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要把财产留给嫡长子,哪怕他无能?古人智慧让现代人叹服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礼记·檀弓

这段文字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咱们简单解释:一个叫公仪仲子的人家里办丧事。公仪仲子没立嫡出孙子为丧主,反而立了庶出的儿子为丧主。去吊丧的檀弓觉得奇怪,问别人这咋回事?这不符合自己所知道的礼法啊!

然后伯子给解释一通,说公仪仲子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以前是有例子的。没想到孔子听说之后,坚决反对,表示错了错了,庶出的怎么能压嫡出的一头呢?有嫡出的孙子在,就没有庶出的儿子什么事!

为啥孔子会这么说呢?很简单呀!孔子是“周礼”的头号粉丝,一生讲究“克己复礼”,周朝礼法严格,不管爵位财产,继承者都必须是嫡长子。这就是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粗略算下,从商朝后期直到清朝,这个制度少说也影响了中国历史3000年!

这还没完,千万别以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古代的玩意”。想想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家庭:非要生儿子,认为只有儿子才能延续香火,让家族发扬光大(虽然很多时候只是想得美而已);日本、韩国,许多意识文化都受古代中国文明影响,他们的家族企业,继承者都是嫡长子。

你看刘邦,刘邦娶吕雉之前已经有了个儿子刘肥,刘肥是刘邦庶长子,而吕雉生的刘盈是嫡长子,所以刘肥撑死封王,皇帝的宝座只能给刘盈;你再看朱元璋,朱元璋的嫡子朱标英年早逝了,他明明知道朱允炆能力不如朱棣,还是传位给他,为啥?因为朱允炆是嫡长孙啊。

李世民为啥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就算他能力和功劳都不如李世民,这层身份就把李世民压得死死,李世民不采取最激烈的方式,到头来李建成登基了,哪里能容得下他!

乾隆皇帝为啥那么盼望富察皇后生子,生一个就默认立他当太子?因为清朝之前的皇帝全是庶出,乾隆渴望能迎来嫡子继位,打破这种尴尬。

所以,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相当稳固,除非出现父亲特别偏爱庶子、或者其他什么情况,才可能遭到小范围破坏,但大体上还是不变的。那有人就要问,古人到底咋想的,这样对其他子女岂不是很不公平吗?要是嫡长子无能,净瞎搞,岂不是害了整个家族?

其实呢,这和古代社会形态有很大关系,甭管奴隶制王朝(夏商周)还是封建王朝(汉唐明清),嫡长子继承制都能让整个社会保持稳定。这么说可能有点书面化了,我们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吧。

把嫡长子的地位摆高,不许其他庶子挑战,起码有三大作用。

第一,可以避免家族因为分财产越来越散,力量越来越弱。不然汉武帝为啥要颁布《推恩令》让诸侯王其他儿子都享受继承权,打破嫡长子独霸的模式?诸侯财产越分越少,对朝廷的威胁就越来越小,没法谋逆搞事,汉武帝就能高枕无忧,牢牢掌握独家大权。

第二,可以维护正妻地位,避免“宠妾灭妻”,让结亲的两个家族和谐相处。要是随便一个妾室都能挑战正妻,那光家族内部就能生出多少矛盾?正妻的家族也不会答应的。正妻的儿子地位稳定,家族传承就能顺利进行,但凡有脑子的皇帝都会希望家家户户多生孩子,免得打起仗来缺人,要是那些儿子为了财产争得你死我活的话,得制造出多少人口流失惨祸啊。

第三其实就是前面两点的总结,嫡长子占了家庭财产(可能是全部,也可能是大部分),财产继承明确了,减少是非,家稳则国稳,宗法制这个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的东西,就能继续保持下去。这嫡长子继承制在现代人看来不公平,有很多缺点,但在古代已经是最优模式了。

(0)

相关推荐

  • 古代一个家族中,庶子担任官职比嫡长子要高,那家族事务该怎么排位?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嫡庶之别只相对出身而言,即生母的地位是妻还是妾,与嫡子.庶子所担任的官职无关.庶出的儿子即便官居大学士,而嫡出的儿子哪怕在家务农,嫡出永远都是嫡出.庶出永远都是庶出,无法改变!在家里,嫡子. ...

  • 丁志勇|浅析宁、荣二府的继承权问题

    浅析宁.荣二府的继承权问题丁志勇继承权,在中国封建时代历来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大到一个王朝的皇位传承,中到一个仕宦商贾之族,小到屯垦务农之平民小户,这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继承权因为涉及到最为核心 ...

  • 古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双胞胎怎么办?古人智慧令人折服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而嫡长子继承制,我想大家喜欢历史的话,就会比较清楚这个古代的制度.其实嫡长子继承制,是 ...

  • 嫡长子继承制度导致嫡庶差异巨大,造就了不公平,但也有合理成分

    封建社会嫡庶差异巨大,根源在于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从周朝至清朝三千年历史的基本准则之一,它有哪些表现呢? 农耕文明的继承制度 封建时代的中原王朝主体是农耕文明,唐朝以前主要是以宗族为单位展开的,唐朝之 ...

  • 探春对亲生母亲赵姨娘的态度,暴露出古代“妾”的尴尬地位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贾探春代理王熙凤主持家政,没多久就遇到了一个顶大的难题--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探春公事公办地照着对待奴才的规矩,打发了二十两银子. 得知此事的赵姨娘找 ...

  • 古代的嫡庶之分是怎么来的?

    在古代时期,不论在哪朝哪代都是以正妻为嫡,所以正妻所生的儿子当然就是嫡生.嫡子,即也是为正宗的意思.因此在古代不管身处何时,通常都是只有嫡出的孩子才有继位和继承绝大部份财产的的资格和权利.因为在古代都 ...

  • 古代为什么立嫡长子不立贤明?

    因为嫡长子比较尊贵,再一个就是古代是世族家庭,讲究宗法制和门当户对,正妻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而且有些世家大族联姻,看的都是人背后的实力和势力. 还有一点就是避免兄弟庶出仇视 自相残杀,都想继位,这不利于 ...

  • 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嫡庶之分?

    古人奉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子嗣众多必然要有所差别,而嫡庶之别,也是古代婚姻与继承规则的核心所在,嫡为尊为先,庶为卑为后.不过并没有规定是说财产都要交给嫡长子来继承. 嫡长子继承制的确是宗法制之下最 ...

  • 古代嫡出、庶出有多大区别?庶出之人是否一生无出头之日?

    公羊高说过,"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句话是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度的高度浓缩,这个制度规定,继承并不在于选取优秀的才能,而在于身份崇高,即嫡子,即使嫡子不是有才之士,即使 ...

  • 为什么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别很大?

    谈起这个话题,那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嫡生和庶出.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嫡妻,就是正妻的意思,正妻生的儿子,就是嫡子,在古代的时候,只有嫡子.或者嫡长子才有继承家业的资格.而庶,即旁支,是妾生的孩子,被称为庶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