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品鉴】金凤纹帔坠

金凤纹帔坠,金器,明代前期,高10.4厘米,重66.1克。1970年河南省上蔡县明太祖朱元璋之孙顺阳王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金凤纹帔坠

金凤纹帔坠,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金井吴村的一座明墓。据该墓志记载,此墓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顺阳王朱有烜与吴妃的合葬墓。据《明史·诸王世表一》记载 :“顺阳怀庄王有烜,定庶三子,永乐三年(1405年)初封,十三年薨。无子,除。”由此可知,墓主人顺阳王朱有烜是周定王朱橚的庶出第三子,而定王朱橚是太祖朱元璋的嫡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二年(1369年)被封于吴,十一年改封于周,十四年就藩开封府,洪熙元年(1425年)薨。根据志文并结合上述文献可确认该墓为明代前期,因系非正常发掘,墓葬形制已无从考证,但墓中所出金帔坠、金簪、金臂钏以及金戒指等饰品用料贵重、工艺考究、造型精美,充分展示了明前期的金器制作水平。

该墓出土金凤纹帔坠的外轮廓为扁桃形,似水滴状,中空,两面纹饰相同,中部饰展翅欲飞的凤凰,其四周以祥云环绕,边部为三角海水纹及点状三角纹。采用透雕、錾刻、锤鍱、压印等相结合的工艺,较大面积的主题纹饰运用透雕的方法处理,凤凰、祥云、海水纹的局部则细心錾刻,使得画面虚实相间,更加富有层次感,把传说中的凤凰塑造的栩栩如生。帔坠顶端有一穿孔,用以穿系佩挂。它不仅反映了明代金器制作工艺的水平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明皇室的厚葬情况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之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是研究明代等级制度和服饰制度的实物例证。

金凤纹帔坠及侧面图

该帔坠的主题纹饰是古代传说中的凤鸟,且纹样的使用与墓主人的身份相适应。凤是凤凰的简称,中国历代凤鸟纹饰,形式多样,生动传神。到了明清时期,凤的基本形式已趋于固定,即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并且首如锦鸡、冠似如意、头如腾云、翅如仙鹤。其中“团凤”图案的造型模式表现出了明清时期特有的装饰风格。此凤纹也与明永乐年间建筑石刻装饰凤纹、明宫廷建筑石刻鸾凤纹、明万历年间瓷碗上的凤纹相近,大都具有五条锯齿状的长尾,羽纹匀称,富有装饰性。

明永乐年间建筑石刻装饰凤纹

明宫廷建筑石刻鸾凤纹

明万历年间瓷碗上的凤纹

比较研究

宋、元、明墓中已经出土的帔坠,主要有金、银、银鎏金、玉几种质地,以金银为多。宋代、元代帔坠的形制基本为鸡心形,除此之外也有圆形,明代的形制以鸡心形为主,又增加了六边形、马蹄形等。宋代、元代帔坠的纹饰以对禽、花卉纹为主,明代的主题纹饰依然是禽鸟、花卉,凡王妃墓中出土的帔坠都只有一只凤鸟,定陵万历皇后墓中出土的帔坠则是二龙戏珠纹。宋代的帔坠基本系在霞帔下端,明代的帔坠多挂在霞帔下部,也有系在霞帔上下部和下端的。

1.宋代帔坠

就已知实例而言,最早出土的是南京幕府山北宋墓中的金凤穿牡丹纹帔坠,高8.5厘米,宽5.7厘米,鸡心形,由两块镂空的金片拼合而成,中空,两面纹饰相同,主题纹饰为牡丹花叶中一对展翅飞翔的凤凰,其上部饰一朵葵花,边缘饰一圈叶片纹,顶端打作花结,以为佩系,晚出的帔坠在外形和尺寸上与之大体相仿。虽然北宋已有帔坠实例,但至南宋此物才比较常见,如浙江湖州龙溪三天门南宋墓出土的金卷草纹帔坠和安徽宣城西效场南宋墓出土的金双龙纹帔坠。

再如,福建福州浮仓山南宋黄昇墓出土的两件帔坠,一件为银鎏金镂空花卉纹帔坠,高7.2厘米,呈心形,盖盒状,上下两面由子母口扣合而成;另一件为金双凤朝莲花纹帔坠,直径6.5厘米,圆形,上下也可开合。江西安义南宋李硕人墓出土的金满池娇纹帔坠,直径只有4.2厘米,圆形,两面纹饰各异,正面是满池娇图案,背面通体錾刻毬路纹。福建福州茶园山南宋墓与江西德安桃源山南宋周氏墓出土的银鎏金转官毬纹帔坠式样相类似,帔坠上方竖一枚饰有“转官”二字的牌子,下方为系着花结的绣球。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另一件银鎏金帔坠,上方为镂空竹叶纹托起的“寿”字。上海宝山月浦乡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的银鎏金鸳鸯纹帔坠,主题图案为满池娇,转官毬安排在一对交颈鸳鸯之下,它与李硕人墓出土的金帔坠仍为一系。这些纹样在长期的流传中有了幸福美好、祥瑞富贵、仕途显达和夫妻好合的吉祥寓意。

福建福州茶园山南宋墓、江西德安桃源山南宋周氏墓、上海宝山月浦乡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的银鎏金帔坠

宋代的帔坠还没有形成严格的服用制度,民间也广泛使用,其纹饰式样纷繁,饰有满池娇、转官毬等纹样的帔坠应该不会被纳入正规舆服序列之中。

2.元代帔坠

两宋鸡心形与圆形两种形制的帔坠都被元代所继承。如江苏苏州虎丘元初吕师孟夫妇墓出土的金满池娇纹帔坠,系着花结的转官毬安排在图案上方,其下是荷叶捧出的一对鸳鸯,采用镂刻的技法营造出鸳鸯嬉戏荷塘的场景。湖南长沙火把山出土的元代金二龙戏珠纹帔坠,以双龙上下呼应的蟠卷之势形成整体造型,中心把火焰变形为卷草的龙珠与龙尾组合成舞动之韵。安徽安庆棋盘山元范文虎夫人墓出土的白玉鸡心形帔坠,两面扁平,上有活动链环。再如,湖南临澧新合元代金银器窖藏的银祥瑞图帔坠,为子母口可开合的圆盒状,两面纹饰相同,下为錾刻出水波纹的一方池塘,顶端有环可系链。

湖南临澧新合元代金银器窖藏的银祥瑞图帔坠

元代苏州虎丘吕师孟夫妇墓与湖南长沙火把山出土的帔坠,都是成对的图案,式样大体沿袭宋代之旧,而与明代帔坠的纹饰有别。

3.明代帔坠

明代的帔坠一般高9厘米左右,纹饰中只有一只禽鸟,凡雕出对禽纹或非禽鸟纹的帔坠,倘非皇室所用,则时代均应早于明,而且还可以根据所饰禽鸟推测其墓主人的身份。这时的帔坠顶端有孔,孔中穿金系,有的附有挂钩,称作“钓圈”,佩带时更为方便。如安徽歙县黄山仪表厂明墓出土的金帔坠,通高15.2厘米,最宽处约6.2厘米,厚2厘米,重82克,为近似三角的悬胆形,两面透雕飞凤祥云纹,周边有席纹,上装金钩,内侧刻有“内官监造足色金计贰两重钓圈全”14字铭文,说明该帔坠由内宫监造,为皇室所用之物,使用者应是郡王妃以上身份。湖北钟祥明梁庄王朱瞻垍与其继妃魏氏合葬墓出土的金凤纹坠,通高14.2厘米,体高10.2厘米,宽7.8厘米,厚4.2厘米,重72.4克,桃形体,中空,器体两面镂刻飞凤云纹,尖端衔一钩,器钩外侧錾刻缠枝纹,内壁阴刻一纵行楷体22字铭文:“随驾银作局宣德柒年拾贰月内造柒成色金壹两玖钱”,表明它是来自朝廷的赏赐品,可能是亲王礼聘之物,为魏氏所用帔坠。再如北京出土的明永乐和明弘治年间的金凤纹帔坠。

因为明代有宁王、淮王、益王三大藩王分封在江西,除波阳的淮王家族墓葬早年遭盗外,南昌的宁王和南城的益王家族墓葬均曾出土有精美的金凤纹帔坠。如江西南昌明宁靖王朱奠培夫人吴氏墓、南城明益端王朱祐槟夫妇合葬墓和南城县长塘街明益庄王朱厚烨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金凤纹帔坠,均由钩、链、坠组成,钩内壁均刻有铭文。

已发现等级最高的帔坠出土于定陵。定陵在北京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代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有孝端王皇后和孝靖王皇后。镶珠宝桃形金帔坠出自随葬的器物箱内,通高16.5厘米,体高9.4厘米,柄长19.1厘米,重172.5克,器身呈桃形,中空,左右两半分制而成,扣合在一起,两面膨起较高,分别镂刻着二龙戏珠及海水江崖和云纹,正中部镶嵌一颗象征火珠的珍珠。此坠上端以金链与花托形四叶拢合而成的蒂形相连,四叶细密的叶脉纹是用金丝掐制而成的,每叶中心嵌宝石一块,共有红、蓝宝石各二块,顶部再以金链和钩形扦子相系。与上述明墓出土帔坠上的金钩相比较,此钩的钩首特别长,当中还装有“丅”形凸榫,此扦穿过霞帔底部的扣环后,可以将榫卡在帔坠背面的“丄”形凹槽中,不易脱落。

北京昌平明定陵出土的镶珠宝桃形金帔坠及纹样

以上列举的明代帔坠是合乎制度的。出自各地明藩王夫妇合葬墓的钓圈或挂钩内侧刻有“内造”、“内成造”的金帔坠为礼仪用物,因此银作局会成批制作,以备宫廷的各种礼典和册封赏赐之需。据此可知,帔坠的使用体现了明代社会在服饰制度、社会等级制度和权利分配制度上的严格性等。

民间官僚富户也自制帔坠,如上海卢湾区打浦桥明代望族顾从礼家族的太医院御医顾东川夫人墓中出土的帔坠,形制有鸡心形、六边形等。墓主人头戴凤冠,身披霞帔,霞帔上部系一件银鎏金白玉花鸟纹鸡心形帔坠,上下左右各有一环穿,霞帔下部系一件木镶银鎏金双六边形帔坠,均在嵌红蓝宝石的银边框内镶透雕玉饰,霞帔下端系六件银瓜果六边形帔坠,顶部各一环穿。其制作之精巧,然而却难以将它们视为明代帔坠之常制。

上海卢湾区打浦桥明顾从礼家族墓出土的帔坠

总之,宋、元、明时期的霞帔及其帔坠作为礼仪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身份、地位、等级的一种标志。北宋时期,凤冠霞帔作为皇后常服已列入舆服制度,明清霞帔也多与凤冠组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

邵丹,女,设计艺术学硕士,现就职于河南博物院陈列部,文博助理馆员,从事陈列形式设计等工作。

(0)

相关推荐

  • 常说最美不过凤冠霞帔,但金帔坠你知道它长什么样吗

    愿以此为窗,与您共赏天下珠宝. 见文好,我们是<珠宝玉之窗>! 作为华夏人虽然我们常会感叹国外的珠宝或者大牌奢侈品好看和时尚,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说最配我们的还是凤冠霞帔,尤其对于很多女孩子 ...

  • 【国宝品鉴】皮演墓志

    皮演墓志,青石质,北魏熙平元年(516年),长68厘米.宽66厘米.高10厘米.1995年5月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香玉村北砖厂.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 皮演墓志 皮演墓志刻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 ...

  • 数说国宝|兽面纹铜建筑饰件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文物: #文物名称:兽面纹铜建筑饰件 #展出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第2展厅 兽面纹青铜建筑饰件,商代文物,1989年郑州市小双桥遗址出土.高19厘米,横18.8厘米,纵16.3厘米 ...

  •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

    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 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绢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1954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至河南博物院 ...

  • 元珐华彩描金凤纹双耳刮筋香炉

    藏品尺寸/规格:15x13

  • 【国宝品鉴】青玉鸟形佩

    青玉鸟形佩,玉器,西周.高2.5厘米,宽2.4厘米,厚0.5厘米.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青玉鸟形佩 "三门峡虢国墓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一道路呈西北--东南的土岭上."发 ...

  • 【国宝品鉴】温邈墓志

    温邈墓志,1997年出土于河南济源,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墓志青石质,分为志盖和志石两部分.志盖为箓顶,长为79.5厘米,宽为79厘米,上书"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墓志铭并序".四煞装饰 ...

  • 【国宝品鉴】崔祐甫墓志

    崔祐甫墓志,唐建中元年(780年),高.宽皆为107厘米,厚21厘米,洛阳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崔祐甫墓志 崔祐甫墓志志石呈四方形.盖为盝顶,顶篆书"有唐相国赠太傅崔公墓志铭"3行 ...

  • 【国宝品鉴】沈周《涧水村居图》

    沈周<涧水村居图>,扇面,纸本,纵18.5厘米,横51厘米,河南博物院藏. 沈周<涧水村居图>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玉田生,人称白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