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坚果 R1 细节深挖,老罗在发布会没有告诉你的一些“新技术”
5 月 15 号锤子科技正式发布最新款手机:坚果 R1,整场发布会下来,新机给我感觉更多的是“标准旗舰”的印象,并没有带来太多所谓的“革命性”的新技术或者新功能,不过在一些细节上,依然还有一些点值得我们去探讨下。
1
超声波接收麦克风到底有什么作用?
发布会 PPT 上,我们看到坚果 R1 机身顶部有 N 多个麦克风,其中包括:麦克风、降噪麦克风、超声波接收麦克风,这时候其中一个麦克风引起了小雷注意,超声波接收麦克风到底为何物?会上老罗并没有对该元器件的功能做特别介绍,但小雷猜测这应该是组成“距离感应”系统的其中一个元器件。
传统的距离传感器采用的是红外光二极管加光敏二极管组成,但这种模块不足的地方是需要在屏幕正面开孔,坚果 R1 是一款全面屏手机,采用这种方案显然不可行,那么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选用超声波距离感应器。
其无需在屏幕正面开孔,只需要将内置的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通过手机顶部边框的缝隙通道导到手机前置面板,再结合超声波接收器便能实现“距离感应”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能从“隐藏式听筒”上能看到“超声波发射器”的标识,采用这种解决方案的机型还有小米 MIX 2。
2
压力感应面板是否为 iPhone 同款?
锤子坚果 R1 采用一块 6.17 英寸的广色域全面屏,屏占比为 84%,对比度达到 1500:1,这款屏幕的另一特色是支持压力感应,功能效果类似于 iPhone 的 3D Touch,但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鸡肋的功能,苹果推出该功能后也并没有形成潮流。
而锤子却依然做了压感屏幕,而且从发布会介绍来看似乎优化得更加好用,比如在锁屏界面可以通过压感手势呼出付款码、相机、手电筒等快捷方式,其他操作窗口上也支持各种常用的快捷操作呼出,包括闪念胶囊以及自定义快捷键等。
压力触控实现的原理有好几种,像最原始的有通过在屏幕四角安装力度传感器,从而对按压力度实现感知,但这种方式的灵敏度不佳,对屏幕的刚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iPhone 的 3D Touch 则是通过在显示屏底层加装了一整块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好处就是能够全方位灵敏感知按压力度,目前某些厂商使用的压感屏原理也与苹果的类似,只是由于压感层技术品质不同等原因,实际体验时给予的线性反馈不一(按压力度反馈不同步),至于坚果 R1 的效果如何,有待实测。
3
4 轴光学防抖有何能耐?
坚果 R1 采用 1200 万+2000 万后置双摄,索尼 IMX363 主摄像头,其中摄像头配置上的一个亮点是支持 4 轴光学防抖。
目前主流手机的防抖机制主要由两种,其中一个为镜头防抖(OIS 光学防抖),这种防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镜片组中增加一个使用磁力悬浮的镜片,配合陀螺仪工作,当机身发生震动时,能检测到轻微的抖动从而控制镜片浮动对抖动进行一定的位移补偿,从而避免了光路发生抖动,实现光学防抖。
另一种则是镜头模组防抖,其原理和专业单反上使用的 CCD 防抖差不多,区别在于前者直接将整个镜头模组“悬浮”起来,再配合陀螺仪检测机身震动,从而控制镜头模组进行位移补偿,其可实现 4 个自由度的抖动补偿,分别为横向、纵向、前倾、侧倾,因此防抖适应能力更强,采用这种方案的典型机型就是小米 5。
锤子新品发布会上并没有对坚果 R1 的防抖技术进行过多介绍,但是既然能实现 4 轴光学防抖,那么原理应该和小米 5 的相似,而其好处就是能够实现更强的抖动补偿,在夜拍、移动拍摄等场景都会有更加好的成像效果。
总体而言,在坚果 R1 上看到的新技术并不多,很多技术和应用在以往的某些旗舰手机上都能看到身影,不过针对硬件的已有技术其在软件层面上的优化确实可以让体验提升不少,比如新增的 AI 智能降噪技术让恶劣环境下通话更加理想,重新“定制”的压感系统也让该功能变得更加实用。
那么,你觉得坚果 R1 上还有哪些值得讨论且不为人知的技术应用呢?
END
热门文章
创意科技好物 :
搞机篇:
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