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大撤退
文丨冯金刚
编辑丨小叮当
也许,输掉现在的人,才会更加执念未来。
这个冬天,没有人好过,包括通用CEO玛丽·博拉。
刚刚过于的一个月,长城接连拿下通用在印度和泰国的工厂,在我们为长城无畏进攻国际市场的勇气而鼓掌之时,我们也应该将目光聚焦在撤退的通用身上,或者以通用为首的传统美系品牌上。
如果仅仅以放弃印度和泰国两工厂来形容撤退还算牵强,那么通用的一纸公告彻底将这种趋势毫无保留地公布与众。
是的,除了南亚两地,通用还将放弃澳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并淘汰一些车迷熟知的霍顿品牌。在这轮大撤退中,通用表示“最终仅保留美国和中国市场。”
是的,那个曾经制霸全球汽车市场几十年、车型畅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用汽车,将独居中美市场。尽管玛丽·博拉表示此番战略调整意在让通用“更专注”,但这并不能改写一个时代已经终结的事实。
实际上,放诸“美国三大”,战略收缩的岂止通用?
与通用一样,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全球大势也已消耗殆尽。特别是在美国本土市场,被特斯拉打得鼻青脸肿,尤其是Cybertruck的推出,其累计订单已经达到55万辆,对“三大”最核心的皮卡营地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美国三大”的时代宣告彻底成为过去式,他们能否向死而生,还是个问号。
三缸机的“锅”?
针对近年来美系的节节败退,许多人会将其原因归咎于“三缸机战略”太过激进。
的确,英朗全系三缸,福克斯全系三缸,套用美国总统特朗普那句话,“没有人比美系更懂三缸机。”结果不用多说,不仅砸了两大美系A级车经典IP,还顺带将两家合资公司拉入了深渊。
最新消息显示,包括别克英朗、本田凌派、吉利缤瑞在内的车型将重新采用四缸机。这叫教训消费者不成,反被消费者教训,当然,这种后话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只能说明这场轰轰烈烈的三缸机普及大战以失败而收场。
三缸机战略激进不假,但,这并非美系愈发颓势的关键。
对于车企来说,尤其是通用这种国际化企业,现在的任何一次响应变化,都在过去冥冥的安排之中。比如,按照通用的说法,此次战略大撤退其实是“2015年未来发展纲领”的一部分。
再以此往前推,最早可能追究到第二次石油战争。虽然石油之战发生在中东,但“美日汽车之战”也在美国本土同步打起。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人民助力更省油的日本车赢了这场“美日汽车大战”。
从那以后,日本车主导了美国小排量发动机汽车市场,而美国车逐渐被挤压到装配大排量发动机的皮卡上。是的,发动机成为双方分界的关键。
美国三大有想过改变。还是通用,他们在1996年破天荒地推出了那款经典的“EV1”纯电动汽车,想法很简单:即便日系发动机再省油也斗不过不加油的电动车吧。可惜,由于不挣钱,EV1早夭。
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唯利是图从来都是企业导向,所以尽管通用被美国人民骂惨,但从企业背景来看也能理解。而且,EV1也死的不冤,它为4年后特斯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偏执的马斯克利用金融杠杆让亏损十几年的特斯拉走向了未来。
一旦“三大”在美国“小排量发动机”市场失守,那么在全球其它地区也只是时间问题。比如中国市场,一旦中日政治关系缓和,日系甚至亮出HEV杀手锏,美系车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背靠地缘优势,欧洲车能以柴油机为对抗日系普混,美国车什么都没有。这种境遇下,通用开发了双行星齿轮混动系统,福特干脆选择直接向丰田投降,花点混动系统专利费的事。
但这依然不治本,毕竟核心的混动系统产业链在日本,福特即便是把车子卖出去了也是给日本人打工,得不偿失。而通用号称开发出“最高效”的混动系统,但成本不占优势,根本卖不动。
从国内视角来看,这也是为什么发力三缸机最积极的是美国人,人家也没办法啊。从这个角度来看,三缸机真的成熟吗?不管是从消费者的口碑来看,还是美系的赶鸭子上架,三缸机成熟与否都值得怀疑。
可以预见的是,当日系进一步普及HEV技术,而美系又返回原来老旧的四缸机之时,双方的产品力差距进一步被放大,美系车的冬天还未到来。
出路在哪儿?
是的,问题要提出,出路也要有所谋划。
在第14代轩逸省油试驾活动上,同事徐进凯惊呼“新车油耗最低3.6L/百公里,比肩混动车型了。”尽管这只是一场省油比赛,无法说明新轩逸日常也是如此省油,但至少能看出日系小排量自吸的省油魔力。
这还是没上混动系统的日产,如果摆上丰田、本田两家的HEV车型油耗,这种优越性可能更大。排放法规越严,日系越从容,美系则越悲伤。
手里没牌,心里发慌,留给美系的时间不多了。
这一点,通用CEO玛丽·博拉自然是知道的,她在一份声明中说,“即使面临困难,我们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次也不例外。”
什么是“正确的选择”?自然是“未来的选择”,也就是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
这一点,通用汽车总裁马克·鲁斯进行了确认,“与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同,通用汽车未来不会生产任何新的混合动力车,其电动汽车战略的基础是只生产100%电池电动汽车。”
基于这种战略大考量,通用所有看似“奇怪的行为”都能被看清,包括此次我们关注到的“大撤退”,断臂求生犹未晚。
是的,与其跟过去纠结,倒不如抽刀断水,彻底拥抱未来。只是,未来永远是没有刻度可言的,一旦整个公司都看向未来,那现在必然会出乱子。
就像国内诸多造车新势力发力智能电动车一样,你说他们的方向有错吗?并没有。但大家为什么对他们还是担惊受怕的?因为一旦资金链断裂,他们所谓的未来,顷刻间将被彻底抛进时间的洪流之中,经不起任何涟漪。
对于美系三大这种成熟品牌来说,虽说资金链断裂的几率不大,但破产也不是没可能,次贷危机的疑云在底特律上空应该还未散去。
所以,壮士断腕,聚焦战略,发力电动车与自动驾驶,这一点固然没错,但终究还是太激进了。或者,又是一步赌博之举,可以说与2018年通用和福特在国内全面发力三缸机市场如出一辙。
对于社会个体而言,赌博是置之死地之举,奇怪美系三大这种大企业里也会有这种冒险基因存在?这点与日系的保守与稳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输掉现在的人,才会更加执念未来。而战略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对现实有侥幸之举,美系三大似乎依然没有意识到这种赌博的风险。
全球汽车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9年通用汽车销量为774万辆,位列TOP10第四名,且同比下滑10.7%,下降幅度位列TOP10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是下降9.1%的PSA、下降7.7%的福特。
在与大众、丰田关于王冠归属的竞争中,通用早已没了资格。至于福特和克莱斯勒,似乎还未选择自己的“好望角”,在“等待戈多”吗?
大众CFO说,“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美系来说,最坏的时代还未到来。
为了规避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美系车需要一些软着陆,比如48V轻混系统,再比如成本低的大电机+小电池增程式系统,还有三缸机。客观来看,尽管三缸机战略初步战败,但未来还是有的,就看这一两年“洒下的星火”能否融化那层“厚厚的冰”。
以上这些“边角技术”,可能只有20%左右的油耗降低,虽说不能彻底扭转美系车的不利地位,但应对排放法规,同时为电动汽车时代到来取得时间上的缓冲还是足够的。
别忘了,宁德时代的811电池重量能量密度已经做到300Wh/kg,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体机能量密度已经提升了50%,而特斯拉已经研发出下一代动力电池——干电池+超级电池的组合。
这些最核心技术的突破,让电动车续航已经可达800公里,甚至1000公里,同时成本得到大幅下滑,这意味着电动汽车时代将很快到来,也意味着留给传统美系三大缓冲的时间并不会太久。
所以,耐心一点。
Think different ……
冯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