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是爱智慧
哲学是什么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有些人笑称,所谓的哲学家,就是整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寻找一只黑猫的人。亦即,他所说的一切全凭个人想像,而无法证明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只猫;也有人抱怨,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说成你不懂。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在西方的学术传统里,早就界定了哲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
人类的经验是多样而分散的,尤其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我们总是希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确的抉择。“博士学位”的英文是 Ph.D.,Ph.D.就是 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若要了解上面所说的是否合理,就要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哲学?学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哲学的英文叫做 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 Philia 和 sophia 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希腊文之“爱”与“智” Sophia是“智慧”的意思。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 Sophie 这个字就是源自于 Sophia,有些女孩喜欢把英文名字取做 Sophia,代表对智慧有一种向往。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以 Philia、Eros、Agape 三个字为代表,分别指涉三种不同的情怀。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 Eros,其形容词是 erotic,中文一般翻译为“情色”。 Eros 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个人有情爱的欲望是正常的,因为若是没有这种能力,两性就不可能结合并且繁衍后代。Philia则是‘友爱”,它和 Philos 是同一个字根。第三种爱叫做 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
在中文里“爱”这个字,往往显得浮泛,因此需要特别标明是友爱、情爱、博爱,或者是亲子之爱、夫妻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等,借此加以分别。在希腊文中则是直接使用不同的字,以避免让“爱”这个字混淆了,因为爱有很多种,譬如:有些人为了爱,可以牺牲奉献;有些人为了爱,执着到要去杀人或自杀;也有些人为了爱,达成自我实现。
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从互相欣赏与尊重开始,进而彼此砥砺,一起走上人生的路。换句话说,一个人在爱好智慧的时候,并不是一种 Eros ,好像男欢女爱一般,狂热到不能静止,也不是 Agape 那种泛爱一切、没有任何差等的博爱(见注①),而是 Philia,一种温和而理性的友爱,使我们对于智慧采取比较正确的态度。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那么,什么是“爱智”?在此要指出一个原则,即“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希腊时代有一派学者,自称为“辩士学派”(Sophists),相信自己拥有智慧。年长的人由于见多识广,可以教导别人,因此很容易摆出一种姿态,让年轻人觉得他好像很有学问,能够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的智者,或爱好智慧的人。因为爱好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
希腊时代有一句话说:“哲学起源于惊讶。”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然而,这些不停在变化的东西,却还能够继续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吗?变化代表有生有灭,亦即本身应该是缺乏实在性的,但它居然能够持续存在,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此人们要试着问:“到底存在是什么?”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在希腊人的想法中,智慧是“属灵的”(spirtual)、属于神明的。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一个物质,有重量、有惰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样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呢?
柏拉图( 427 一 347B.C.)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去自杀。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西方强调“爱好智慧”是灵性上的追求,的确有其道理。人到了最后要离开世界时,应该检视自我,是不是全面降低了身体的影响程度,而让心灵完全自由地翱翔于永恒真实的领域。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念书?念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念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念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叫做宁越,他十几岁时开始替别人做工,每天从早做到晚非常辛苦,工资却仅够维持温饱。他眼看着一生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请教一位朋友,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人生。这位朋友告诉他,如果愿意念书,三十年之后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宁越听了,从此每天夜以继日地念书,十五年之后变得很有学问,有个贵族请他当家教,生活就此改观。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大多数的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早忘了自己曾经立过什么志向。然
而,这也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的,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
注① 宗教里面喜爱强调博爱,譬如佛教有一句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即是博爱的意识。如果你对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好,就叫做无缘大慈;相反的,对自已的兄弟、同学好,则叫做有缘小慈。
《哲学100问》
50位哲学家 100个哲学问题
系统入门西方哲学
课 程 大 纲▼
喜马拉雅FM平台第一季▼
喜马拉雅FM平台 第二季▼
免费试听 :一部可以听的极简现代哲学史!
购买后加小编微信 zhexue100zhushou 入哲学群
小编微信扫码▼
▼听第1季,点击「阅读全文」在线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