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诗四万首,只有一首入选小学课本,结果被发现抄袭了郑板桥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既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白居易、李商隐,而是爱新觉罗·弘历。没错,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虽然是满族人,却酷爱汉文化,他一生写诗四万多首,相当于《全唐诗》的总和,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凭一己之力就“完爆”了唐朝2200个诗人,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在乾隆爷的惊人产量面前也都只能“自惭形秽”。
(乾隆皇帝剧照)
但是,乾隆皇帝的诗,虽然产量逆天,怎奈质量不行,笔耕不辍写诗四万首,论后世知名度却不及慈禧太后的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没错,此名句乃慈禧老佛爷的原创。
那么,乾隆皇帝的诗,真的连一首拿得出手的都没有吗?那倒也不是,还真有一首比较有名的,而且还被选入了小学课本。这首诗就是《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小学课本中的《飞雪》)
关于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有趣故事。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毕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和写诗,如果能一边旅游一边写诗,那就最完美不过了。
一年冬天,乾隆皇帝携嫔妃皇子以及群臣游赏西湖美景,大家兴头正浓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只见雪花纷纷落下,顷刻间便银装素裹,天地同色,画面美到令人窒息。
(乾隆皇帝像)
此情此景,乾隆皇帝又又又一次诗兴大发,他情不自禁地张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乾隆皇帝在众人面前创作了三句烂诗,还半天憋不出第四句,那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就在这时,纪晓岚赶忙站出来解围,他续诗道:“飞入芦花都不见。”

芦花就是芦苇的花,颜色洁白,姿态美丽,当漫天的飞雪落入芦花丛中,可不就是融为一体,全都不见了嘛。妙,实在是妙!
(芦花)

纪晓岚真不愧为大文豪、大才子,他的这句续诗,堪称神来之笔,不仅缓解了尴尬,还把乾隆皇帝的烂诗变成了难得一见的佳作,真真的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版本,主要区别在于续作之人是谁,除了说是纪晓岚的,也有说是沈德潜的,《宰相刘罗锅》里则成了刘墉,《还珠格格》里更是给杜撰成了紫薇。总之,不是乾隆皇帝自己。
读到这里,这首《飞雪》的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了,毕竟连最重要的一句都不是乾隆皇帝自己写的嘛。可是,继续往下读,你会发现还有更加跌破眼镜的真相。
(郑板桥)
清朝中期有个著名文人,名叫郑板桥,他不仅擅长书画,写诗也是一把好手。他有一首代表作,叫《咏雪》,其诗曰: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这就尴尬了,人家“一片两片三四片”,你就“一片一片又一片”,人家“五六七八九十片”,你就“两片三片四五片”,人家都“千片万片无数片”了,你还继续“六片七片八九片”,人家最后来一句“飞入梅花总不见”收尾,你还把最关键的这句忘了,劳烦纪晓岚照葫芦画瓢续上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
大家说说,这到底是“抄袭”呢?还是“致敬”呢?总之,打死我也不相信这是“巧合”。
不过,笔者倒也并非认定就是乾隆皇帝抄袭了郑板桥,毕竟还有其他可能性,比如:这本来就是一首诗,第二版只不过是民间传说的衍生物,说书先生编了上面那个西湖赏雪的故事,把原本不是乾隆皇帝写的《飞雪》算到了乾隆皇帝头上。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一种猜测罢了。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