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是如何展开的

绝句是如何展开的

研究“绝句是如何展开的”,实际上是说,句子是如何排列的。

今天,就拿《唐诗三百首》中的五绝,当作麻雀,给大家解剖解剖。

中国自古就有强烈的“天人合一”观念。“天”就是自然,是环境,是我们周遭的景物。反映到写作上,就是景物描写,或曰“写景”。“人”就是人类,既可以是一般的人,也可以是诗人自己。诗中写到了诗人自己的,就叫“有我之境”;诗中只是写了别人,没有写到自己的,就叫“无我之境”。

人和事是紧密相连的。有人必有事,有事必有人。无无人之事,无无事之人。写事实际上是在写人,写人必须反映到写事上。能够表达人事的,最简捷的结构就是“主谓短语”,即什么人干了什么事。例如:我捡钱。把这句说得详细些,可以是这个样子:幸运的我昨天在操场高兴地捡到了一张崭新的五元钱。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结构“景+事”,两种排列:景→事,事→景。

先说由景到事的。看下面这首。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前两句实际上是在写景,只不过也采取了主谓的结构。但是如果你只是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未免太狭隘了,你应该在这里读出“灼灼其华”,光艳夺目的感觉。

后两句是写人。写到了“诗人”的心愿和期望,以及对友人含蓄的表白。

再举一个例子。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写月光,写月光泻地如霜的景色。

后两句写“诗人”因景生情思念家乡的动作。

类似的例子还有《登鹳雀楼》《送灵澈》《江雪》《行宫》《问刘十九》等。

再说由事到景的。先看一个例子。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写人,用“空”、“不见”、“但闻”突出了山的空寂人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景,用“夕阳照青苔”这一极细景物描写,突出了树林的幽深。

还有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前两句写人的动作、情感,后两句写景,来烘托、加重这种情感。

类似的还有《春晓》《八阵图》《秋夜寄丘员外》《登乐游原》等。

再此基础上,会衍生出句句是写景的“全景”式排列,和句句是写事的“全叙事”排列。

前者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后者如王建的《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当然,诗句的展开不只这几种。我们先了解了这几种,以后再慢慢学其它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