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独创一种诗体《三五七言》/《秋风词》,连题目都没有,却写下唯美的相思,流传千古

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这是北宋文坛宗师苏轼的评价。尽管很多人认为,宋代的苏轼,是才气唯一能够比得上唐朝的李白的,但就诗道而言,苏轼却自叹不如,认为古今诗人,都不如李白、杜甫,“古今”之中,当然也包含他了。

李白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地位,早已无需赘言。在他踏月而去的一千多年来,无数文人从不吝啬赞扬之词,以表达对诗仙的崇敬。

唐诗的两座高峰,杜甫全能型选手,李白则是天才型选手。他的诗,就如他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九天之上,倾泻而来,妙笔天成、气势磅礴。正因为浪漫奇瑰、自由不羁个性,李白极擅写七绝,和古体诗。

不仅会写,李白还能另辟蹊径。

像唐朝的五古,一直是以王维、孟浩然的新式五古为正体。然而李白出马,却专写仿古五古,并且还带着小老弟杜甫一起写仿古五古。

甚至李白还自创了一种诗体,即“三五七言”。同时,这种诗歌体式,李白还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注:上网查知名为《三五七言》/《秋风词》。后几句是上网查后又复制的。)

这首诗,连题目都没有,只是以诗体为名,所以历代学者,对此诗有何寄托众说纷纭。有说是思念故友。有说是李白离家太久,思念亲人所作。更多的人认为,这就是一首以闺思表达的言情之作。具体李白有何指?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整体来看,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闺中女子。一个秋风清冷、明月皎洁的夜晚,她心有所感,牵动了相思之情。

前两句写景,以三字开始,连续两个“秋”字,像吟唱民间歌谣一般,塑造了清风明月的秋夜意境。毫无雕饰的语言,吟读起来,仿佛听到了千百年前,一位女子在闺房独自呢喃。

三四句则用了对仗,以“落叶”、“寒鸦”这种比较暗色调的意象,衬托秋夜悲凉的气氛。月光明亮,所以能够看到落叶在风中聚散,漂泊无定,就像远方的人。栖息的寒鸦,被皎洁的月光相照,乍然惊醒,以为到了白天。

女主人公,独坐西窗,房中的烛火时不时地跳跃,晃动着那孤单的影子。分别已久,而不知何日能够再见,只能整日整夜,忍受相思之苦。形单影只的女子,想把自己隐藏在黑夜中,然而明月却不知人心中的愁思,偏偏洒下这般光芒。

月光照映的黑夜,恍若白昼。窗外的一切一览无遗,周围的黑暗,仿佛被驱散开来,映出了一大片地方。女主人公忽然觉得无处躲藏,思念的情感,在此时此夜,也难以排解。意境很唯美,思念很深刻。

这首诗,虽然是李白对诗歌体式的尝试,对内容注入得比较少,但诗仙出手,岂是凡品?所以这首没有题目的诗,照样流传千古,为世人所传唱。

严羽《沧浪诗话》和胡震亨《李杜诗通》,都认为三五七言这种体式,是隋朝的郑世翼所创的,李白只是模仿了一篇。但经过郭绍虞等学者考据,严羽等人说的话,没有根据。杨齐贤认为,这种体式,就是李白首创的,

李白创作了这种三五七言的诗歌体式之后,这种诗体在当时非常流行。这种体式,声律促节、凄若繁弦,极具音乐之美。所以后世不少人以此为词牌填过词,比如南宋的邓深。清代的词人,还将“三七言”收入了《钦定词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