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男足点个赞,中国人的足球情绪

昨天晚上中国人很兴奋。

快十二点的时候我看朋友圈,满屏都是中国足球队1比0战胜韩国的消息。

中国足球是中国人的痛点,是完蛋、差劲,甚至是绝望的代名词。

从去年10月6日中国队1比0输给叙利亚之后,中国人好像把中国足球给忘了。不但把中国足球给忘了,好像把2018年这届世界杯都给忘了。快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没听有人提到足球。感觉这项运动是个外星人的运动,真与我们没啥关系。

中国人对足球的纠结应该是全世界之最。中国人太喜欢足球了,可又实在拿这项运动没办法。最后认了,中国人不是干这个的料,气到极点会说,你有能耐和我比乒乓球。

你说大家真把它忘了吗?还真不是,大家还偷偷地看,看了也不承认,说看了好像都丢人。

前两天还看了一个段子,说怎么解决中国足球进世界杯的问题,是一个记者问老农。

老农说,选十一个身强力壮的死刑犯,找个教练让他们去踢世界杯预选赛,进不了世界杯就统统枪毙,进了世界杯就释放加奖励,一准能行。

看了之后,我就想,那得派多少警察到球场看着呢?

这是一种民族情怀。


100多年的积贫积弱过后,中国人对能表现自己强的事物都有这样的情感。

因为我们骨子里一直认为我们很强,这是历史的基因。可每当看到我们不强的时候,我们就沮丧、就绝望甚至是自虐。

其实,一个足球代表不了一个国家的强弱,就像美国的乒乓球很差,也不能代表美国弱一样。

体育的本质是一个文化产物,文化本身也没有强弱。

但中国人首先认为文化是有强弱的,中华文化很强,几千年来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的原因不是我们的文化强,是我们文化有强大的包容性,我们一步步地包容、一步步地改良,才生生不息。接纳足球也是一种包容。

被人说弱说怕了,当我们走向自强的时候,我们就急着证明自己很强,这一点在足球上的表现最为强烈。

我们要用被认为最强的体育运动证明我们很强。这个有点像小孩喜欢穿大人鞋一样,以为穿上了自己就长大了,结果没走几步就摔跤了。

文化包容的过程有时也不是主动的,是被动的。

被动的包容又分两种,一种是被渗透,另一种是被逼迫。

我们都穿了牛仔裤是被渗透的结果,现在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裤子,可在1980年代前,这是一个无比奇葩的裤子。学英语是被逼迫的,不学就不了解人家的知识,事实证明,在现代科学领域人家是先进的。足球也是一样,是被逼迫接受的,因为人家都在玩。

其实,我们接受足球是世界第一大球、是世界上最强的体育运动是被欧洲的商业文明给忽悠了,他们把足球运动标榜成最强的运动是因为它的商业价值最大。事实证明欧洲人忽悠得很成功,球员、教练到中国来挣钱比割草都容易。

不止是我们被忽悠了,日本、韩国也被忽悠了。猛练了一阵,觉得自己挺牛了,到了世界杯的赛场上还是当了人家的笑料。觉得功夫不到家,还得接着练,可练着练着连中东的球队也打不过了,咋回事儿呢?

东西方两种文化冲突的结果,冲突让我们这件事上不停地摔跤。

现代足球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竞技体育了,是带着巨大利益的商业活动。

挣钱的事中国人还是不差的,踢不过他们,我们买他们的球队,让他们为中国人踢球,为中国人挣钱。万达买了西班牙马德里竞技、华人文化联手中信资本买了英超曼城、苏宁买了意大利国际米兰。

像王健林这样的老板出去买球队只是为了挣钱吗?表面上看有可能是,可骨子里还是有要比别人强的情结。欧洲的足球倶乐部有一套严密的商业运作体系,中国商人走出去玩这一套,恐怕也会像中国足球一样摔几年跤。

一个小小的足球凝结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情怀,这种情怀就是要证明我们不弱了,我们强了。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徐子东认为,因为人有一种寻找屈辱感的心理需求,我们迷恋这种屈辱感,而这种屈辱感正是激发斗志的正能量。

照理说,生活当中我们是要避免屈辱感的,可是唯有对国足,我们一次一次感受屈辱感,还是一次一次地追看“爱国球”。我们心目中支持中国队,我们对这种屈辱感是有迷恋的。我们看男足的时,早就练就了一种能够承受郁闷、失望和屈辱的能力。为什么十有八九是郁闷,是失望,是屈辱,我们还要看呢?理论上讲这个是因为我们对国家的认同,就好像自己的家人出战,明知道是输也要支持。

可是问题来了,同样是爱国,为什么不多看看乒乓球,羽毛球,还有我们很多奥运会的金牌项目,为什么偏偏对一个老让我们失望、郁闷、屈辱的足球那么执着呢?你说它是世界运动,说实在话美国人、印度人才不把足球当一回事呢!说到底,有时候,人有一种寻找屈辱感的心理需求。国人孜孜不倦地跟着看国足,基本上就有这么一种屈辱感的心理要求。

为什么有这种心理要求,还是因为我们弱怕了,从1840到1950的那一段时光,屈辱感一代代地植入到了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不想弱,我们想强。

日本和韩国人同样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而朝鲜人和韩国人更为强烈。

可喜的是中国队赢了,一天的阴云全散了。

中国队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确实不错,在这些小伙子身上并没有看到什么情绪,看到的是对足球本身的热情,当然,也确实看到了他们的压力,还看到了中国足球运动的希望,这个希望在00后身上。

徐子东说,人为什么喜欢看球?在看球的时候我们追求什么?德国有两个美学家,一个叫古鲁斯,一个叫利普斯,提出一个理论叫“内模仿”。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里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内模仿”是一种审美的经验:当我们在看到足球运动员接近球门的时候,我们的脚是不是也不自觉地在挪动或者是发胀,这个就是内模仿。别小看这个内模仿,这是人类各种各样审美活动的一个根源。我们看希腊的柱子,我们欣赏一些雕像,我们看大海的惊涛骇浪,从中得到的崇高感或是一种恐惧的宣泄,无不来自于内模仿,看球也一样。

很多弱小的男人迷恋足球被女人笑话,看你长那小样吧,还看足球呢?这是希望强大的“内模仿”。

其实,中国的很多现象都是屈辱感驱使下的“内模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