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年喝了多少食用酒精?
昨天我在视频节目茶余饭后里讲了纯粮酒。因为视频不易太长,一是文件太大,二是收视很浪费时间和流量,所以,就没有说太细。
有朋友问我,你说,现在大部分食用酒精也都是玉米发酵,那么有多少这样的食用酒精进入了白酒产业呢?比例大不大?
其实,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并且更干净、更安全。
1
喝酒的目的是啥呢?
白酒一点也不好喝,无论多好的酒,这一点谁都知道。但人们为啥还那么喜欢喝呢?
首先这是中国的文化,文化也就是习惯,习惯了,就和我们习惯了任何一款食品一样。
如果按现代科学的理念,臭豆腐早就不应该生产了,可为了保留这种习惯,或者说人们留恋这种习惯,还是一直在生产,并且我们还得赋予它一定的美好,叫闻着臭,吃着香。
这里要多说两句,我们对习惯的留恋也包括我们对所从事职业,或者是某一行儿生意的留恋。
有很多人干某一行儿都干烦了,可是还对对付付地干了一辈子,不喜欢地干了一辈子,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也叫职业惯性。做生意也是一样,明知道这一行业都不行了,可是转起来还非常难。并不是对未知行业的恐惧,其实是对熟悉和安逸的留恋,也就是被习惯绑架,最后认可慢慢地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死掉。所以,对职业和行业的留恋是不值得的,都是挣钱的手段,该放手就放手,没什么了不得的。习惯会给我们营造一个假的舒适区,把我们困在里面,我们应该走出去,寻找另一个更舒适的区域,一个真的舒适区。
其次就是酒文化的本身是社交,我们离不开酒是因为社交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也可以说,一个人离开了社交,他就死了。酒的社交功能是跨民族和文化的,所以大家都离不了,就像我们现在离不了微信一样。只不过,现在中国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摆脱了白酒的社交依赖,这也是这一段品牌白酒集体涨价的原因,就是老姑娘想通过多要彩礼来抬高身价,引起年轻人的注意,自己不喝送长辈也有面子。本质上这种营销是脑白金的路数,当然我在《为什么白酒集体涨价》那期也说了,这里也有资本无路可去找安全港的炒作。现在有一款在年轻人当中很流行的酒,打的就是社交的路子,在酒瓶子上印了好多种鸡汤嗑儿,有一个对上两个人的心情了,感觉喝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最后,这是最重要的,人们喝酒,特别是中国人喝白酒的目的都是不想清醒。
太清醒了这个世界不好看,晕呼呼更好,也包括得到荣誉的时候。谁都知道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也就是集体价值观的指导下,荣誉的背后都是心酸,或者是牺牲。失意就更不用说了,把酒言欢只不过是为了醉一场。所以,喝酒的目的就是麻醉自己,从兴奋到妄为,再到无知,无知也就无畏。
2
能麻醉人、并且能醒过来、还不是很难受的是乙醇,也就是纯酒精。
从根本上说,我们喝酒是对乙醇的依赖,就像抽烟是尼古丁依赖症一样,和烤烟、混合香型没啥关系。也就是,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特香、芝麻香等香型只是我们对乙醇麻醉感回避时用的附加品,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附加品就是文化,我们谁也不喜欢喝什么味都没有的伏特加。
白酒里的这些香型来自酿酒时产生的“杂质”,酿酒的过程是淀粉糖化的过程,蒸馏只是取酒,也就是提纯的一种方法。淀粉糖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有机反应,不同温度、水分都会产生不同的酸类、醇类、醚类,而醇类又在不同温度、水分的情况下,产生甲乙丙丁等各类醇,而且这个过程不可控,这就是酿酒中产生的过程中会产生除了乙醇之外的“杂质”。
这些“杂质”有的并不以单一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复合醇,比如影响白酒品质的决定性物质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还有能让我们头脑、眼红、胃酸过多的杂醇油,这里面有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活性戊醇、苯乙醇等等。
相比较而言,大型工业方法制造的食用酒精,因为反应过程是在密闭、温度、湿度可控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食用酒精更纯,杂质更少,也可以说更安全。但是,没味道。
不过,人类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动物,在时时刻刻追求安全的同时,又非常不安分地挑战不安全,人吃河豚的兴奋和快感就是这么产生的。喝酒也是一样,一瓶安全的食用酒精和一瓶并不安全的名牌酒,人们选择名牌酒。
3
2016年中国的白酒产量是1358万吨,就是271亿6千万斤,人均19斤。去掉2亿未成年人,6亿不喝白酒的女性,人均40斤。再去掉一半不喝白酒的男性,人均80斤,天天喝一天二两半。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总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占全球总产量25%左右,年产量超过了2 亿吨。我国作为玉米消费大国,玉米消费基数较大, 2016年的消费量为1.87 亿吨。我国玉米消费主要集中于饲料和工业消费,二者占到了90%以上。
原则上说,玉米做饲料和加工酒精是有一大块重合的,那说是发酵饲料产生酒精,其实这两种产品的厂是合二为一的。
2016年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2亿吨,2016年发酵酒精产量770万吨,按用途分:食用酒精约310万吨,燃料乙醇用量约260万吨,化工中间体和溶剂用量200万吨。按发酵原料分:玉米原料发酵酒精产量约400万吨,消耗玉米总量约1260万吨。
也就是说,在2016年1358万吨白酒产量中,至少有300多万吨是食用酒精。这个数量应该不包括白酒企业自己液态发酵的酒精。
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显示。
2018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45家,完成酿酒总产量871.2万千升,同比增长3.1%;完成销售收入5363.8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润总额1250.5亿元,同比增长30.0%。
酒精行业:规模以上酒精生产企业完成总产量646.6万千升,同比增长3.2%;完成销售收入512.8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同比下降50.9%。
说明什么呢?是不是这些酒精都是用来制酒了呢?还不能确定,如果是就比2016年增加了一倍。其实,这一点在直观上也有体会,那就是酒厂冒烟出糟的几乎看不到了。
比如,茅台2019年年报中说,2019年基酒产量4.99万吨,系列酒约2.36万吨,系列酒差不多占一半。那么系列酒与基酒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单报呢?
因为2012年就出过这样的事,一家上市白酒企业,也是行业前5的,被报大量使用食用酒精勾兑,这个问题就是从企业年报中被挖出来的。比如,这家企业年报中说生产白酒,也就是基酒100吨,可销售里是400吨,人家说,你那300吨是哪来的?是不是销售造假啊?
开始这企业说是从四川收购小厂的合格白酒,但还是对不上数。只好坦白,收购了两个饲料厂,用了饲料厂出产的食用酒精。
这个消息一出,消费市场就爆了,都骂这家企业没良心,这种企业也说了,其实食用酒精更安全,但消费者还是不买账。最后这家企业急了,说,用食用酒精勾兑是行业里的正常事儿,因为固态发酵酿造成本太高,质量也不稳定,所有酒企都这么干。它还点了不少家酒企的名,都是中国白酒业的大牛。原以为,这回白酒界有热闹看了,结果,谁也不吱声,这一勾兑事件就过去了。
种玉米,加工饲料,生产酒精。饲料喂出来的是猪,用来吃肉;酒精勾兑出白酒,用来喝。挺不错的循环。
不过,老外还是很不适应我们的白酒文化,他们总觉得我们的茅台兑水、加上冰块后的口味不干净,有杂味儿。
这个味儿,就是中国味儿,因为历史比较长,味道很深厚。
好了,关心白酒的话题我们今天就聊到了这,喜欢关注我的视频节目,茶余饭后——诗酒茶。
感谢天天转发、点赞、点在看、留言、打赏的朋友们,我们明天见!
老杨品谈的视频节目——茶余饭后,在公号第二篇文章。
(如果喜欢点亮在看,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