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能听出如此境界的,恐怕只有宋代的蒋捷才能做到吧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们说到雨,总能想到的是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夏雨的“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秋雨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也总是把愁和雨联系到一起,就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是有位作者却把雨和自己的一生结合起来,道出了一生的悲欢离合。他就是宋代的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词风悲凉清俊、萧寥疏爽,在宋代词坛上别具一格。
译文: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照耀下,罗帐也是昏暗的。中年的时候,在他乡的小船上,听着雨落的声音,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到了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赏析:纵观蒋捷的一生,是在宋末元初战乱年代中度过的,颠沛流离、饱经忧患是他一生的写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年时候醉生梦死,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好不逍遥快活。也反衬后面自己凄凉的处境。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面上,一叶扁舟孤独地摇曳着,上面坐着一位孤苦伶仃的人,而正好有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叫,一切都是那样的巧合,却又是无可奈何,此情此景衬托出诗人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这样的画面与开头少年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为之唏嘘。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凄凉。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明作者饱经忧患,想要心如止水,却是彻夜听雨,让他无限感伤。
在这首词里,蒋捷写了少年、中年、暮年三个时间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受,而连接这三个阶段的核心就是“听雨”,一个“听”字写出了雨滴落下去的时候叩在诗人心上的悲痛之感,也表达了诗人悲苦凄凉的心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