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两手、两脚、这五点要外争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有道是“学拳容易改拳难”,与其学错了再改,不如一上手就学对的。练太极,尤其是在初期,要把自己的非太极动作改掉,改就是提高。
低级错误大都一眼看得出来,比如耸肩、挺胸、凸臀、翻肘、低头、前俯后仰、左倾右斜、勾腕、膝前突、尖裆、僵硬、松懈、来回 晃荡等等。倘若把低级错误留下来了,就永远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就好比地基没打好,房子就盖不好一样。有的人,甚至名师,练了几十年,从者如云,竟然撅着屁股哈着腰走架。拳谚有云“撅屁股猫腰,师傅不高”,看在眼里,心里不好受,只有摇头叹气的份儿。
把毛病改掉了,就该往细了练,往里头练了。要想上手就学对的,要想改错的,建议您按实用拳法的一条规矩练。
这条规矩就是“五点外争”。这“五点”是:头顶、两手(最外端)、两脚(着地处)。“外争”就是:有向外顶之意。“五点外争”就是无论走架推手,头要往上有顶劲,手有往外延伸的趋势,脚有往地底下插下去的趋势。
不“争”,怎么分阴阳,怎么抻拔对拉,怎么立身中正?
有人一听要外争,就使劲,结果手指疼痛浑身僵硬,还是应该记住手本身是不使劲的,劲是从后脚上来的。即便手尖在不动的时候,也有向前延伸的趋势。这一点要认真琢磨,把握好。学过微积分的朋友很容易理解,一个点,看上去静止不动,其实可以是有方向和速度的。
绝大多数太极人走架的时候,常是肘在外头,手却在里头。有人会辩解说:“做单鞭的时候,先用肩靠,再用肘打,不行了,再用掌打。”这话只有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人能够拍脑袋想出来。推手较技,往往是过程中发人,所以动作的全过程应该时时正确,什么时候也不许肘走到手的外头。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规矩是出掌的时候,从一开始就由中指尖在前领着。如果先走肩,再走肘,再走手,就意味着是抡胳膊,再说对手也不是吃干饭的,你肩靠不行,还想打肘,这两下不行,还有机会使第三下么?再说那还是太极拳么?
洪公均生有言:“该出来的都出来,该进去的进去。”肘是该在里头的,不能出去;手是应该在外头的,不能回到里头来。
以愚下个人的浅见,“五点外争”是规律性的说法,也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比如右手在前实了,右脚在前就要虚,别往地下插了,甚至能抬脚离地才对。
“五点外争”不难,可是大量错误都跟没做到这一条有关,原因就在于不知道有这条规矩,或者没把这条当作规矩。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