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菜根谭》:闲时努力精进,事来则无不成

    现代社会虽然发达,可是人们的忙碌程度并没有降低。许多人觉得自己脑力不够,不足以应付面对的问题。一旦有时间闲适下来,却又放松了自己,其实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正是可以有备无患的时候。
    《菜根谭》中有言:“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在闲时静中仍能努力精进,可以补充脑力,为人生增值。
    01.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闲”是“忙”之余,闲时所做之事,并不就是闲事。在休闲的时候不使身心完全懈怠,做一些轻松的小事,在忙碌之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东晋时期,名将陶侃主政荆州。他视察战船制造进展期间,发现地上到处扔着木屑和竹头。于是吩咐手下将残余用料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后来新年期间,荆州大雪,除雪后地面湿滑。陶侃吩咐将旧年收好的木屑拿出来,洒在路上,一下子就解决了官员出入困难的问题。陶侃死后,大将桓温征战四川,但发现装战船用的竹钉不足。这时有人想起了陶侃储存下来的竹头,原本的“废物”终于派上了用场。
    人一忙碌起来,晕头转向。闲时不放过,为的就是要抵御忙碌时的紧张抓狂。
    02.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静”是心理上闲适自然,在安静时适度放空自己,有利于调整情绪;但是不能耽于空想无益之事,应学会驰骋想象力,到行动时果断执行。
    齐白石不仅艺术精湛,而且以长寿著称。他总结自己的作画之道、长寿秘诀,就是不耽于空想。他自述每天都必须要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不断地思考问题。他宁愿不动脑不费神也绝不空思,长时间训练后就能下笔有神。
    俗语说:“一动不如一静”。而动时能得到多大效益,取决于静时能理出多少头绪。
    03.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暗”指的是自己独处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不要做亏心事,注意反省自己的缺失和不足。
    晚清重臣曾国藩修身四法中,“慎独”排在第一位。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慎独最重要的是不欺骗自己的心。他每日记日记,记述自己的缺陷,促进自己道德日进,学问日增。所以后世人都知道他的功业:千古第一完人也。
    慎独对人的作用是微细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谨慎对待自己内部世界的人,都不会轻易违反自己的底线。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行事都要未雨绸缪。平心而论,人在“闲中”“静中”和“暗中”的时间,实际上不会比在“忙中”“动中”和“明中”的时间要少。因此,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做积蓄、做准备的机会有很多。而许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没有时间,这就不是客观环境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