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可能比心梗、脑卒中造成医疗费用更大
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近日召开的“力领骼局、筑守人生”骨质疏松与脆性骨折优化管理高峰论坛传出消息:目前我国约有7000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脆性骨折成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建立防治生态系统改善现状刻不容缓。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骨量不断丢失,会造成如疼痛,脊柱变形,甚至是骨折等后果。临床上,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据预测,至2035年我国用于脆性骨折的医疗费用高达1320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将持续增长,为社会医疗支出造成巨大负担。更有专家预计,相比心肌梗死、脑卒中、乳腺癌等,脆性骨折导致的住院治疗次数及费用更高,且未来仍会随老龄化加剧持续增长。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表示,骨质疏松症与增龄有关,好发于绝经后女性。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据估算我国约有8000万患者,其中绝经后女性占九成,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和超半数65岁以上女性患病。对脆性骨折而言,仅聚焦手术管理还不够,更应该关注引发骨折的深层次疾病治疗,以此考虑患者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避免再次骨折发生。
时至今日,我国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仍存在普遍认知不足、检测率、诊治率过低等缺口。80%的患者认为骨质疏松症不可避免,是衰老的必经过程,近半数的脆性骨折认为摔跤是造成骨折的唯一诱因,而未意识到骨质疏松症与骨折之间的关联。在50岁以上患者群体中,患病知晓率仅为7.0%;50岁以上女性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亦仅有4.3%;已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1/42。“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势必会给医疗系统以及社会带来更多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说,”做好脆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识别、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建立我国脆性骨折科学防控体系很重要。”
加强对脆性骨折高风险妇女的筛查并提供有效治疗,可减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负担,节省医疗系统成本。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通知》中提出,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诊断,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药物治疗等科学方式减缓骨量流失,增加骨密度,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此外,多种有效治疗药物持续上市,也为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另悉,安进中国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幸福家庭健康管理促进计划——乐骨行动·女性骨骼健康宣教项目”,为促进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诊早治做努力,同时将“健骨力行、自在人生”骨质疏松症宣传教育项目引入中国,通过提供科普信息、工具与资源帮助公众应对脆性骨折。近期,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携手企业打造系列活动“进骨行动”已正式启动,项目将通过线上、线下系列教育活动等形式,帮助医患改善对骨质疏松症的科学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