赁,才是租赁市场供应的主渠道。

其次,房价的背后是经济,是GDP增长,所谓的降房价,可谓降一发而不可收拾,原因就在于每年GDP6.7%的增长率中有30%左右就是以高房价为拉动的整个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对GDP的贡献,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价上涨还好,但不涨下降,就将对经济GDP中速增长都产生威胁;

其次,土地财政依旧存在,目前预计2017年土地出让占比地方本级财政收入40%,降房价,意味着地价必降,也将反过来让众多城市财政面临下降危险(如果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

其三,作为租赁为主的住宅,以企业角度来看,中国房租回报率太低,大部分城市的租金回报率不到2%,而前期拿地和建房投入大,不卖只租,回收期长,租房市场就不赚钱!所以,从主观意愿上,中央对房价不存在下降的目标,而核心是维持或未来伴随GDP增长维持一个合理幅度上。

老潘一个理由是2016年人均GDP8800美元,未来2020年1.6万亿美元的增长目标下,核心城市房价很难有理由停滞不涨。

其三,房价与租房往往没有很直接的关联逻辑。

第一,房价上涨的真正动力,不是因为人们租不到房才被迫去买房,而核心是因为房地产所携带的较高投资回报率的资产增值。

第二,今天核心城市房子,仍然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门票。有了房子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同时,在中国买房是储蓄,投资的概念,而租房是消费的概念,就好比买车,是消耗品。而且中国人对买房的情结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也不会因为租房便宜,租房品质也不错的理由,就不去买房。

第三,如今全国各地二手房存量已经很大,租金回报率不到2%,目前还在加大租赁,逆向思维想一想,如果房价很容易降到大众都买得起的水平,中国还会费大心血去做公租房,租赁房吗?

今天,建设更好的租房市场,只是为了让买不起房或者暂时买不起房的人享受更好、更平等的租房条件和权益,他们也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

今天中央所倡导的整个社会住房结构应该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当务之急。在老潘理解里,房地产本身就应该是多层次的,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是凯撒归凯撒,市场归市场的。

未来应该是

  • 中等以上收入居民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居住,

  • 低收入阶层通过公租房来解决居住,

  • 而处于中下收入阶层的居民则通过租赁市场来解决居住问题,

整个社会居住就应该是多层次的金字塔格局。

比如世界上福利性住房(包括自住和租赁)做得好的城市,往往房价都极高,典型如香港和新加坡,整个社会形成高房价的商品房和租赁房、福利房的三者并存,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供应的格局。

其四,租售同权是一种情绪的缓和剂。

以教育同权为例,其一,租售同权政策,并没有减少甚至略有增加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没有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其二,每个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极其有限下,需求量又巨大,虽然租售同权了,但总要进行资质、权重和先后的排序。比如大家都有享受优秀教育的权利,但有房和有户口的权重和打分会优先一些,而租房和没有户籍的外来人客观上打分就会靠后一些。

小结

建设更好的租房市场,让买不起房或者暂时买不起房的人享受更好、更平等的租房条件和权益,这是社会走向更文明,美好生活的一个关键举措。但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需要形成多层次的供应体系,而加大长租公寓供应,提升各阶层美好生活品质,“租购并举”就是中国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整体来看,建设银行与11大房企开了一个好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