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炼化企业的楷模,2500万吨炼油规模的化工巨兽是如何练成的?

从全球化工行业发展历史来看,大型炼化装置,是发展中国家在化工业上赶超发达国家一种可行的道路,台湾民营企业台塑石化过去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台塑石化拥有25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产能,规模与浙石化一期和恒力大连炼化项目的体量基本相当,台塑石化的市值已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可作为这些民营炼化企业未来的参照。今天,流程君带大家一起了解台塑石化的成功之路!

台塑石化成功之路

台塑集团经过60多年,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相关企业达100多家,还包括多家上市企业,其中最重要的是台塑和台塑石化。台塑是最早成立的公司,而台塑石化是目前其他子公司的原材料供应者,地位可见一斑。

我们选取了台塑集团目前上市的企业中,市值最高的前六家公司。主要子公司最新市值方面,台塑石化市值在集团中位居第一,接近1万亿新台币,南亚、台塑和台化市值也都达到了5000亿新台币。

“六轻计划”

由于在六轻筹建之前,台湾上游石化原料产业由“中油”垄断,长期供应不足,以致必须依赖进口,使得原材料价格较高,减弱竞争力。

为了缓解石化基本原料短缺的困境,台塑集团于1973年开始,多次向政府提出兴建轻油裂解厂的计划,直到1986年获得核准,筹建台湾的第六座轻油裂解厂,这也就是所谓的“六轻计划”

1994年,六轻计划正式在台湾云林县麦寮乡动工。六轻计划共四期,直至2007年才全面完工,六轻一至四期总计投入逾新台币5,700亿元。

六轻四期完工当年,带动集团营收大幅增长,首次突破新台币2兆元。为配合六轻计划的建设,1996年设立了麦寮汽电公司,提供六轻计划园区内的电力,同年成立了台塑通运公司,提供麦寮港的船务代理业务,并于1999年成立六轻汽车货运公司,负责油品运输。

六轻囊括了炼油厂,轻油裂解厂,石化中间原料及合成树脂厂,发电厂,汽电共生厂,重机厂与锅炉厂,晶圆厂,工业港等。

以六轻为核心的这个垂直整合的石化产业体系,台塑石化位居上游,生产石化基本原料,台塑位处中游,将上游的石化基本原油作第一次加工,生产出中间原料;而南亚,台化处于下游,负责塑胶的二三次加工及化学纤维产品。生产出的石化基本原料(乙烯、丙烯)基本上只供应计划内使用,不销售给其他石化厂商。

台塑石化建设历程(1973~2007)
台塑集团多角化转型

台湾电子通讯业蓬勃发展,而石化业竞争却日益激烈,台塑集团开始积极寻求转型,不只从事石化相关行业,也进入到电子通讯领域。鉴于台湾电子通讯业市场潜力无穷,而主要的零组件却仍多仰赖进口供应,1983年,南亚公司与HP公司合作成立电路板专案组,生产印刷电路板及铜箔基板,跨足电子产业。

台塑集团通过印刷电路板,充分了解及熟悉电子通讯业的运作,并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地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电子原材料上下游产业链。

  • 1995年成立南亚科技,从事半导体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同年与日本小松电子金属公司、亚太投资公司(台塑集团的投资控股公司之一)合资成立了台湾小松电子材料,兴建8吋矽晶圆厂。

  • 1990年成立的福懋科技,帮助南亚科技做下游IC封装。

  • 1997年,原南亚公司电路板事业部另独立成为南亚电路板公司。着眼于电子业的未来发展,下游的半导体封装需要安定性高,防静电,耐酸碱的环氧树脂作包覆次材料,台塑集团也在六轻计划中规划了一座环氧树脂厂。

业务扩张与全球布局

(2009~2016)

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台塑集团意识到了充分掌握石化原料供应的重要性,为了更加长远发展,集团开始大举进行海外投资。台塑集团看中了美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备的基础上建设以及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将投资重点放到了美国。

台塑公司于1978年成立了台塑美国公司,后一年,南亚公司成立了南亚美国公司。

台塑美国公司于1983年建厂完成,建厂初期以PVC粉及其下游加工为重心,目前PVC粉年产120万公吨,并拥有美国最大的塑料管和软质、硬质胶布之生产工厂。其中塑料管年产80万公吨,软质胶布年产7万公吨,硬质胶布年产10万公吨。

1990年台塑集团毅然投入19亿美元之巨资,在德州兴建生产乙烯的烯烃裂解及八座相关石化工厂,并于1994年陆续顺利开工生产。而第二座烯烃裂解及相关工厂扩建工程也已于2002年初完成,乙烯年产能已增加到150万公吨,聚乙烯年产能增加到95万公吨,聚丙烯年产能增加到70万公吨。

同时,台塑集团在美国也设有年产86万公吨的聚酯纤维厂以及年产35万公吨的乙二醇厂。至此,台塑集团已成为美国地区最主要的PVC粉、聚乙烯、聚丙烯及乙二醇生产厂商之一,成功将石化版图扩展到美国,完成了上下游体系的建立。

经过多年的努力,台塑集团先后设立有台塑美国公司、南亚美国公司、台塑美洲公司、南亚美洲公司,并购入J-M公司及NEUMIN天然气公司,拥有多座大型石化原料和二次及三次加工工厂以及天然气井。

2011年,台塑集团敏锐地把握住了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商机,在美国德州投入20亿美元,陆续新建乙烷裂解、丙烷脱氢厂等相关工厂,以掌握页岩气低成本生产石化原料的优势。

1980年代以后,大陆逐渐开放,由于具有充沛的低成本人力、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广大的内销市场,吸引全球企业前往投资。台塑集团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于1994年逐步开展大陆投资布局。

但是,当时两岸形势复杂,如:三通问题、外汇管理制度等,使得台塑集团中上游所生产出来的中间产品无法顺利提供大陆地区的厂商使用,造成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

为了实现中间产品的内部自由转移,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台化,福懋三家子公司纷纷赴大陆投资,形成企业间的内部市场,建立完整的中下游体系。同时,为了应大陆加工业对于原料的大量需求,于2002年在浙江省宁波市设立石化原料专区,构建上中下游自给自足的一贯化生产。

目前集团在广州、厦门、重庆、南通、昆山、宁波等地设有十余个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包括石化原料、塑料一、二次加工、电子原材料、重工机械、钢铁、发电等事业。

台塑石化在台塑集团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且非常重要。虽然它是重点子公司中最晚成立的,但是它的成立也意味台塑集团在产业链上放下了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台塑石化承担着给下游子公司提供原材料的重任。

极具优势的产业链

以六轻为核心的这个垂直整合的石化产业体系中,台塑石化炼油厂位居上游,负责生产成品油,台塑石化轻油裂解厂位处中游,负责生产基础石化产品,台塑、南亚、台化负责生产下游产品。

  • 台塑石化炼油厂所提炼的汽油、柴油、航燃/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油品均对外销售;

  • 轻油则全数供应轻油裂解厂作为原料,所产出的乙烯、丙烯等石化品则全数供应麦寮台塑工业园区内各相关中下游关系企业使用;

  • 其余石油焦等副产品亦供应企业内其他公司使用。

汽电厂产出的电力、蒸汽、压缩空气及超纯水等,也供应六轻工业区内各关系企业所需。

台塑石化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麦寮厂单一厂的日产54万桶,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厂址乙烯生产厂,年产乙烯293.5万吨。同时台塑石化与其它台塑集团下游公司在麦寮厂构建业务综合体,构建了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和获得高度灵活的成本竞争优势。

下图为麦寮厂的俯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台塑集团在产业整合中的高度集中性,台塑石化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台塑集团通过台塑石化整合起了上中下游企业,同时在麦寮厂实现整体化,最终达到了规模化的目的。同时公用能源的实现,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在同一厂址内,也将运输成本降低了许多。

在石化市场站稳脚跟

在1994年台塑企业六轻建设正式动工后,于1999年轻油裂解一厂正式运转,年产乙烯量45万吨,这宣告着台塑石化打破了台湾这么久以来,炼化行业被国有控制的情况,宣告台塑集团拥有了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商,而不再受限于台湾中油的原料供应。同年台塑与森宝业、三商行等民间企业合资成立台亚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公司的成品油在台湾地区的销售。

台塑石化的石油重要来自于中东地区,从2002年的供应商与2015年的供应商对比来看,这么多年,台塑石化供应商变动不是太大,主要加工的是重油。

1994年到2000年,是台塑石化打基础的阶段,主要的是进行的是基建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除了完成了轻油裂解厂的建设,同时还完成了公用厂发电,取得了石油或石油产品生产、输入及输出业务许可执照,折让台塑石化所有的油品获准在市场上贩售,为后期的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公司的轻油裂解二厂完成正式运转,年产乙烯量90万吨,2007年轻油裂解三厂正式投厂,年产120万吨乙烯。截止2007年,台塑石化乙烯产能已达280万吨。期间,为响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电,公司与台塑、南亚、台化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麦寮汽电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台塑投资了各项配套公司。在十年间建立3个发电厂,分别为共用一厂、共用二厂、共用三厂。

2000-2007年,除了在产能扩建与配套发展之外,台塑石化在此阶段主要为快速扩展油品市场占有率,台塑石化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台塑集团本身设立运输公司,因此台塑石化与台塑汽车运货公司可以做互补性的咨询交流以及硬件上的辅助,而补充了庞大的运输系统。

原先台湾中油独占许久,台塑石化在此时进入油品市场,因为产品价格无法做差异化竞争,只能靠服务商来做差异。针对此,台塑石化在取得高速公路上第一家加油站经营权时,把原先有的加油送贈品,提升为“加满油免费洗车”及“赠品双倍送”促销活动,开始极力拓展于油品市场的区块。

首先在2001年,台塑石化和台新银行合作发行联名卡,锁定国内的加油族群,整合两大产业优势,共同推出台湾加油卡取得中山高速公路全线18座加油站经营权并正式供油。

2003年,台塑石化与日本出光集团合作增加保养服务,并为开车族提供十大案件服务,领先同行业发行台塑商务卡,并提供电子商务查询及下载交易明细。

2005,于林口长庚站开发完成第一部“自助加油机”,提供使用台新銀行信用卡之消費者加油。2006,台塑与远东二大集团联手打造的跨产业,发行扩集团联名卡“远东台塑联名卡”。

台塑石化的市场政策也是相当成功的,从2002年到2008年,台塑营收翻了5倍多,EBIT一度翻了超过8倍。台塑石化真正地在台湾市场站稳了脚跟。

近期动态

2017年7月24日,惠生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其非全资附属公司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近日与台塑美国(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U.S.A.)成功签署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低密度聚乙烯(LDPE)项目一个标段的EPFC(设计、采购、制造、施工)总承包合同。

此项目是惠生工程在美国本土斩获的首个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建造和运输、以及现场安装的订单,是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惠生工程北美公司副总裁李蓓表示:“惠生工程始终坚定地执行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已建立起符合国际化项目执行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执行团队以及全球采购、施工资源网络。继中东、南美、独联体市场后,此项目的斩获意味着公司在海外市场再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具有重大意义。”

台化:新建20万吨/年PIA扩建ABS和苯酚装置

2017年10月,瞄准东协、大中华活络经济成长动能,台塑、台化联手斥资16.6亿美元(逾台币500亿元),于宁波石化生产基地启动高值、炼化一体化投资新升级方案,预计2019~2020年陆续完工投产。与美国德州、路易斯安那州石化炼化一体化基地放眼欧美市场相互呼应,建置完备的全球石化销售网络。

台化副董事长洪福源2017年初即透露,台化将以不超过10亿美元额度,推动大陆北仑的高值化塑料,宁波PIA(纯间苯二甲酸)新厂、苯酚扩建,并针对大陆老旧PTA(纯对苯二甲酸)所酝酿的汰旧更新机会,评估加码布局。

为此,台化将推动包括20万吨PIA新厂,以及15~25万吨ABS、10万吨苯酚扩建计划,合计投资总额达9.6亿美元。

台化PIA新厂加计上游原料间二甲苯(年产12~14万吨)炼化一体化建置,投资2.6亿美元,预计2019年第四季投料试车;苯酚年产从30万吨扩充至40万吨,投资约1亿美元,2018年动工,目标2019年初投产。

台化指出,PIA应用不仅PP、PE瓶身的传统内需版图,也支援手机等消费型电子商机,是目前颇夯的高品质塑化原料。2017年起大陆精间苯二甲酸(PIA)每年需求成长率约8~10%,且多仰赖进口,推估至2020年PIA需求量约45万吨,将有40.3万吨需仰赖进口。

浙江地区为大陆聚酯业主要生产基地,亦是PIA主要销售市场,为降低运输成本及抢占市场,规划于宁波PTA厂区内兴建PIA生产线;届时,营运规模将可与乐天并列全球第一。对照当前市价,年产值达台币100~114亿元。

此外,大陆近年需求跃进的ABS,台化规划投资近6亿美元,将宁波ABS年产规模推升至60~70万吨,目前已送交环评审查,预计2019年完工投产,稳居大陆第三大,力拼追上亚洲ABS龙头厂奇美实业及韩国LG大厂。以目前ABS行情粗估,新增年产值约4.5~5亿美元,约达台币130~150亿元水准。

台塑:7亿美元兴建60万吨/年PDH项目

继近年成功耕耘大陆石化内需版图,考量台塑、台化目前宁波生产基地一年丙烯需求量高达50~60万吨,台塑公司规划100%独资,在宁波兴建丙烷脱氢(PDH)厂、年产丙烯60万吨,投资金额7亿美元(约合新台币210亿元),此投资案待第四季提报董事会后启动,预计2020年完工投产。

该厂完工后,台化宁波丙烯原料将由台塑PDH厂在地直接供应,对台化、台塑宁波石化基地的生产效益与炼化一体化成本竞争优势,发挥双效加持。

台塑宁波NAE工程

台塑集团大陆宁波石化厂区的最大原料即为丙烯,但丙烯运送需要低温高压,有其运输上的危险,运送成本相对较高。

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曾透露,集团只能思考三种方式解决,包括在大陆当地购买、兴建轻油裂解厂、或是透过煤、丙烷原料,以丙烷脱氢方式取得丙烯等,来建置丙烯原料供应机制,以求宁波石化园区原料能自给自足。

乙烯因不须高压低温方式输送,运费较便宜且安全,台塑宁波乙烯原料多採麦寮运输支应。

尤其,近年美国发生页岩气革命后,乙烷进料的轻裂厂每吨乙烯成本比石油脑进料便宜200~300美元;以EG为例,美国EG每吨比亚洲EG多出150~180美元成本竞争优势,亦即扣除60美元运输费用,美国货源转销亚洲仍有利可图。

反倒是大陆煤化工石化扩产因环保空污负担,调控趋紧,大陆对丙烯下游产业布局多朝自给自足模式发展,台塑宁波基地炼化一体化布局强化愈显重要,也因此台塑公司开始思索评估兴建以丙烷进料的轻油裂解厂。

台塑主管透露,丙烷脱氢装置(Propane Dehydrogenation,PDH)系透过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丙烷来制造丙烯,不用传统轻油裂解方式,除可降低生产成本外,又可增加丙烯供应量,提升营运灵活性。

此外,以丙烯供料的聚丙烯(PP)产品来看,亚洲仍是主要消费区。台塑PP产品差异化比重约达50~60%水准;隐形眼镜的PP模具专用料属医疗级产品已正式量产。

台塑2017年宁波石化基地PP产线将启动去瓶颈工程,年产规模从45万吨推升至52万吨,加上去年台湾PP小幅扩增能量;届时,两岸PP年产规模可望能突破95万吨,增幅12%,增添营运推进力道。

资料参考:光大证券、扑克智咖、工商时报等,“流程工业”编辑整理发布,系平台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