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路上的百年老建筑
武昌的张之洞路,我从小到大以至现在告老还乡,都是在这里厮混。这里的一草一木、“环肥燕瘦”我还是略知一二。比如老武昌城的九大湖(司湖、西川湖、菱湖、都司湖、西湖、歌笛湖、教唱湖、长湖和紫阳湖”),除了司湖、西川湖、菱湖外,其他6个湖都依偎在张之洞路上,现在仅存的两湖都司湖和紫阳湖,仍在张之洞路。至于说到这条路上的老建筑,我也略知一二,不妨抛砖引玉瞎款几句。
当年两湖书院的学生公寓今犹在
位于张之洞路上的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以前就是张之洞兴办的两湖书院旧址(包括武汉音乐学院及武昌实验小学),现在的第一临床学院学生公寓,就是当年的老建筑。由于现在是女生宿舍,对于我要进去看一看的请求,宿管阿姨严厉拒绝后还奉送我一句老不正经。从门口往里看,一条坡道直通二楼,这样的设计估计便于学生快速进出。
两湖书院修建于1890年,经费主要出自湘、鄂两省茶商捐赀,故名“两湖书院“。有意思的是,本来张之洞修建两湖书院及在武汉大力兴办各类学校,就是为清廷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结果其培育的刘静庵、黄兴等,后来都成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主力军,这估计是张大人始料不及的。
第一临床学院内的实验楼,应该也是两湖书院留下的老建筑
第一临床学院的斜对面,就是武船职工居住的文昌门小区。文昌门小区内不仅有老武昌十大城门之一的文昌门,还有张之洞1905年动工、历时两年竣工的中国最早的西式监狱——湖北省城模范监狱。
1907年1月,日知会成员刘静庵、张难先、梁钟汉等9人因密谋反清先后被捕入狱,关在了湖北省城模范监狱,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日知会案。刘静庵在狱中受刑最重,被清廷差役用竹鞭抽打光着的脊梁,骨头打得暴露在外,眼脸青肿,但仍高昂头颅,骂声不绝,当时被誉为“铁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前夕的1911年6月12日,刘静庵经受了5年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时年36岁。
湖北省城模范监狱,现在是武船职工宿舍
难得一见的老建筑,面临拆迁,可惜了。
可惜,随着武船搬家已进入倒计时,文昌门小区的拆迁,也进入实质性的房屋评估阶段,拆迁已是板上钉钉。这些曾经的历史见证,也会随着轰隆隆的推土机,化为灰尘,一去不复返,悲哉。
在张之洞路和解放路的十字路口,湖北省第一人民医院对面,还有一幢两层楼的老建筑,看建筑风应该过去是西方的教堂之类。不过,从我记事起,它最初是张之洞路小学,后来好像又成了武昌区教委招生办公室,后来出租给了眼镜店和药店,如今已被打了围,后面已拔地而起了几栋高楼大厦。
看样子,这幢老建筑目前还安然无恙,幸运。
首义广场上的烈士祠牌坊,是1911年11月湖北军政府为纪念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烈士所建。原建筑现已毁,现仅存牌坊。小时候,我经常在烈士祠里面的水池捞金鱼虫。印象中烈士祠内的建筑非常讲究对称,水池也是左右对称的,水池后面好像是一栋二层的楼房,风格跟牌坊比较接近。
首义广场对面是紫阳公园,公园的牌匾是武汉市第一任市长吴德峰所题。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曾经在这时修建私家花园,不过现在已没有任何遗迹。倒是进公园右首边有一个霸王井,据说就是老武昌城的八井之一,很有历史背景。
老武昌八大井之一的霸王井
从紫阳公园出来,笔直朝东继续行走100米左右,就到了湖北省总工会办公之地,这里就是原清军第八镇工程八营的驻地。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一声枪响划破寂静长空,打响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第一枪”。
湖北省总工会内的老建筑
历史也永远铭记这个特殊的地理坐标——武昌,紫阳湖,清军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驻地。岁月流逝,斗转星移,100多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军事驻地已成为湖北省总工会院落,“第一枪”枪响之地,竖起一座坚实的纪念碑。而现在里面保存的一幢老建筑,应该也是百年历史老建筑吧,只是我一直未曾入内,故不知这幢房子过去之历史,见谅。
武昌起义门
至于毗邻的首义路上,则有大名鼎鼎的起义门,不过,这个景点应该是在原址基础上整旧如旧,并修建了一段老城墙。起义门原则意义上称不上是百年老建筑,充其量只能说仿造得很逼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