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味美却湿健脾·久服固形养气延年【一点资讯】
《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
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
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瓯寒贮露含津。
南宫已借征诗客,内署今还托谏臣。
飞檄愈风知妙手,也须分药救漳滨。
——唐·吴融
茯苓是药食两用植物,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早在千年前就已经被人们所熟知。茯苓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因为茯苓味道甘甜,经常用作食疗,可以煲汤、熬粥、泡茶、泡酒,还可以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
茯苓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
茯苓营养丰富,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富含β-茯苓聚糖、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茯苓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伤寒论》有一个著名的药方:五苓散。
组成:茯苓十八铢,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桂枝半两。
这个方子主治阳中风。症状为发热口渴,小便不利,特别想喝水,但是一喝水就会反胃呕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这四味药利水除湿,桂枝发汗除热。
清代名医黄元御称赞茯苓利水除湿的功效,他在《长沙药解》中说:“凡内伤诸病,如气鼓水胀,咳嗽痰饮,泄利淋浊,吐衄崩漏,瘕疝带下,黄疸消渴,中风颠狂,惊悸遗精,反胃噎膈,泄秽吞酸,骨蒸毛热,闭经绝产,霍乱腹痛,伤风齁喘,种种幻怪,百出不穷,究其根原,悉缘土湿。茯苓泻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道家称其有延年之功,信非过也。”
宋代文豪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记载了一种用“茯苓”制作的美食。“茯苓自是仙家上药,但其中有赤筋脉。若不能去,服久不利人眼,或使人眼小。当削去皮,切为方寸块,银石器中清水煮。以酥软解散为度,入细布袋中。以冷水揉摆,如作葛粉状,澄取粉。而筋脉留布袋中,弃去不用。其粉以蜜和如湿香状,蒸过食之尤佳。胡麻但取纯黑脂麻,九蒸九暴,入水烂研,滤取白汁,银石器中,熬如作杏酪,汤更入。去皮核烂研枣,内与茯苓粉一处,搜和食之,尤有奇效。”
象行生:茯苓粉与蜂蜜搅匀,制成糕点蒸着吃补益脾胃。九蒸九晒的黑芝麻,加入水磨成粉,过滤取芝麻汤的白色汁液,放到银锅或者石锅中,慢慢熬,直至浓缩成为粘稠状。将枣去皮核,捣烂,与茯苓粉混合在一起吃,有奇效。还有一种“阳春白雪糕”白茯苓(去皮)、怀山药、芡实仁、莲肉(去心皮各四两共为细末)、陈仓米(半升)、糯米(半升)、白砂糖(一斤半)先将药米二味。用麻布袋盛放甑内。蒸极熟取出。放簸箕内。却入白砂糖同搅极匀。揉作一块。用小木印印作饼子。晒干收贮。男妇小儿任意取食。妙不可言。(详见前文《阳春白雪糕最益老人·金液丹解救大寒危症》)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是服食“茯苓”的专家。苏辙小的时候身体多病,夏天不能多吃东西,否则脾胃消化不良。秋天的时候肺特别怕冷,受寒就会生病咳嗽。治疗肺病则脾胃的疾病被引发,治疗脾胃则肺部的疾病会被引发。平时经常服药也没有效果。32岁的时候向道士学习服气之法(象行生:宋代时服气之法已经作为日常治病保健的方法,如:行气六字诀。),练习了一年多疾病消除身体康复。从此开始注意养生之道,通过大量查阅古籍资料,发现茯苓能够“固形养气,延年却老”,为此特别做《服茯苓赋》以赞美。
服茯苓赋
宋·苏辙
予少而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平居服药,殆不复能愈。年三十有二,官于宛邱。或怜而受之以道士服气法,行之期年,疾良愈。盖自是始有意养生之说,晚读《抱朴子书》。言服气与草木之药,皆不能致长生。古神仙真人皆服金丹,以为草木之性。埋之则腐,煮之则烂。烧之则焦,不能自生,而况能生人乎?予既没世俗,意金丹不可得也。则试求之草本之类,寒暑不能棱,岁月不能败,惟松柏为然。古书言松脂流入地下为茯苓,茯苓千岁,举则为琥珀。虽非金玉,而能自完也,亦久矣。于是求之名山,屑而治之,去其脉络,而取其精华。庶几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因为之赋以道之。
春而荣,夏而茂。憔悴乎风霜之前,摧折乎冰雪之后。阅寒暑以同化,委粪壤而兼朽。兹固百草之微细,与众木之凡陋。虽或效骨骼于刀几,尽性命于杵臼。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然皆受命浅狭。与时变迁,朝菌无日,蟪蛄无年。苟自救之不暇,矧他人之足延。乃欲撷根茎之微末,假臭味以登仙。是犹托疲牛于千里,驾鸣鸠以登天。则亦辛勤于涧谷之底,槁死于峰崖之巅,顾桑榆之窃叹。意神仙之不然者矣。若夫南涧之松,拔地千尺,皮浓犀兕,根坚铁石,须发不改,苍然独立,流膏脂于黄泉,乘阴阳而固结,像鸟兽之蹲伏,类龟蛇之闭蛰,外黝黑似鳞皴,中结白而纯密。上霍莽之不犯,下蝼蚁之莫贼,经历千岁,化为琥珀,受雨露以弥坚,与日月而终毕,故能安魂魄而定心志。却五味与谷粒,追赤松于上古。以百岁为一息,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夫无穷,又何求而何食?
愿见者安康!欢迎做客象行生新浪微博和360图书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