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他——带你了解孤独症

孤独症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孤独症发病率为1/54,孤独症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

孤独症儿童有两大核心症状,行为刻板、兴趣狭窄,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但是至今孤独症病因尚未明确,因孤独症的普及度较低,社会群众对孤独症往往存在认识误区。

1

误区一

很多人把性格孤僻内向与孤独症挂钩,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障碍,但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并非单纯的心理障碍。

2

误区二

很多星宝家长认为孩子患孤独症是因为自己没有多陪伴自己的疏忽造成的,事实上孤独症是大脑神经系统发展的特殊性造成的,并非教养方式产生的结果。

3

误区三

还有人会说不要担心长大以后会好的,这句话是不负责任的,孤独症是不可治愈的,其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莫存侥幸心理。

如何筛查?

国内专家总结了7个重要早期征兆:

1.孩子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没有灿烂的笑容或是高兴的表情;

2.到了9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是面部表情;

3.到了12个月大的时候,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在一岁的时候没有婴儿语言;

5.在一岁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比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到了16个月大的时候没有语言;

7.到了24个月大的时候没有有意义的两字短语。

如果发现孩子符合以上征兆,大家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是孤独症了。

温馨提示

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莫要愚昧走进误区哦!

供稿:时 芳 袁 蕾 张 燕

单位: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杨闪闪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全国获得2020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为数不多的学会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主干力量以及60多个分支机构康复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国3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康复科普推广、学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及时、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传播康复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识,指引大众了解更多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康复、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借助多样化媒体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科普工作体系,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水平的康复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