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社会潮流:人生更多选择
劳动节快乐
周一专栏:人生与成长
文/高英 书法/孙志锋
一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题为《被冷言讥讽的郊野隐居90后,究竟得罪了谁?》的文章,作者是“再深一点”。90后在郊野隐居?我不由感到好奇,就打开这篇文章读了一遍。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一群90后在郊区租房,貌似隐居,实则为躲在清静之处,专心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首饰、衣服等等,在网上销售。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网络、有快递就足矣。
据说这群90后的生活方式在网上曝光后,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甚至还有讥讽和漫骂——骂他们年纪轻轻不上班,是在偷懒。
作为一名70后,我却对此非常理解,并且为他们点赞。这群90后,与偷懒无关,因为他们并非在整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相反,他们潜心于自己的手艺,用心做了东西,依靠网络销售来赚钱。
我感到惊讶的却是,他们年纪轻轻,就能摆脱滚滚红尘的诸多诱惑,远离城市的热闹和繁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多少人,在他们这个年龄,或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苦苦挣扎,或在拼命追逐梦想中的飞黄腾达。
这些年轻人,真是幸福啊!他们生活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之中,除了做活儿赚钱之外,可以闲庭信步,可以自由潇洒。他们一不违法乱纪,二不伤人害己,三不好吃懒做,如此生活,有何不可?!
在我看来,今后的社会,就是这样,只要温饱不愁,只要有网络和快递,大家就可以选择各各不同的生活,未必人人都要去过上班族的主流生活。
除了基数最大的农民以外,我们的社会,已经是以上班族为主的社会——只要是按时上班并拿相应薪水的人,无论其所在单位是公是私,都属于上班族之列。
至于不上班的人,自然过的是非主流生活。非主流的人生,受人非议在所难免。毕竟,我们习惯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思维模式,对于走的人少的生活道路,总是心存疑义。
二
无论一个人正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要明白一个现实道理,那就是人类的社会生活一直会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总是变化不断。
无论个人是否愿意,无论个人是否想变,都没有人能阻挡社会的发展。
全世界都承认: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变。中国人也不例外。
从苦水中泡大的老人们说,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饺子随便吃,肉鱼不稀罕;不再愁温饱,新衣随时穿。对此,就连60、70后也深有同感。
中国人普遍贫困的岁月,已经成为了历史。
我舅舅是50后,作为一名老高中生,他在21世纪初就跟我感叹过:现在的社会变了样,最大的好处是,一个人只要不懒惰,就能靠自己的劳动吃上饭。
听舅舅说这话时,我正在自学考研的路上。彼时的我,是一只想跳出井底的青蛙,处于屡败屡战的挣扎之中。对于舅舅的话,我当时并没有用心去体会。
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很精彩,还是很无奈。等我跳出了原来的井,才看到了井之外的天地——自然,那也不过是十分有限的人世风景。
后来,一根筋的我所向往的生活,不过是找到一所能接受我的大学去教书,兢兢业业,干到退休,等退了休,领着退休金,再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我一帆风顺,就会这样过完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悬念。可是,命运不肯放过虚度了青春年华的我,注定要折腾着我继续过一种不确定的生活,让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当年离职时,我已经作了好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放弃一份得之不易的民办大学教师的工作,对于年近不惑的我,真的是件很难很难的事情。老家有俗语说,“人过四十天过午”,意思是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像天过了正午,余下的光景不长了,很难再有什么作为。
平日喜欢循规蹈矩的我,到底还有点冒险精神,终于,我辞职了,在不惑之年,重新归零。这个时候,我想起了我舅舅的话,开始关注自己身处的社会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并重新思考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去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三
离职后,我就像一只孤零的小船漂荡在茫茫大海上,一度找不清未来的方向。因为自己在原单位留了个“认真负责”的好名声,所以当有个私人教育机构需要一名暑期辅导小学生作文的老师时,原来的同事刘老师推荐了我。
真的没有想到,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暑期辅导结束时,见我工作还算卖力,老板王老师表示希望我留下来继续与她合作,因为距离遥远,我只好谢绝了她的好意。
秋季学期伊始,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园长邀请我去她刚办起来的小学生课业辅导班工作。考虑到每天的工作时间不长,又便于照顾女儿,我欣然同意。在女儿升入小学后,我应所辅导学生家长的要求,自己又办了一年小学生辅导兼托管班。
2014年夏天我们搬了家,我放弃了已经树立起良好口碑的小学生辅导工作。没想到,仅两年的时间,我在本地的“辅导界”就已小有名气,之后,曾有四五家教育机构主动来邀我加盟,都被我婉言谢绝。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在接女儿放学的途中,有两位年轻女性拦住了我,因素不相识,我最初以为是做推销的人呢,正想敷衍,不料其中一人坦诚地说,自己刚办了辅导班,听人说我辅导学生的效果不错,所以特地拦下我,希望我去她那里做辅导工作。自然,我也没去。
再后来,我原先单位的一位教务领导打电话给我,希望我重新回去工作。除了我的住所离原单位过于遥远之外,日常一个人照顾女儿的我还因嗓子总出问题,需要休养身体,因此,我只能遗憾地谢绝了前领导的美意。
当工作机会一再主动送上门来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2007年刚毕业之际四处找工作的奔波经历。那时,作为年龄偏大的女性,我找份工作何其困难,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工作机会能够主动找上门来!
这些经历,带给我的是隐形价值: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我关于人生的思路变得开阔。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让我了解了新时代的孩子,促使我真正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而我的写作生活,也由此开启——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写的东西,多半都是亲子内容,发表我亲子文章的纸媒,也是家庭教育类刊物。
这正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柳暗花明又一村”,主动辞职后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别样的风景。一根筋的我这才恍然大悟:人生,原来还可以有别的走法!
四
人生,显然是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效应,会产生连锁反应。写着写着,出于“敝帚自珍”的心理,为把石沉大海的稿子展示出来,我开了自己的新浪博客。开了博客的我,视野更为宽广,因为我在博客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读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所以我强烈感受到: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人,再也不用抱着一种固有的方式生活下去。只要自己愿意,一个人就随时可以更新生活方式。
我深深体会到,网络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尽管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自有其利弊。只要做人原则不错,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借助于网络,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从此,我爱上了“坐家”生活。
这就是我理解并支持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群90后在郊野生活的原因所在了——我本人就在过类似的非主流生活。
过我这种“坐家”生活,既要耐得住清贫,又要耐得住寂寞;既要淡化各种欲望,又要能够坚持自我。好在,这一切对我来说都不困难。在获得了老公的支持之后,我就没了其他顾虑。
当我疏离了主流生活,才能对现有的尘世生活冷眼旁观。我们身处的社会,是商品社会;我们的主流信仰,是消费主义。简单地说,在现有社会机制之下,人们天天忙碌的就是为了生存去挣钱,再为了生活去花钱,一生就在“挣与花“之间——挣了花,花了挣,挣了花,如此循环。然后,“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对于多数人来说,永远没有挣够钱的时候。
选择非主流生活的人,是在逃离这一社会机制的制约,在温饱不愁的基础上,去享受拥有诗和远方的生活。这并非乌托邦,关键是个人如何选择要过哪种生活。
自然,结果是,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继续过主流生活。因此,没必要担忧大家都会在温饱无忧的基础上去悠然南山,导致诸多社会工作没人做。不过,安于过主流生活的人,实在没有必要去把选择了非主流生活的人来谴责。
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人与人各各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有生命体验之别,并无对错之分。我相信,今后的社会潮流,就是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劳动的内涵日趋丰富化,人生将会有更多选择——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选择只会日益增多!
从现在起,只要一个人不伤人害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值得尊重——这一点,确定无疑!2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