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解决现代医学中的过敏性鼻炎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以下是杨兆林教授师承弟子跟诊经方医案、医话或自己门诊临证医案,供临证交流,提高临证,开阔视野。
现代医学中过敏性鼻炎早期往往以寒为主,中后期则寒热并见,虚实夹杂;病邪有寒饮、水邪、火邪和血瘀为患,其根源为肾气亏虚。
从经络而言,鼻腔为阳明、太阳之地,所以开太阳、降阳明为主要治法。另外,少阴与太阳、太阴与阳明相表里,所以温少阴、宣太阴也很重要。从脏腑而言,主要病因是正气亏虚,寒邪夹风入内,初起在肺,继续深入伤脾,继之损及先天,内陷入肾,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从六经辨证来看,儿童多从太阳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考虑。成人则以太少两感多见,以喷嚏、鼻痒、乏力少神、脉沉弱等为临床特点。鼻涕是水饮,痒是风,根在肾,脉象表现多为右寸关浮弦,或右寸沉弱,多伴有两尺弦紧。
中医自古就有“肾主五液”之说。盖五液之成,源自水谷,由乎五脏,而化为全身体液的一部分,其周流敷布,互生互化,惟肾气的蒸腾气化。若肾阳一亏,则水不得化,聚而为痰为饮,外邪引动,容易发生咳喘、喷嚏。若肾气充沛,气化正常,则不但津液有源,且邪水得排得化,气血津液滋养全身。所以,过敏性鼻炎本在肾,标在肺与鼻。在临床中反复实践,发现从经方入手,以脉定证,以证定方,取效较快。

太阳表证:可见面白,鼻痒,喷嚏连连,颈部常感不适,口不干,大便一般偏干,舌苔白、质不红,脉见右寸浮弦。选方:葛根汤加辛夷、苍耳子、细辛等。

太阳阳明合病:可见面色萎黄,鼻痒,或见鼻塞,乏力,食欲不佳,大便可见偏溏,舌淡苔白,脉右寸弱。选方:补中益气汤加枸杞子、辛夷、苍耳子等。

太少两感证:可见鼻痒,喷嚏连发,对冷空气或对气味比较敏感,口中和,舌淡苔薄,脉细弱。选方:桂枝加附子汤加细辛、辛夷、苍耳子。此型进入后期,症状得到缓解后,以再造散巩固治疗。

医案:

李某,男,21岁,2011年10月13日初诊。反复流涕、鼻塞2年余。自幼体弱,2年来每接触粉尘或冷空气出现流涕。曾作过敏源检测及中西药治疗,症状反复发作不解,且因服用氯雷他定、扑尔敏等药后头昏、记忆力下降而来诊。刻诊:流涕,以白色水样清涕为主,严重时如水流漓,喷嚏交作,伴头昏,乏力,四肢酸痛,素恶风寒,喜温多寐,纳食一般,二便尚可,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外观形体偏瘦。

辩证:太少两感,阳虚失温。

治则:疏风散寒,温阳固表。

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桂枝10g、芍药10g、炮附子10g、苍耳子10g、辛夷10g、细辛5g、防风10g、生姜10g、大枣2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

药后诸症悉减,前后共18付,愈。

按:

本案虽无汗漏不止之主证,但汗、水、津、血同源。且患者涕流如水,形似汗出不止。又《伤寒论》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故以桂枝汤补虚固表以祛风,附子温阳,羌、防疏风通窍,仙鹤草收敛补虚。

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
杨兆林  52岁,
主任中医师,
医圣仲景故里,
河南伤寒名家,
著名经方实战家,
原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辽宁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自厚生”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