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泡沫,会不会以这种方式戳破?

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贴上一幅图。这幅图,来自于境外媒体华尔街杂志,下面的评论,来自于华盛顿邮报。

翻译过来,内容很简单:国际刑警组织指出,COVID-19疫苗,已经成为国际犯罪组织手里的“液体黄金”。而下面的评论,来自于医生,指出:“这很正常!即使有副作用,那也不能作为抵制疫苗的理由。”

为什么疫苗会进入国际走私集团的手里,堂堂正正走官方途径,怎么就不行了呢?答案,我很早以前已经说了。因为国际某些大国,不想让某大国的公共产品成为抗疫主力军,不想让某大国作为“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另一头全世界都需要某大国的有效的抗疫产品,特别是疫苗。

有需求,有供给,那么就一定有渠道,白的或者黑的,或者是灰色的。越是灰色地带的,越有暴利,越吸引各方人马参与。

甚至,这个过程会形成庞大的利益链条。而且黑白两道,统统参与。按照全球精英们的冷酷思维,疫苗假如有效,最终定价不会低,尤其是前期,这样既可以保护精英阶层,与此同时,继续对一些“垃圾人口”进行有效的淘汰。(既然被称为“液体黄金”,价格肯定不会低。)

现在看来需要1-2年,最快也要大半年,全球大部分精英都已经得以保护,并且利益链条都吃得很饱,疫苗供应也非常充足廉价,这个时候才会轮到普通人大面积接种疫苗。

再魔幻的事情,如果它发生了,那一定是人性导向的结果。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利益是人争夺的,听起来像阴谋,其实都是算计过后的“战争”。

—————— 分割线 ———————

以上内容,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只是朋友把这张图片发给我,表扬了我一通,说我预测很准。我顺便展开说一下。

今天的话题,还是讲新能源汽车。我今天在想,这个世界,也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新能源车也许代表着某种未来趋势,但是最终结出来的果实,说不定会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我前两天说了新自由主义资本的泡沫,并且以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市值,作为例子。虽然新能源汽车,噱头很大,概念也多,但是传统汽车厂家,并没有被颠覆。

也许,颠覆这些新能源汽车泡沫的,并不是来自传统燃油汽车,而是来自于一种不起眼的新东西。就像《三体》里面说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前面几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最火爆的不是特斯拉,也不是比亚迪,更不是蔚来、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而是来自于柳州五菱。

2020年12月3日,上汽通用五菱发布11月销量快报。11月,上汽通用五菱整体销量达194,693辆,同比增长22%。其中,五菱品牌销量达142,421辆,同比增长42%;新宝骏品牌销量达15,430辆,实销同比增长6%;新能源产品整体销量达36,070辆,环比增长21%。

秘密藏在最后一句话,新能源产品整体销量达36070辆。特斯拉十月份卖了一万多辆,五菱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电动车,销售额虽然不如,但是数量却是遥遥领先,等于一个月卖了特斯拉三个月的产量。

更加具体一点的数据:宏光MINIEV实销达33,094辆,单日最高销量更是突破2,000辆,再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纪录。截止目前,宏光MINIEV也是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中唯一单月销量突破三万辆的车型。

实际上,五菱的电动车仍然有机会上量,毕竟这款车才正式销售几个月,每个月都创销量新高。看起来,只要产能跟得上,销量就绝对不会有问题。

我在想,五菱的口号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制造什么!”这句口号, 可不是白白喊出来的。除了贴地气的研发调研,我相信对于汽车的理解,五菱远远超过那些造车新势力,这些打着新概念的造车公司,以特斯拉为对标 —— 尽量研发续航里程长,功能齐全,外形酷炫,智能程度极高的电动汽车,价格上却对标传统的豪华车。

五菱反其道而行之,低速、小个、极简、廉价......拥有成本很低,使用成本更低,几乎没有任何高大上的指标,完全对准短途出行的需求,上下班、接送孩子、买菜、郊区、乡镇......

到底谁才能够代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实践也许会给出最真切的答案。毕竟,消费者是用自己的钱包来投票。

换位思考,如果我有30万预算,够买一台特斯拉。但是,我也许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购买一台25万的中档车(这个价位可选择余地很大,除了豪车),然后再购买一台五菱电动车。

这个组合选择,优点很大:

—— 有两台车,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人上下班需求。

—— 日常短途使用,只要短途内不上高速,开五菱电动,既能够遮风挡雨,又方便停车,省钱省地方。按照五菱的调研,绝大部分日常通勤总距离,不会超过30公里。

—— 长途旅行,或者要上高速,或者需要迎来送往,开燃油汽车,既有面子,也不担心充电问题,而且也舒适。

—— 两台车的使用成本,加起来并不算很高。毕竟,大部分时间,只需要使用电动车,使用成本每公里不过几分钱到一毛钱。

—— 长短兼宜,丰俭由人,可长可短,可电可油,可低调可装13......这样的两车组合,它不香么?

把电动车作为汽油车的日常场景的“替身”,而不是完全替代,既可以作为家庭第二辆汽车,也可以作为年轻人入门的第一辆汽车。这样的思维成就了五菱电动车。五菱的这种思维,会不会是电动汽车的“最大场景”?完全有可能。

和美国不一样,在中国,长途的旅行,有城际列车、高铁、飞机这一类丰富的公共交通。私家车的出行,大部分都集中在短途。因此,五菱的mini EV能够满足90%以上的使用场景。

如果这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真相,甚至代表了一种真正的方向。那么所有高大上新能源汽车,都会面临一个灵魂的拷问,高大上的新能源汽车,干的过汽油车 + 小型新能源汽车的组合吗?

如果,这个巨大的新能源汽车泡沫,最终被五菱小小的新能源汽车显露原形。问题就来了,作为掌控全球媒体资源的新自由主义资本,到时候会如何重新编织新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