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泻心汤11方之目的、要旨和大法

《伤寒论》泻心汤11方之目的:泻上焦之火。要旨:去邪气而不伤中气,护中气而去邪气。大法:行轮复轴和轴轮并运

一、泻心汤之目的:泻上焦急之火

张仲景《伤寒论》113方,共有11方属泻心汤类。

所谓泻心汤,即是泻心头之水,泻上焦急之火,此为泻心汤之主旨。泻心汤11方均围绕这一主旨进行。与泻中焦、下焦之火不同。

二、泻心汤之要旨:去邪气而不伤中气,护中气而去邪气

泻心汤11方,方虽不同,理却相同。去邪气而不伤中气,护中气而去邪气。即李可所谓之“治万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旨”。实即乃彭子益之“中医之法,无非行轮复轮、复轴行轮、轴轮并运三法”之具体表现。

三、泻心汤之大法:行轮复轮、复轴行轮、轴轮并运

(一)行轮复轴

1、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药:大黄2两,黄连1两

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大黄泻心汤,乃“行轮复轴”之法。

如大黄黄连泻心汤,虽有大寒之大黄、黄连,又无补中补气之药,然仍然能达到泻上焦之火而不伤中,何也?

在于煮法。“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即以滚开之水渍泡,过一会便去滓。柯韵伯言此方大下。胡希恕依据临床之经验,则言明此方不至大泻,而有泻热之功。

顾柯韵伯言此方大泻者,乃仅知大黄、黄泻为大寒之物,而不知其诀窍在于煮法,在于“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胡希恕之临床实践,则证明仲景制方之本意,即“泻心火而不伤中”也,非泻中焦、下焦之火也。

泻上焦之火而不伤中,行轮复轴之法也,顾护胃气为第一要旨之法也。

2、附子泻心汤

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另取煮汁)

其法亦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之意,诀窍在于煮法“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一是以开心水浸泡大黄、黄连、黄芩,过一会去滓;二是先煮附子;三是以附子水合进先前浸泡好的大黄黄连黄芩水,然后温服。

虽有附子护阳,亦不能久煮大黄黄连黄芩。

此亦行轮复轴之法。

(二)轴轮并运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泻心汤、黄连汤、黄芩汤、黄芩加生姜半夏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等9方,则均有护中之药,或人参,或甘草,或生姜,或大枣。

因为有护中之药,故在煮法上,均不象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等,只以开心水浸泡一会即可。在煮法上则要求久煮。

此9方,即保护胃气,又驱逐邪气。去邪气而不伤中气,护中气而去邪气。轴轮并运动之法。

四、泻心汤之煮法:

(一)沸水浸泡法:只有沸水浸泡一下即可。不必煮。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

(二)久煮:煮的时间较长。

1、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如半夏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黄连汤等5个药方。

2、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如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3、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4、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如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五、泻心汤之方药药方

1、大黄黄连汤心汤:大黄2两,黄连1两。

2、附子泻心汤: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

3、半夏泻心汤:半夏(洗)半升,黄连1两,黄芩3两,人参3两,大枣12枚,甘草3两,干姜3两。

4、生姜泻心汤:生姜4两,半夏(洗)半升,黄连1两,黄芩3两,人参3两,大枣12枚,甘草3两,干姜1两。

5、甘草泻心汤:甘草4两,半夏(洗)半升,黄连1两,黄芩3两,大枣12枚,干姜3两。(应还有人参)

6、旋覆代赭汤:旋覆花3两,代赭石1两,半夏(洗)半升,人参2两,大枣12枚,甘草3两,生姜5两。

7、黄连汤:黄连2两,半夏(洗)半升,桂枝3两,人参2两,大枣12枚,甘草3两,生姜3两。

8、黄芩汤: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9、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枣12枚,半夏(洗)半升,生姜1两(一方1两)。

10、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干姜3两,黄连3两,黄芩3两,人参3两。

1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灸,去皮)半斤,半夏(洗)半升,生姜半斤,甘草2两,人参两。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bf04e240100xwsh.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