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丹阳高三学生作文批改评点指导高分文章欣赏(108)‖光下观影,影中逐光

(欢迎长按二维码收听关注本人每周高考作文视频教学直播课堂)

一、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美丽,一切美,都是有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必然有光明——村上春树

二、学生作文
高三学生作文评点(106)‖ 在深夜瞥见最美的光
光下观影,影中逐光

 (拟题非常精准,辩证地揭示光与影的关系)

如《薄雨清明》里有一句:“人世不断衍生悲欢故事,欢乐的末节带了悲伤的章首,而悲伤又成了另一篇欢乐故事的楔子。”(开头的“如”字可以去掉,否则就是无主句;后面可以加上“确实如此”,这样可以由名言引用过渡到名言解说运用,)人生从来光影交错,高潮与低谷,希望与苦难并存。唯此,方可将无奇的人生荡出波澜变化,荡出魅力与美。(这里的引用恰到好处指出了光明与阴影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出自己观点!)

托尔斯泰说:“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光影相互映衬,成就圆足的人生之光。(扣材料,亮出主题段中心句,核心语段,最好在开头写好分论点,便于阅卷老师快速判卷。)记得张晓风《雨荷》里提及这样一枝莲花:漫天的雨纷飞又漠然,在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雨帘相衬,方引人驻足遐观。是的,灰色的雨幕是人生的阴影,而那株红莲,恰是生命的光明,像一团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即就要倾泼的颜色,点亮人生雨季。(引用材料后,学会细化落实关键词的做法非常好)倘只有红莲,再美亦未免寡淡,倘只有雨更不必言。但恰是这灰中一点红,借一缕惨淡中的生机,谱写出光影交错的美。(在假设论证中,使人明白光与影是一物两面的道理)人生总有寒冷与潮湿,无奈与寂寥的雨季,你又何妨于其间沉吟雀跃,以一点莲花的乐观自足,将自己化作阳光,倘能在低潮的阴影中孕育热情的光,则人生的雨季何患?(这个主体段写的非常漂亮。作文主体段一般包括5个 部分。开头写出观点句,然后用一二句阐述观点,接着进行事实或者事理分析,要占2/3篇幅,再联系现实或者自身,强调本段观点,最后采用小结句,照应观点。但要注意,照应不等于重复,换种表达方式,做到首尾呼应。不过不要机械。)

光影共生,相依为美。物如此,人亦然。(再次点出两者关系,过渡自然)

能于影中逐光,是一种智慧;敢在光下观影,更是一种胸怀。(富有哲理思辨的中心句)越剧《追鱼》中,观音大士谓鲤鱼:“大隐拔鳞三片,打入凡间受苦。小隐随吾南海修行,五百年后,得道成仙。”五百年的修炼,竟只是小隐,因为它缺失生命的厚度。而要想真正修成正果,还须在人世的苦难低潮中走一遭。(这里点出苦难也就是阴影对人的价值之美,很不错)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短暂的生命恰似一场逆旅,车窗处有春花烂漫,亦有秋风萧瑟。尽是秋风,则吹凉生气;只有春光,亦显乏味。春来秋去,四季轮回,光影交错,生命才有美感。因此,人不能耽于平静流畅的光明,要敢于在波平浪静时到中流搏浪。亦不能沉溺于苦难坎坷的阴影。正如海涅所言:火炉旁才能写出最好的五月诗篇。又如朱自清:悲剧是美的毁灭。如此,短暂一生才不算枉废。(本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理性分析十分鲜明,有见解,有力度,写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语言,让人佩服。反应出你具有很好的语文素养。不过如果把后半部分的理性分析语句掉出几句放到本节开头的主体段中心句后,对中心句阐述过后,再举例分析,结构会完美许多)

余光中说:“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生不受枯槁。”我亦有言:能于光下观影,则平静中有精彩;能于影中逐光,则失意处藏生机。(引用名言后及时转化落实为自己的观点能力不一般)

光影交错,人生圆足。(好的结尾就该如此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三、作文点评:

文章审题切合题意,对光与影这一物两面的辩证关系分析非常透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语言干净利落。本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理性分析十分鲜明,有见解,有力度,写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语言,让人佩服,也反映出你具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是一篇典范的考场议论文。最后得分:64/70


四、审题指导

这句名言的解读是确定立意的关键。“光明”与“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在自然界是这样,在人生社会形态也是如此。怎样正确对待“阴影”,就是怎样对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现象。结合现今现实,尤其是种种自杀举动的背后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阴影”,比如失去爱情、工作压力大、赋闲、身体残疾等,这只能算“阴影”。

此作文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感情、立场、价值观,引导考生理性认识阴影。阴影也是五彩斑斓(或者魅力)人生中的一方面,人生中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无穷风景在险峰”、“过程的艰苦才更能领略结果的幸福滋味”等。

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类立意:

 阴影价值类:缺少酸甜苦辣的人生是单调的; 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辨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光明与阴影就像一片树叶的两面,没有阴影,不会变幻出无穷无尽的色彩。

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正如绝对的阴暗,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正反两面构成;

  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磨砺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同样,只有懂得欣赏缺陷,才能够真正体会美好。美好、缺憾构筑成完美人生。

 探究实质类:追求光明的过程,也是不断冲破各种藩篱的过程。一切美的东西,一切有魅力的人或事,无不是在走过了“阴影”之后才见到光明的,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名人追求类:为了达到心目中的光明,一些无私奉献者甘心沉寂于暂时的黑暗。

  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阴影, 勇敢寻找光明, 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在陶醉于光明的时候,要敢于正视阴影的存在;看到存在阴影的时候,更不能忽视光明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客观冷静地应对人生的一切变化,才能或化危为机,或防微杜渐,或处变不惊,或知难而进……真正拥有快乐人生。

五、考题深度分析

在审题方面,对考生来说,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是对“人生”一词的理解。大多数考生把“人生”理解为人的一生,也即个体生命的全部过程,这是完全正确的,这里可以写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写别人的人生,关键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真实的感情。但也有一些考生将人生理解为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等,或者将上述两者混为一谈,不予区分,这就使作文构思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另一个节点是对“光明”和“阴影”关系的理解。

光明一般指人性中善良、高尚等积极的方面,阴影则一般指人性中脆弱、阴暗的方面;当然,二者也可以指人的生存境遇,包括成功与失败,幸运与挫折,顺境与逆境,幸福与苦难,圆满与残缺等等。二者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干、截然对立,而是共生共存、内在关联的。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此能够正确理解,并且有程度不同的感悟和联想,但也有一部分考生对二者的关系认识有偏差,以为它们是不可调和的、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甚至有考生认为阴影就是黑暗,应该彻底消灭。

从写作的情况看,大多数考生能够在列举古今中外人物和事件作为对人生丰富联想的同时,对光明与阴影的辩证关系进行程度不同的论述,揭示其互相斗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多种关系,这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最优秀的考生还对人生光明和阴影交替转化的状况作了审美的描述和赞叹,这部分同学写作能力较强,思路清晰,然而在考生中占的比例比较小。

优秀范文
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

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棵玫瑰有美丽的花瓣,也有婆娑的倩影;既然有太阳的暴晒,就会有夜晚的纳凉;既然有奇寒的冬日,就会有绽放的梅花。正如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那美丽,那魅力是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的。
忘不了盛开在荒芜土地上的并蒂莲——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是生长在绝崖边缘的光明的花瓣,要想采摘必须英勇无憾。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的美艳与甜蜜,付出了生命的哀婉。那阴影是那么的凄惨,世仇与结怨埋葬了爱情的火焰。只有用死亡的抗争,才会消解家族的仇怨?

为什么莎士比亚至今熠熠生辉?因为这里渗透了生存还是毁灭的理性判断。光明与阴影时时浮现,看是否展现美丽的娇艳?
德国诗人席勒说:“真正的爱情,是绝望的!”难道光明的火一定要把阴影照亮才能展现人生的无限?上帝说,是的。
美丽,栖居在光明与阴影的树枝上,于是酝酿了宝黛,酝酿了天上街市的灯盏。
当我们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我们也看到了杰克与罗丝的生死爱情,也看到了让女人与小孩先走的善心与光明;当我们看到马丁·路德·金挥手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光明,也看到一颗罪恶的子弹射穿这位黑人头颅的阴影;当我们看到马克思为共产国际呐喊,呼唤光明,也看到他的小女儿去世,他都没有两英镑来安葬她,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马克思执著的意志。这就是光明与阴影的辩证法。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人生的路上,肯定有光明的追索,也肯定有寂寞、孤独、创伤、痛苦为伴。怎么办?是战胜阴影?还是被阴影战胜?这是人生的抉择。
忽然想起张炜说的话:“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还有搏击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马克·吐温,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难分难解。

小编介绍:

朱老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第九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多次预测命中高考作文题目。写烟火,话教育,世情百态,不过寻常,。在《中国教育报》《满分作文》《作文评点报》《新高考》《语文天地》《语文周报》《中学语文》《作文评点报》《作文报》《江苏教育报》《上海教育》《作文合唱团》等刊物发表50多篇文章,有20多篇文章获国省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批改评点升格发表全国各地学生作文300多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