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草莓该如何防冻?试试这几种方法,让你的草莓安全越冬
今年入冬以来,冷空气一股接着一股,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冷。最近的天气总结起来就是:北方降温大,南方降水多。众所周知,冬季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也是温室大棚草莓种植最忙碌的季节,也是棚内草莓最容易发生冻害的时期。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草莓已进入开花结果期,花果共生,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受到冻害。那如何预防冻害,让草莓安全过冬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草莓喜冷凉气候,但是植株的不同器官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在做好冻害预防及管理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草莓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情况。
初春草莓根系在地温达到4℃时开始活动,空气温度在5~8℃时,植株萌芽生长,土温达10℃时开始形成新根,根系生长最适的温度为15~20℃;秋季当土壤温度降到7—8℃时,根系生长缓慢;冬季土壤温度下降到-2℃时草莓根系就会受到伤害,当遇到-7℃的低温时,草莓就会发生冻害。
早春气温达5℃时,草莓植株开始萌芽,茎叶开始生长,地上部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草莓花芽分化期,需要10~12小时的短日照和较低温度。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8~12℃,低于5℃或高于16℃花芽分化就会停止。一般草莓在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即可开花,开花期的最适宜温度为24~28℃。花蕾抽生后如遇2℃以下的低温,花粉则发育不良。开花期遇0℃以下低温,会阻碍授粉受精的进行,影响种子发育,导致畸形果。
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适温为10℃左右。相对较高的白天温度能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使采收期提早,但常常引起果个偏小。较低的白天温度能促进果实膨大,易形成大果,但过低的温度,会使果实着色不良。就同一品种不同大小果实而言,大果内糖分含量往往很高,故耐低温性强。果实的耐低温性强弱次序是大果>中果>小果。开花10天内的小果,在-5℃经1小时、-2℃经3小时后就变成黑色,并停止生长发育;开花后20天的大果在-5℃经3~5小时后果实外观成水渍状。
不同草莓品种在不同时期的耐寒性有所不同。早春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寒性强,晚秋或初冬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耐寒性强。一般冬季最低气温在-12℃以下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使草莓能安全越冬。
草莓越冬时,叶片在-4℃以下的低温中会被大量冻死,影响花芽的形成、发育和来年的开花结果、花蕾对低温的耐受性也较差,经-2℃以下低温后,直观上能看出雌蕊柱头变褐或黑色,雄蕊花药变黑。开花前中等大小的花蕾受低温危害后,虽直观上看不出变化,但花粉已受害,发芽率很低,不易受精结果或易结出畸形果。如花期遇到0℃以下的低温或霜害时,会使柱头变黑,丧失授粉能力。
(草莓花朵对低温非常敏感,花蕊和柱头受冻后柱头会向上隆起干缩,花蕊变黑褐死亡,幼果停止发育干枯僵死)
知道了草莓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最适温度的要求后,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对大棚温度进行保温、加温和降温3个方面的调节控制,使棚内的温度指标适应草莓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需要,让草莓安全越冬。
适时揭盖覆盖物。保温覆盖物揭得过早或盖得过晚都会导致棚内气温明显下降。冬季适时盖上覆盖物后,短时间内棚内气温会回升2~3℃,然后缓慢地下降。若盖后气温没有回升,而是一直下降,说明覆盖物盖晚了。适时揭开覆盖物后,棚内气温短时间内下降1~2℃,然后回升。若揭开后气温不下降而立即升高,说明揭晚了;若揭开后薄膜上出现白霜,温度很快下降,说明揭早了。揭开覆盖设备之前若棚内温度明显高于临界温度,日出后适当早揭。在极端寒冷和大风天气,要适当早盖晚揭。阴天适时揭开覆盖物有利于利用散射光,同时气温也会回升,不揭时气温反而下降。
设置防寒沟。在大棚周围挖宽30厘米、深40~50厘米的沟,沟内填入稻壳、锯末、树叶、稻草等保温材料或猪畜粪增温,经踩实后表面盖1层薄土封闭沟表面,可以减缓棚内陆热横向流出,阻隔棚外部土壤低温向棚内传导,减少热损失。
地膜覆盖。地面覆盖地膜,既有保温、保湿的作用,一般可提高基质表面温度1~3℃;还能使基质保湿,减少热量蒸发,增加白天基质贮藏的热量。覆盖地膜时基质不宜过湿,这样有利于温度提高。
把好出入口。冬季大棚入口很容易进风,使近棚口处温度降低,导致门口范围温度变化过大,严重影响草莓生长,所以关棚时一定要将门口薄膜压实。
适时放风。大棚温度的升降主要依赖自然温度的变化,放风要根据季节、天气、大棚内环境和草莓生长状况来掌握,以放风前后棚内温度稳定在草莓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原则。冬季、早春在棚外气温较高时进行,不宜放早风,而且要严格控制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进入深冬季节重点是保温,必要时只在中午打开放风口排除湿气和废气。温度稳定在25℃以上时,要加大放风量。
多层棚膜覆盖。当棚外气温降到0℃以下时,应在大棚内覆盖2道膜。双重覆盖后,温度可比单层覆盖提高4℃左右。内层薄膜覆盖应及时,但也不能太早,覆盖过早会使棚内夜温过高,当夜温超过15℃时,植株容易发生生理障碍,虽然生长茂盛,但对结果不利。开花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3~25℃,果实转色后温度应保持在20~22℃,收获期应保持在18~20℃。不同垄向由于果实受光程度不一也稍有区别,东西垄向的温度可比南北垄向的温度低2℃左右。到1月份气温最低时,花蕾最容易受冻,形成黑心花,果实停止发育;温度更低时幼叶也会受冻,此时可在2道膜外加盖草帘,或采用三重覆盖。在三重覆盖条件下,当外界气温达-7℃时,棚内温度仍可提高12~13℃,3道膜内夜间温度接近5℃,这样能使草莓正常发育,安全平稳过冬。
(遇到大雪降温天气,需及时加固大棚,提高棚室抗风雪灾害的能力;棚内采用多层覆盖,增加对外界的隔温,减轻冻害影响)
加强植株营养供应。我们都知道,作物细胞内原生质浓度越高,植株的抗寒性就越强。所以在低温冻害来临前,提高细胞内原生质的浓度,是提高植株抗寒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寒流来临或大幅降温前,我们通过叶面或根部施用磷、钾、硼、钙等含中微量元素的暖性肥或含氨基酸、腐植酸或海藻酸等功能性肥料,提高细胞的活性,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合成,使叶片更加厚实,细胞原生质浓度提高,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草莓自身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