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老店——梦回大唐(228):云南方向的新一轮扩张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0)
武则天虽然在后宫斗争中获胜,但眼下,她仍然身处李治阴影当中。属于她的时代,还要等待新的契机才会到来。
从李治上台(永徽元年,650年)到长孙无忌被杀(显庆四年,659年),整整十年。这十年间,虽然高层交锋激烈,但斗争基本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跟底下干部群众关系不大。打个比方,现代国家有所谓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事务官只管执行政策。高层政治斗争,跟大量的事务官没关系。尤其这次双方斗争的焦点,在皇后废立而不是什么方针政策。因此,对国家正常发展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没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二是领土扩张。
永徽三年(652年),李治问户部尚书(民政兼财政部长)高履行:'去年进户多少?’答复说去年增长十五万户,全国总有户三百八十万。据记载,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全国有一百八十万户,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有三百零四万户,到现在,总体保持了人口的稳步增长。
高履行同时报告一个数据:隋文帝开皇时全国户数八百七十万。实际隋朝人口记录的峰值,在隋炀帝上台之初的大业五年(609年),有户八百九十余万。之后十年间,骤减七百余万户、大概三千多万人,占全部人口的八成。不知道那些欲为杨广翻案的人,对这一数据该作如何解释?唐立国三十五年后,仍未恢复当年的一半。杨广自己死于非命,却要数千万生灵为他陪葬!
国际形势方面,十年间总体南北相对安定,东西比较不稳。
北方,在贞观末年派高侃击破东突厥车鼻可汗后,相对比较平静。唯一比较大的行动,是永徽三年派兵北上,'发薜延陀余众渡河,置祁连州以处之。’把最有可能东山再起的薜延陀部众集中起来,强制南迁到山西一带安置。
南方,主要是在云南进行了新一轮扩张。
西南方向上一次行动也是在贞观末年。面上的理由为了打通前往天竺的道路,实际目的当然是制约吐蕃。从四川派兵南下,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云南北部、洱海(大理)至朗州(曲靖)一线。
这个方向的行动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地形,二是文化。
看地图就知道,云南西部高山峡谷相间,象一道道很深的皱纹,实际高差经常超过一千米,有个形象的称呼叫'纵谷区’——你累半死好容易爬上山顶,一看面前一条深沟正等着你。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想从这里打通前往印度的交通是不现实的。当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防备吐蕃。从这个角度,经营这一带还是很有必要的。
碰到第二个困难,是当地土著太多。这些地方山高水深,大小势力各据一方,今天归附明天反叛,属于要花大力气整理的'生地’。
永徽二年,朗州土著(白水蛮)发生叛乱,中央派兵征讨获得胜利。带队的禁军将领叫赵孝祖,他打完仗给中央上个报告,说部队来都来了,不如趁机扩大战果,在当地作进一步经营。主要理由两条:一是当地人口众多。农耕时代,人口就是财富。二是力量分散又不团结,这样就没能形成大的势力,对付起来比较容易('人众殷实,多于蜀川;无大酋长,好结仇怨。’)
很快,中央批准他的报告。唐军又经过半年时间的作战,基本平定周边土著,原有的'洱海——朗州’防线得到巩固和加强。四年后,显庆元年,昆州(昆明)一带土著也前来归附,唐朝的势力范围又南下推进至'洱海——滇池’一线。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南北方向相对顺利,东西方向形势则不容乐观。
东边还是高句丽的老问题。它一是时不时出兵骚扰唐朝东北边境,二继续联合百济欺负新罗。李治学老爹吓唬他们:“不要再打来打去,不然我可就发兵了!”但太宗亲征都偃旗而返,你一个小年轻,人家会放在眼里么?所以东北方向呈现这样一种态势:高句丽和百济时不时出来捣捣乱,唐朝时不时派兵过去打一打。记录下来打的胜仗不少,但一没扩大地盘,二铁杆小兄弟新罗还被抢去不少地盘。真正解决问题,恐怕还需要来上一次彻底的行动。
东北问题虽然麻烦,毕竟离得远,不行就放一放。唐朝的统治中心在关中,西北方向要出问题,可是一刻也耽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